三亚天涯区: “外摆经济”升腾民生烟火气
三亚天涯区: “外摆经济”升腾民生烟火气

三亚新闻网7月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7月8日下午,椰梦长廊旁,海景餐厅的外摆区域热闹非凡,座无虚席。游客们一边吃着鲜美的海鲜,时不时抬头,沉醉于那海天一色的绝美画卷中,惬意之感在脸上肆意流淌。

7月7日晚,在天涯区建设街,商户在划定区域内有序外摆,升腾浓浓夏夜烟火气。记者 刘琪成 摄

转而踏入天涯区中心的小巷,一家特色小吃店外,几张木桌木凳有序摆放。本地居民围坐其间,吃着清补凉,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家常,欢声笑语在小巷中回荡。在“外摆经济”的推动下,三亚这座海滨城市活力四射、魅力尽显。

/外摆新景/ 

商户市民游客齐点赞

7月8日傍晚,走进天涯区建设街社区,一家餐饮店负责人王先生正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热情招呼顾客,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允许店铺外摆后,门口坐了不少客人,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了!”

在红旗街社区的一家夜市摊位前,卤味、烧烤等美食香气四溢,吸引了不少食客。旁边整齐摆放的桌椅旁,食客们三三两两围坐,大快朵颐、谈笑风生。“我经常来这个夜市,摊位集中、味道也好。”在三亚一家国企上班的吕女士满意地说。

在儋州村社区三巷摆摊卖油炸鸡柳的摊主感慨道:“政府这政策真是好,给了我们外摆的机会。以前门口桌椅乱摆、卫生糟糕,如今夜间经营规范多了。外摆既让城市有了烟火气,又让我们赚得更多,我每晚卖油炸鸡柳,毛收入能有200元左右。”

对于游客来说,外摆区域更是体验当地风情的好去处。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表示:“在三亚的街头,坐在外摆区品尝当地美食,感受着热闹的氛围,这种体验非常独特,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

/民生温度/ 

城市活力焕新颜

“外摆经济”的推行,不仅让商户受益,也为市民生活增添了便利与乐趣。晚上的天涯区新民街,俨然成为一座露天生活剧场:有的店铺不时传来稚嫩的笑闹声,一位老伯守着新鲜莲雾摊,年轻主播举着云台在奶茶店外直播……这样的场景正在三亚不少试点街区渐次铺展。

“现在这里很热闹,晚上出来散散步,顺便吃点小吃,感觉生活别有滋味。”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着说。“外摆经济”让市民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天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外摆经济”带动了客流量的大幅增长。以红旗街为例,自推行外摆以来,周末和节假日的客流量比以往增加了近一倍,消费额也随之显著提升。

三亚湾一家海鲜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可以外摆后,外面可以摆10张桌子,相当于多了一个不要租金的地方,日营业额也从原先的8000元升至12000元。

天涯区相关负责人称,该区在今年4月份推出“商户临时外摆”举措后,辖区许多商户主动申请,涵盖了餐饮店和零售店等多种类型。截至目前,该举措已惠及天涯区700余家商铺,为商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规范管理/ 

城市治理显智慧

“外摆经济”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卫生、交通、管理等诸多问题。为此,天涯区严格执行“三定”标准,即定外摆区域、定外摆时间、定经营主体与范围。

红旗街社区一名网格长介绍,在定外摆区域方面,台阶以上区域可全天使用;台阶以下区域在高峰时段(工作日16:00 - 22:00,节假日16:00 - 23:00)且不占用盲道的前提下开放,同时须做好卫生保洁。

天涯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负责人称,在定经营主体与范围方面,外摆商品和服务须与门店营业执照一致,餐饮商家仅限堂食服务(禁止食品加工),零售商家须展示店内主营商品,严禁售卖未经许可的物品。

同时,天涯区还设立了常态化监管和服务机制。相关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一位执法人员表示:“我们会定期检查外摆区域的卫生情况、经营秩序等,要求店铺负责人认真做好‘门前三包’,确保‘外摆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以前外摆摊位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仅经济效益有限,还影响市容市貌。”天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过规范管理与柔性服务,“外摆经济”既提升了城市烟火气,又赢得了市民游客的认可。

/优化展望/ 

共绘发展新蓝图

尽管天涯区推行的摊位外摆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经营时间限制、设施配套不足、特色打造不足等新问题。

在海南从事近20年餐饮行业的三亚果香四季农庄总经理陈正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当前外摆经营时间定为工作日16:00- 22:00,节假日16:00-23:00,能否考虑在周末和旅游旺季适当延长?毕竟很多游客夜间活动时间较晚,延长经营不仅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为商家创造更多营收空间。”

谈及摊位管理,陈正强认为“三定三包”制度虽已推行,但执行中仍存在细节问题。他建议加强对摊主和员工的培训,明确规则和要求,同时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治。另外,可考虑引入摊主自治机制,通过同行间的互相监督与管理,既能减轻管理部门压力,也能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意识。

设施配套方面,陈正强观察到,尽管已补充临时照明、公共厕所及垃圾分类点,但在人流量大的街区,尤其是到了旺季,这些设施还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他希望能结合实际需求优化配置:增设垃圾桶、增加公厕数量、调整照明布局,让消费者在享受外摆消费时更觉舒适便捷。

关于特色打造,陈正强建议根据每个街区的特点和定位,打造一些独特的主题和风格。比如有的街区可以主打美食,有的可以突出文化创意,这样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也能提升天涯区的旅游吸引力。

对于这些建议,天涯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会认真考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摊位外摆举措。未来,天涯区将继续探索创新,在保障城市管理有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外摆经济”的优势,让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市活力持续迸发。

短评

“外摆经济”为民生与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外摆经济”,宛如灵动的音符,在三亚天涯区奏响民生与城市发展的“双重乐章”。曾经,占道经营杂乱无章,影响城市秩序与形象;如今,规范“外摆经济”有序开展,为城市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这一举措,是民生温度的生动体现。商户有了更多经营空间,生意红火,收入增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市民休闲消费有了新去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游客也能深度体验当地风情,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它也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智慧结晶,通过“三定”等规范管理,实现商业繁荣与城市管理的有机融合。

未来,“外摆经济”前景光明。随着政策不断优化完善,设施配套更加齐全,特色打造更加鲜明,天涯区的“外摆经济”必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我们期待,这一创新之举,能持续释放大能量,让天涯区的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记者 黄世烽)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天涯区: “外摆经济”升腾民生烟火气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0 10:20:23

三亚新闻网7月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7月8日下午,椰梦长廊旁,海景餐厅的外摆区域热闹非凡,座无虚席。游客们一边吃着鲜美的海鲜,时不时抬头,沉醉于那海天一色的绝美画卷中,惬意之感在脸上肆意流淌。

7月7日晚,在天涯区建设街,商户在划定区域内有序外摆,升腾浓浓夏夜烟火气。记者 刘琪成 摄

转而踏入天涯区中心的小巷,一家特色小吃店外,几张木桌木凳有序摆放。本地居民围坐其间,吃着清补凉,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家常,欢声笑语在小巷中回荡。在“外摆经济”的推动下,三亚这座海滨城市活力四射、魅力尽显。

/外摆新景/ 

商户市民游客齐点赞

7月8日傍晚,走进天涯区建设街社区,一家餐饮店负责人王先生正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热情招呼顾客,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允许店铺外摆后,门口坐了不少客人,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了!”

在红旗街社区的一家夜市摊位前,卤味、烧烤等美食香气四溢,吸引了不少食客。旁边整齐摆放的桌椅旁,食客们三三两两围坐,大快朵颐、谈笑风生。“我经常来这个夜市,摊位集中、味道也好。”在三亚一家国企上班的吕女士满意地说。

在儋州村社区三巷摆摊卖油炸鸡柳的摊主感慨道:“政府这政策真是好,给了我们外摆的机会。以前门口桌椅乱摆、卫生糟糕,如今夜间经营规范多了。外摆既让城市有了烟火气,又让我们赚得更多,我每晚卖油炸鸡柳,毛收入能有200元左右。”

对于游客来说,外摆区域更是体验当地风情的好去处。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表示:“在三亚的街头,坐在外摆区品尝当地美食,感受着热闹的氛围,这种体验非常独特,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

/民生温度/ 

城市活力焕新颜

“外摆经济”的推行,不仅让商户受益,也为市民生活增添了便利与乐趣。晚上的天涯区新民街,俨然成为一座露天生活剧场:有的店铺不时传来稚嫩的笑闹声,一位老伯守着新鲜莲雾摊,年轻主播举着云台在奶茶店外直播……这样的场景正在三亚不少试点街区渐次铺展。

“现在这里很热闹,晚上出来散散步,顺便吃点小吃,感觉生活别有滋味。”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着说。“外摆经济”让市民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天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外摆经济”带动了客流量的大幅增长。以红旗街为例,自推行外摆以来,周末和节假日的客流量比以往增加了近一倍,消费额也随之显著提升。

三亚湾一家海鲜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可以外摆后,外面可以摆10张桌子,相当于多了一个不要租金的地方,日营业额也从原先的8000元升至12000元。

天涯区相关负责人称,该区在今年4月份推出“商户临时外摆”举措后,辖区许多商户主动申请,涵盖了餐饮店和零售店等多种类型。截至目前,该举措已惠及天涯区700余家商铺,为商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规范管理/ 

城市治理显智慧

“外摆经济”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卫生、交通、管理等诸多问题。为此,天涯区严格执行“三定”标准,即定外摆区域、定外摆时间、定经营主体与范围。

红旗街社区一名网格长介绍,在定外摆区域方面,台阶以上区域可全天使用;台阶以下区域在高峰时段(工作日16:00 - 22:00,节假日16:00 - 23:00)且不占用盲道的前提下开放,同时须做好卫生保洁。

天涯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负责人称,在定经营主体与范围方面,外摆商品和服务须与门店营业执照一致,餐饮商家仅限堂食服务(禁止食品加工),零售商家须展示店内主营商品,严禁售卖未经许可的物品。

同时,天涯区还设立了常态化监管和服务机制。相关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一位执法人员表示:“我们会定期检查外摆区域的卫生情况、经营秩序等,要求店铺负责人认真做好‘门前三包’,确保‘外摆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以前外摆摊位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仅经济效益有限,还影响市容市貌。”天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过规范管理与柔性服务,“外摆经济”既提升了城市烟火气,又赢得了市民游客的认可。

/优化展望/ 

共绘发展新蓝图

尽管天涯区推行的摊位外摆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经营时间限制、设施配套不足、特色打造不足等新问题。

在海南从事近20年餐饮行业的三亚果香四季农庄总经理陈正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当前外摆经营时间定为工作日16:00- 22:00,节假日16:00-23:00,能否考虑在周末和旅游旺季适当延长?毕竟很多游客夜间活动时间较晚,延长经营不仅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为商家创造更多营收空间。”

谈及摊位管理,陈正强认为“三定三包”制度虽已推行,但执行中仍存在细节问题。他建议加强对摊主和员工的培训,明确规则和要求,同时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治。另外,可考虑引入摊主自治机制,通过同行间的互相监督与管理,既能减轻管理部门压力,也能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意识。

设施配套方面,陈正强观察到,尽管已补充临时照明、公共厕所及垃圾分类点,但在人流量大的街区,尤其是到了旺季,这些设施还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他希望能结合实际需求优化配置:增设垃圾桶、增加公厕数量、调整照明布局,让消费者在享受外摆消费时更觉舒适便捷。

关于特色打造,陈正强建议根据每个街区的特点和定位,打造一些独特的主题和风格。比如有的街区可以主打美食,有的可以突出文化创意,这样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也能提升天涯区的旅游吸引力。

对于这些建议,天涯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会认真考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摊位外摆举措。未来,天涯区将继续探索创新,在保障城市管理有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外摆经济”的优势,让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市活力持续迸发。

短评

“外摆经济”为民生与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外摆经济”,宛如灵动的音符,在三亚天涯区奏响民生与城市发展的“双重乐章”。曾经,占道经营杂乱无章,影响城市秩序与形象;如今,规范“外摆经济”有序开展,为城市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这一举措,是民生温度的生动体现。商户有了更多经营空间,生意红火,收入增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市民休闲消费有了新去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游客也能深度体验当地风情,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它也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智慧结晶,通过“三定”等规范管理,实现商业繁荣与城市管理的有机融合。

未来,“外摆经济”前景光明。随着政策不断优化完善,设施配套更加齐全,特色打造更加鲜明,天涯区的“外摆经济”必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我们期待,这一创新之举,能持续释放大能量,让天涯区的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记者 黄世烽)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