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出圈献良策 促文旅融合共发展——“天涯文心”2025年三亚市文化发展主题交流会发言摘要
为文化出圈献良策 促文旅融合共发展——“天涯文心”2025年三亚市文化发展主题交流会发言摘要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旅文局主办,市图书馆、市人文地理学会承办的“天涯文心”2025年三亚市文化发展主题交流会在三亚举办,本次交流会围绕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与跨界融合展开深度研讨,为三亚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撑,来自海南省内作家、文化学者、新媒体代表等4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也是“阅见三亚·书香天涯”2025读书季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期间,专家学者围绕“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拓展”主题,通过跨界对话形式,就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与创新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围绕“地方文化发展的瓶颈与突围”“三亚文旅发展建议”核心议题开展分组研讨,从文化遗产活化、数字技术应用、文旅融合发展等维度展开案例剖析与策略建议,形成多维度解决方案。

《三亚日报》刊登部分与会代表发言,以飨读者。

“天涯文心”2025年三亚市文化发展主题交流会在三亚举办。

打造特色文旅产业体系 

如何将城市的文化底色、产业亮色与地理特色有机融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文旅产业体系?海南省新联会网络人士分会副会长、知名大V连中华认为,三亚文旅新发展需要构建“底色为基、亮色为翼、特色为魂”的三维发展模型,通过系统化整合实现乘数效应。

连中华认为,三亚的千年文脉需要创造性转化,建议实施“文化解码工程”,组织人类学、历史学专家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整理,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在崖州古城片区,可借鉴苏州平江路模式,打造“活态博物馆”,让游客在石板街上邂逅身着黎苗服饰的非遗传承人,在骑楼茶馆聆听琼剧选段,更应创新表达方式,如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在古城墙演绎苏轼《儋耳山》诗意,开发“穿越千年崖州”沉浸式剧本杀项目,让静态历史转化为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

连中华建议,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可联合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设立“热带电影单元”,打造全球热带题材电影策源地;三亚邮轮母港应开发“一程多站”式航线,串联越南岘港、菲律宾公主港等东南亚港口,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盛景;南繁育种基地可借鉴荷兰库肯霍夫花园模式,打造集科研展示、农业观光、种子展览于一体的“热带农业迪士尼”;培育“美丽经济+”生态圈,将选美赛事与时尚设计、免税购物、医美康养等产业嫁接,形成价值闭环。

多角度助力三亚旅游发展 

“文化发展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它的投入见效慢,需要持之以恒、深耕积淀,才能集聚成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卞王玉珏认为,三亚旅游发展可植入“大三亚”的理念,发动各大旅行社与五指山、保亭、乐东、陵水等周边市县联动,积极拓展三亚国际滨海度假和五指山热带雨林、保亭山地温泉及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深度体验游线路,通过优势资源互补,吸引更多高端游客,推动三亚旅游多元化发展。

“除传统的文化类型需深耕外,还应开拓创新新的文化类型,如‘婚庆+旅游’‘美食+旅游’‘艺术体验+旅游’,文化的本质应该是点亮和浸润。”海南省作协会员,三亚市作协副主席张莉说,三亚阳光明媚,花木繁盛,著名的有木棉花、凤凰花、三角梅、椰子树、酸豆树等,建议挖掘三亚的花木文化,将三亚打造成休闲、康养、宜居的花园城市、浪漫都市。

张莉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条街全是木棉树,或全是凤凰树,会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效果,也能吸引外地人前来赏花、恋人约会、老人休闲、年轻人打卡拍照等等,不一而足,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效益,美化城市风貌,更切合“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城市主题。

海南省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吴松认为,天涯文化应该是厚实的,可以汇聚天然、民俗、古迹、牧海文化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提升旅游文化品质内涵,打造天涯文化实体。天涯海角游览区是天涯古道的“缓冲区”——我们的先人就是经过这条古道运送食盐、粮食、布匹等生活之用的,也是西界人(古时人称乐东一带为西界)和崖州人互为往来的必经之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吴松说,天涯海角游览区又毗邻天涯小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深耕着牧海文化,天涯小镇有红龙街、白龙街、黄龙街、青龙街、黑龙街五条主街,街道整洁有序,街巷曲径通幽,居民朴实有礼。他建议把天涯海角游览区涵盖到天涯古道和天涯小镇,大力挖掘古文化,将居民和小镇引入旅游范畴,写好景区大旅游这篇大文章。

生动有趣展现地方文化 

谈到对三亚人文景观的重点保护和活化利用,中国作协会员、海口市作家协会监事长韩芍夷表示,三亚是旅游胜地,热带气候和自然风光早已名声在外。对三亚历史遗址及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使之丰富多元,并重点在宣传推广、活化利用等方面下功夫。

作家如何将地方文化写得生动有趣,具有可读性?中国作协会员、保亭县作协副主席郑朝能认为,首先作家要对人文地理、历史材料进行梳理和解读,做到准确无误;其次,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要沉下心来,有耐心、有恒心,用心去打量、梳理、研究和思考,才能把好的、准确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最后,写地方文化,有“见”也要有“识”,“识”就是要丰富、深邃、有思想性、有人文精神,还要有家国情怀和文学审美。

目前,2025读书季精彩活动持续进行中,打造“海角的微光”“湾区舒适圈”“鹿城更路簿”“读飨自贸港”四大篇章,串联16个主题,开展名家阅读分享会、追光书市、主题巡展、朗读快闪、“鹿”营会、流动书房等超百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季”活动将持续至今年7月31日,面向全市各类人群,可关注三亚市图书馆订阅号“书香三亚”,进入小程序“2025读书季”免费报名参与。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为文化出圈献良策 促文旅融合共发展——“天涯文心”2025年三亚市文化发展主题交流会发言摘要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0 08:48:42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旅文局主办,市图书馆、市人文地理学会承办的“天涯文心”2025年三亚市文化发展主题交流会在三亚举办,本次交流会围绕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与跨界融合展开深度研讨,为三亚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撑,来自海南省内作家、文化学者、新媒体代表等4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也是“阅见三亚·书香天涯”2025读书季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期间,专家学者围绕“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拓展”主题,通过跨界对话形式,就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与创新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围绕“地方文化发展的瓶颈与突围”“三亚文旅发展建议”核心议题开展分组研讨,从文化遗产活化、数字技术应用、文旅融合发展等维度展开案例剖析与策略建议,形成多维度解决方案。

《三亚日报》刊登部分与会代表发言,以飨读者。

“天涯文心”2025年三亚市文化发展主题交流会在三亚举办。

打造特色文旅产业体系 

如何将城市的文化底色、产业亮色与地理特色有机融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文旅产业体系?海南省新联会网络人士分会副会长、知名大V连中华认为,三亚文旅新发展需要构建“底色为基、亮色为翼、特色为魂”的三维发展模型,通过系统化整合实现乘数效应。

连中华认为,三亚的千年文脉需要创造性转化,建议实施“文化解码工程”,组织人类学、历史学专家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整理,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在崖州古城片区,可借鉴苏州平江路模式,打造“活态博物馆”,让游客在石板街上邂逅身着黎苗服饰的非遗传承人,在骑楼茶馆聆听琼剧选段,更应创新表达方式,如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在古城墙演绎苏轼《儋耳山》诗意,开发“穿越千年崖州”沉浸式剧本杀项目,让静态历史转化为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

连中华建议,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可联合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设立“热带电影单元”,打造全球热带题材电影策源地;三亚邮轮母港应开发“一程多站”式航线,串联越南岘港、菲律宾公主港等东南亚港口,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盛景;南繁育种基地可借鉴荷兰库肯霍夫花园模式,打造集科研展示、农业观光、种子展览于一体的“热带农业迪士尼”;培育“美丽经济+”生态圈,将选美赛事与时尚设计、免税购物、医美康养等产业嫁接,形成价值闭环。

多角度助力三亚旅游发展 

“文化发展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它的投入见效慢,需要持之以恒、深耕积淀,才能集聚成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卞王玉珏认为,三亚旅游发展可植入“大三亚”的理念,发动各大旅行社与五指山、保亭、乐东、陵水等周边市县联动,积极拓展三亚国际滨海度假和五指山热带雨林、保亭山地温泉及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深度体验游线路,通过优势资源互补,吸引更多高端游客,推动三亚旅游多元化发展。

“除传统的文化类型需深耕外,还应开拓创新新的文化类型,如‘婚庆+旅游’‘美食+旅游’‘艺术体验+旅游’,文化的本质应该是点亮和浸润。”海南省作协会员,三亚市作协副主席张莉说,三亚阳光明媚,花木繁盛,著名的有木棉花、凤凰花、三角梅、椰子树、酸豆树等,建议挖掘三亚的花木文化,将三亚打造成休闲、康养、宜居的花园城市、浪漫都市。

张莉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条街全是木棉树,或全是凤凰树,会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效果,也能吸引外地人前来赏花、恋人约会、老人休闲、年轻人打卡拍照等等,不一而足,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效益,美化城市风貌,更切合“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城市主题。

海南省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吴松认为,天涯文化应该是厚实的,可以汇聚天然、民俗、古迹、牧海文化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提升旅游文化品质内涵,打造天涯文化实体。天涯海角游览区是天涯古道的“缓冲区”——我们的先人就是经过这条古道运送食盐、粮食、布匹等生活之用的,也是西界人(古时人称乐东一带为西界)和崖州人互为往来的必经之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吴松说,天涯海角游览区又毗邻天涯小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深耕着牧海文化,天涯小镇有红龙街、白龙街、黄龙街、青龙街、黑龙街五条主街,街道整洁有序,街巷曲径通幽,居民朴实有礼。他建议把天涯海角游览区涵盖到天涯古道和天涯小镇,大力挖掘古文化,将居民和小镇引入旅游范畴,写好景区大旅游这篇大文章。

生动有趣展现地方文化 

谈到对三亚人文景观的重点保护和活化利用,中国作协会员、海口市作家协会监事长韩芍夷表示,三亚是旅游胜地,热带气候和自然风光早已名声在外。对三亚历史遗址及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使之丰富多元,并重点在宣传推广、活化利用等方面下功夫。

作家如何将地方文化写得生动有趣,具有可读性?中国作协会员、保亭县作协副主席郑朝能认为,首先作家要对人文地理、历史材料进行梳理和解读,做到准确无误;其次,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要沉下心来,有耐心、有恒心,用心去打量、梳理、研究和思考,才能把好的、准确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最后,写地方文化,有“见”也要有“识”,“识”就是要丰富、深邃、有思想性、有人文精神,还要有家国情怀和文学审美。

目前,2025读书季精彩活动持续进行中,打造“海角的微光”“湾区舒适圈”“鹿城更路簿”“读飨自贸港”四大篇章,串联16个主题,开展名家阅读分享会、追光书市、主题巡展、朗读快闪、“鹿”营会、流动书房等超百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季”活动将持续至今年7月31日,面向全市各类人群,可关注三亚市图书馆订阅号“书香三亚”,进入小程序“2025读书季”免费报名参与。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