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 奋楫扬帆——“十四五”时期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南海之滨 奋楫扬帆——“十四五”时期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碧海蓝天,绿水青山,处处是热带海滨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里是三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是海南“三度一色”资源优势集中显现的地区。

远眺蓬勃发展的三亚中央商务区。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学仕 摄

五年来,三亚以敢为人先的劲头、“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在“十四五”发展浪潮中奋勇向前,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五年间,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号角催征。三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聚焦聚力“一标杆、五个区”目标任务,自觉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挑大梁、当先锋,推动重点项目从蓝图变为实景,高楼与椰林共生,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一座更具格局、更富实力的滨海城市,正以崭新姿态屹立南海之滨。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这是三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

金秋晨光铺洒三亚湾,一尊磅礴的“钢铁凤凰”昂首伫立、振翅欲飞。这便是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凤凰机场)三期T3航站楼——仅用17个多月火速落成,成为中国民航近年同等规模航站楼工程建设速度新标杆。

作为海南自贸港机场群建设的重要先导性项目,凤凰机场T3航站楼占地约12万平方米,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800万人次的承载能力规划建设。它的落成,不仅为三亚建设国际旅游消费核心区提供有力保障,更将为海南自贸港打造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提供战略支撑。

重点项目加速建设,既是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的集中彰显,更是解码三亚发展活力、读懂自贸港崛起密码的关键钥匙。

“十四五”期间,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外部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三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用足用好自贸港政策,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以项目为笔、山海为卷,书写新城崛起、产业勃兴的新篇章。

这五年,三亚步履稳健——

穿越市场波动的考验,顶住转型攻坚的压力,三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实现跨越式跃升。2021年,三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37亿元;2024年首次迈过千亿元大关,达到1004.7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2025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9亿元,延续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实力在砥砺前行中不断增强。

这五年,三亚踔厉奋发——

重点项目为骨,基础设施为脉,民生服务为魂,三亚不断筑牢发展根基。三亚国际游艇中心惊艳亮相,G98环岛高速大三亚扩容工程、G225乐东至三亚段改扩建工程“五网合一”示范项目等稳步推进,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配套设施高标准落成,智慧交通、5G车路交通协同落地运营,数字孪生项目入选全国数字孪生城市潜力案例;新城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和崖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圆满完工,500千伏三亚输变电工程破土动工。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一项项工程拔地而起,为三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日新月异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7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五年,三亚求实求新——

加快打造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金谷产业园两个千亿级园区,“五向图强”产业能级稳步提升;三亚中央商务区现代商贸、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千亿级产业集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热带果蔬种质资源圃资源引进品种总数达到260个,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国产榴莲;实施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新增1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10个全国特质农品。三亚持续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奋斗创造奇迹,梦想接连实现。

但是没有一份成绩的取得是容易的。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时间点回望,这五年,对三亚而言,既有踏浪而行、攻坚破难的坚韧勇毅,也有自贸潮涌、百业勃兴的浩荡豪迈。

改革创新激发澎湃动能

这是三亚不断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五年。

“三亚的审批效率太高了,对接很顺利。”负责对接美国嘻哈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马克西穆斯竞技场”亚洲巡演三亚站落地的工作人员至今对审批流程记忆犹新。这场演出的背后,是三亚自2024年起推行的大型演出“一站审批”机制——将多部门审批事项整合至单一窗口,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让原本需要数月的流程压缩至最短3个工作日。

从跨部门会商打破壁垒,到数据共享精简流程,三亚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用制度创新破解审批堵点,让效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一门受理、一套标准、一章审批”,300多个高频事项审批效率提升33%以上。此外,通过设立民营企业家日,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新活力。

这背后,是“以改革破局、以服务赋能”的深刻认知,更是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唯有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这五年,改革赋能,一个活力迸发的三亚勇毅前行——

制定《三亚市制度集成创新工作实施细则》,累计25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在各市县排名前列;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规范科研项目评审、立项和经费管理,强化科技创新平台考核监督;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五到场”审批管理工作制度。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蜻蜓点水不行、浮于表面不行,三亚就要动真格、敢碰硬!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十四五”时期,三亚始终坚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好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这五年,开放逐浪,一个海纳百川的三亚从容自信——

南海之滨捷报频传,三亚密集落子国际航线布局:“三亚⇌明斯克”“乌兰巴托⇌三亚⇌乌兰乌德”“三亚⇌吉隆坡”等航线陆续开通,三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落地;丽星邮轮“领航星号”首次访问三亚并开启中国内地航程,搭载约1200名游客停靠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此外,“名胜世界壹号”等境外邮轮也相继开通三亚航线,2024年三亚接待境外始发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达5.46万人次。从空中通道持续扩容与邮轮业态蓬勃发展,三亚的国际通达性实现质的飞跃,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自贸港加速汇聚,推动三亚跃升为境外游客入境中国的优选目的地。

这五年,政策驱动,一个自贸赋能的三亚勇立潮头——

全市7个封关运作项目建设完成,“二线口岸”查验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8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3个海警工作站进驻运行,压力测试工作有序开展;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为特征的核心政策落地见效,“两个15%”所得税政策效应持续扩大,三张“零关税”清单扩容增效,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进口值位于全省前列;积极稳妥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落地。

在浩瀚的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正熠熠生辉,那就是三亚——一个充满机遇与梦想的舞台。自贸港政策红利,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这片热土,让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福祉厚植幸福根基

这是三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的五年。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从孩子能有好的教育,到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再到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一个个愿望,饱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三亚始终锚定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把民生实事办实、把民生好事办好,以社会建设提质、治理效能提升厚植和谐包容底蕴,让沉甸甸的“民生清单”精准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账单”。

这五年,民生保障提标扩面,幸福底色更厚重——

就业优先精准发力,市、区、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织密织牢,让群众“求职有门、就业有路”;教育扩容提质增效,68所中小学、幼儿园崭新落成并开学,巴蜀中学、苏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相继落地合作,三亚护理职业学院(一期)顺利招生,让“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盼成为现实;医疗服务能级持续跃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一批现代化医院投用接诊,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攀升;住房保障坚实有力,安居房、公租房建设加速推进,为群众撑起“安居梦”;“菜篮子”工程持续推进,不断优化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动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特殊群体关爱加码,养老托育服务提质升级,孤困儿童保障网越织越牢,低收入人口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感受城市温度。

这五年,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宜居品质再提升——

在省内率先以市委层面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以最坚决的态度守护绿水青山;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核心指标全面达标,三亚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和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治理创新成果丰硕,赤田水库水环境系统治理实践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项目获评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我国唯一热带陆海生境重点保育工作有序推进;三亚湾、海棠湾双双跻身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绿色发展成效凸显,崖州区成功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山更绿、水更清、海更蓝”成为三亚最鲜明的标识。

这五年,公共活力持续绽放,幸福体验更真切——

民生福祉不仅见于“柴米油盐”,更显于“诗和远方”。天涯海角、大小洞天、鹿回头三大国有景区免费开放,以“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初心,让市民游客共享生态红利;三亚市体育中心建成投用,多场大型演唱会燃情开唱,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文体盛宴、感受城市活力,让幸福触手可及、活力扑面而来。

如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过“十四五”,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

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三亚用五年时间奏响了气势恢宏的时代进行曲。

五年间,一幅碧海拥城、自贸勃兴的锦绣画卷,于三亚热土运笔铺展;110多万鹿城人民砥砺奋进,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这一路,浪潮滚滚涌向前。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未来,征途如虹,我们勇毅前行。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1-06 09:0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6 09:3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6 08: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6 09: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5 08: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5 06: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5 06:53
来源:三亚新闻网
南海之滨 奋楫扬帆——“十四五”时期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7 09:30:18

碧海蓝天,绿水青山,处处是热带海滨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里是三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是海南“三度一色”资源优势集中显现的地区。

远眺蓬勃发展的三亚中央商务区。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学仕 摄

五年来,三亚以敢为人先的劲头、“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在“十四五”发展浪潮中奋勇向前,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五年间,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号角催征。三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聚焦聚力“一标杆、五个区”目标任务,自觉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挑大梁、当先锋,推动重点项目从蓝图变为实景,高楼与椰林共生,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一座更具格局、更富实力的滨海城市,正以崭新姿态屹立南海之滨。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这是三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

金秋晨光铺洒三亚湾,一尊磅礴的“钢铁凤凰”昂首伫立、振翅欲飞。这便是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凤凰机场)三期T3航站楼——仅用17个多月火速落成,成为中国民航近年同等规模航站楼工程建设速度新标杆。

作为海南自贸港机场群建设的重要先导性项目,凤凰机场T3航站楼占地约12万平方米,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800万人次的承载能力规划建设。它的落成,不仅为三亚建设国际旅游消费核心区提供有力保障,更将为海南自贸港打造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提供战略支撑。

重点项目加速建设,既是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的集中彰显,更是解码三亚发展活力、读懂自贸港崛起密码的关键钥匙。

“十四五”期间,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外部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三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用足用好自贸港政策,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以项目为笔、山海为卷,书写新城崛起、产业勃兴的新篇章。

这五年,三亚步履稳健——

穿越市场波动的考验,顶住转型攻坚的压力,三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实现跨越式跃升。2021年,三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37亿元;2024年首次迈过千亿元大关,达到1004.7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2025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9亿元,延续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实力在砥砺前行中不断增强。

这五年,三亚踔厉奋发——

重点项目为骨,基础设施为脉,民生服务为魂,三亚不断筑牢发展根基。三亚国际游艇中心惊艳亮相,G98环岛高速大三亚扩容工程、G225乐东至三亚段改扩建工程“五网合一”示范项目等稳步推进,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配套设施高标准落成,智慧交通、5G车路交通协同落地运营,数字孪生项目入选全国数字孪生城市潜力案例;新城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和崖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圆满完工,500千伏三亚输变电工程破土动工。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一项项工程拔地而起,为三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日新月异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7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五年,三亚求实求新——

加快打造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金谷产业园两个千亿级园区,“五向图强”产业能级稳步提升;三亚中央商务区现代商贸、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千亿级产业集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热带果蔬种质资源圃资源引进品种总数达到260个,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国产榴莲;实施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新增1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10个全国特质农品。三亚持续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奋斗创造奇迹,梦想接连实现。

但是没有一份成绩的取得是容易的。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时间点回望,这五年,对三亚而言,既有踏浪而行、攻坚破难的坚韧勇毅,也有自贸潮涌、百业勃兴的浩荡豪迈。

改革创新激发澎湃动能

这是三亚不断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五年。

“三亚的审批效率太高了,对接很顺利。”负责对接美国嘻哈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马克西穆斯竞技场”亚洲巡演三亚站落地的工作人员至今对审批流程记忆犹新。这场演出的背后,是三亚自2024年起推行的大型演出“一站审批”机制——将多部门审批事项整合至单一窗口,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让原本需要数月的流程压缩至最短3个工作日。

从跨部门会商打破壁垒,到数据共享精简流程,三亚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用制度创新破解审批堵点,让效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一门受理、一套标准、一章审批”,300多个高频事项审批效率提升33%以上。此外,通过设立民营企业家日,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新活力。

这背后,是“以改革破局、以服务赋能”的深刻认知,更是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唯有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这五年,改革赋能,一个活力迸发的三亚勇毅前行——

制定《三亚市制度集成创新工作实施细则》,累计25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入选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在各市县排名前列;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规范科研项目评审、立项和经费管理,强化科技创新平台考核监督;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五到场”审批管理工作制度。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蜻蜓点水不行、浮于表面不行,三亚就要动真格、敢碰硬!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十四五”时期,三亚始终坚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好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这五年,开放逐浪,一个海纳百川的三亚从容自信——

南海之滨捷报频传,三亚密集落子国际航线布局:“三亚⇌明斯克”“乌兰巴托⇌三亚⇌乌兰乌德”“三亚⇌吉隆坡”等航线陆续开通,三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落地;丽星邮轮“领航星号”首次访问三亚并开启中国内地航程,搭载约1200名游客停靠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此外,“名胜世界壹号”等境外邮轮也相继开通三亚航线,2024年三亚接待境外始发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达5.46万人次。从空中通道持续扩容与邮轮业态蓬勃发展,三亚的国际通达性实现质的飞跃,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自贸港加速汇聚,推动三亚跃升为境外游客入境中国的优选目的地。

这五年,政策驱动,一个自贸赋能的三亚勇立潮头——

全市7个封关运作项目建设完成,“二线口岸”查验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8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3个海警工作站进驻运行,压力测试工作有序开展;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为特征的核心政策落地见效,“两个15%”所得税政策效应持续扩大,三张“零关税”清单扩容增效,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进口值位于全省前列;积极稳妥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落地。

在浩瀚的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正熠熠生辉,那就是三亚——一个充满机遇与梦想的舞台。自贸港政策红利,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这片热土,让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福祉厚植幸福根基

这是三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的五年。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从孩子能有好的教育,到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再到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一个个愿望,饱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三亚始终锚定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把民生实事办实、把民生好事办好,以社会建设提质、治理效能提升厚植和谐包容底蕴,让沉甸甸的“民生清单”精准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账单”。

这五年,民生保障提标扩面,幸福底色更厚重——

就业优先精准发力,市、区、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织密织牢,让群众“求职有门、就业有路”;教育扩容提质增效,68所中小学、幼儿园崭新落成并开学,巴蜀中学、苏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相继落地合作,三亚护理职业学院(一期)顺利招生,让“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盼成为现实;医疗服务能级持续跃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一批现代化医院投用接诊,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攀升;住房保障坚实有力,安居房、公租房建设加速推进,为群众撑起“安居梦”;“菜篮子”工程持续推进,不断优化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动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特殊群体关爱加码,养老托育服务提质升级,孤困儿童保障网越织越牢,低收入人口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感受城市温度。

这五年,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宜居品质再提升——

在省内率先以市委层面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以最坚决的态度守护绿水青山;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核心指标全面达标,三亚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和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治理创新成果丰硕,赤田水库水环境系统治理实践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项目获评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我国唯一热带陆海生境重点保育工作有序推进;三亚湾、海棠湾双双跻身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绿色发展成效凸显,崖州区成功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山更绿、水更清、海更蓝”成为三亚最鲜明的标识。

这五年,公共活力持续绽放,幸福体验更真切——

民生福祉不仅见于“柴米油盐”,更显于“诗和远方”。天涯海角、大小洞天、鹿回头三大国有景区免费开放,以“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初心,让市民游客共享生态红利;三亚市体育中心建成投用,多场大型演唱会燃情开唱,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文体盛宴、感受城市活力,让幸福触手可及、活力扑面而来。

如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过“十四五”,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

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三亚用五年时间奏响了气势恢宏的时代进行曲。

五年间,一幅碧海拥城、自贸勃兴的锦绣画卷,于三亚热土运笔铺展;110多万鹿城人民砥砺奋进,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这一路,浪潮滚滚涌向前。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未来,征途如虹,我们勇毅前行。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