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宣传日,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三亚消防救援队伍,记录下5名消防员的工作轨迹,让更多人了解消防工作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万永军、陈龙、曾祥皇、侯龙猛、罗军,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各自的行动诠释着消防救援工作的意义。从灭火救援到水域抢险,从日常训练到重大安保,他们以专业的素养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安全。

万永军。
■万永军:初心如磐,只为群众无恙
清晨5点,在河西消防救援站宿舍,万永军已经开始整理内务。这是他入伍的第23个年头。来自江苏的他,早已把三亚当成“第二故乡”。“要守住初心,守护群众的幸福生活。”这句话不仅常挂在他嘴边,更体现在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的行动中。
2002年12月入伍至今,万永军亲历了消防队伍从武警部队到应急救援队伍的转变。虽然制服从“橄榄绿”换成了“火焰蓝”,但他始终记得自己入伍时的初心。在担任司务长期间,他积极探索后勤保障新方法,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提供后勤保障。
2019年,万永军做了一个决定:主动请缨从后勤岗位调至新建的回新消防站担任站长。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年轻的队员,他以“两严两准”的标准狠抓管理,从规范内务设置到聚焦战斗力建设,一步步将这个小站点打造成应急处置的尖刀力量。
如今,作为河西站站长助理,万永军创新“六步演练法”“狭长小巷灭火操”,在实际救援中屡建奇功。2021年,在处置儋州村社区电动车火灾时,他带领队员成功疏散30余名被困群众;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参与“洗消”、转运等任务,“洗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如今,这名40岁的消防“老兵”依然保持着严格的训练标准,5000米跑能突破19分钟。
“每次完成救援任务,看到群众安然无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万永军说。

陈龙。
■陈龙:深入火场,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台风“剑鱼”来袭三亚那天,陈龙正在休假。接到归队通知时,窗外仍然狂风呼啸。简单收拾完毕后,第一时间赶回队里。
这名29岁的消防员,来自乐东黎族自治县,2019年12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工作期间,他累计参与灭火救援战斗1000余次,营救被困群众100余人,参与完成博鳌亚洲论坛、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多项重大活动安保任务。
2024年4月3日,在崖州区发生一起火灾。接到报警后,陈龙和队友们迅速赶往现场。当时火势猛烈,浓烟滚滚,现场情况十分复杂。作为一名党员,陈龙主动请战,深入火场内部搜寻被困人员。他顶着高温和浓烟,仔细排查每一个可能有人被困的角落,最终确认所有人员安全撤离。
在日常训练中,陈龙始终保持着“我要争全优”的态度。每季度的考核,他都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他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守护家乡的平安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近6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誓言。
“在危难时刻,我们必须挺身而出。”陈龙说。

曾祥皇。
■曾祥皇:向险而行,使命担当勇往前
曾祥皇依然记得第一次进入火场时的紧张。那是2019年夏天,海棠区一处自建房着火,浓烟中几乎看不见队友的身影。“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听到有人需要帮助,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7年前,刚来到海棠湾消防中队(现三亚市海棠湾消防救援站)时,曾祥皇又黑又瘦,是站里最年轻的消防战士,班长和战友称他为“阿水”。为了提升体能,他坚持每天加练5公里,还自创了一套呼吸方法。经过长期刻苦训练,他的体能显著提升。
如今的曾祥皇,已经成长为一名作风优良、业务能力过硬的班长,在2024年全省岗位大练兵竞赛中,他参与的两车三枪操、十五米金属拉梯操成绩均排名全省第十,带领团队取得了总分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
今年4月23日,海棠区龙江路一处工地突发事故,一名工人被困。曾祥皇带领队员赶到现场后,发现工人被困在10米深的井底,部分身体被沙土掩埋。面对可能发生二次塌方的危险,曾祥皇主动要求下井救援。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作业,终于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如果说丝毫没有恐惧,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强烈的使命感让我很快将这种恐惧抛在了脑后。”曾祥皇说。从当年的“阿水”到如今队员信赖的“水哥”,他用7年的坚持完成了最美的蜕变。

侯龙猛。
■侯龙猛:再险再难,都没有理由退缩
侯龙猛的膝盖旧伤,在阴雨天总会隐隐作痛。18年的消防生涯,在这位山东汉子身上留下了不少“印记”。医生建议他减少训练量,他却说:“消防员不训练,怎么救人?”
训练场上,侯龙猛总是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训练量。每天的体技能训练,他第一个上,最后一个收,腿上的老伤时常发作,但他从不因此降低训练标准。经常有人问他:“你都已经35岁了,大大小小的比武参加太多了,可以说荣誉加身,为什么还这么拼呢?”面对这样的问题,他总是微微一笑。
在全国第一届“火焰蓝”比武竞赛中,侯龙猛参加的是“纵深灭火”科目。腿有旧伤的他在体能方面明显不占优势,为取得好成绩,他不向困难低头,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自开“小灶”来提高身体素质。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每一个消防救援人员的职责,再险再难,都没有理由退缩。我们要对得起穿着的这身‘火焰蓝’。”这是侯龙猛常说的话。在消防站任职期间,他多次参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及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潜水培训班、声呐培训班,并在一次次灭火、水域救援过程中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出色完成救援攻坚任务。
训练场上,侯龙猛是个“黑面神”,在工作生活中却是一位心思细腻的好兄长,乐于助人,对大家关心体贴。18年来,这位山东汉子用他的坚持和担当,诠释着老消防员的本色。

罗军。
■罗军:训练时的每一滴汗,都是为了能多救一个人
罗军的柜子里,并排挂着两套服装:消防救援服和运动服。这名年轻的消防员在火场和赛场上都表现出色。2019年12月入职以来,罗军始终牢记职责使命,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
罗军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0余人,疏散遇险群众80余人。在多次灭火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冲锋在前,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火场内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在做好救援工作的同时,罗军积极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他在“攀椰竞速”项目中荣获第一名,并获得个人二等功一次;2025年,在第二季度市消防救援支队比武竞赛中,他又获得“200米蹼游”科目个人第一名。
“我的根在海南,我的使命是守护家乡。”今年8月份的一次火灾救援中,他凭借出色的体能,连续往返火场6次,救出3名被困群众。
“训练时流的每一滴汗,都是为了能多救一个人。”他说。从乐东黎族自治县走出的罗军,用火热的青春,在一次次抢险救援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琪成 通讯员 莫文彬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