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聚焦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等工作,坚持军政合力、军民同心,推出一系列拥军政策和措施,推动三亚双拥工作提质增效。
作为一片承载红色记忆的热土,三亚的双拥传统源远流长。今年,三亚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也是本市第五次获此殊荣。在这片土地上,“军爱民、民拥军”的深情厚谊处处涌动,绘就出一幅幅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画卷。

8月26日上午,台风“剑鱼”过境后,海军某部官兵在三亚市迎宾路紧急清理倒伏树木,保障道路畅通,再现军民鱼水深情。(资料图)记者 袁永东 摄
着力解决官兵“三后”问题
提升军人军属幸福感获得感
近年来,三亚坚持为军人办实事,切实解决部队和军人关切,大力营造崇军拥军、双拥共建的浓厚氛围。
通过政治上关怀、政策上倾斜、生活上照顾,三亚用心用情做好官兵“三后”(即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教育)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接收安置转业军官、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积极推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高效协调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努力做到让官兵安心、军属放心。
三亚坚持“阳光安置”,实现“四个100%”。2021年以来,实现转业军官100%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管理单位工作;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00%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接收1000余名逐月领取退役金退役军官(军士)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消防员,服务满意率100%,随军未就业家属领取生活补助率100%。
同时,出台《三亚市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实施办法》,从荣誉激励、帮扶救助、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文化交通、金融法律、民生保障及其他优待等八个方面明确优待措施,引入260余家企业单位为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住宿、交通、购物、医疗等方面的优待。
在稳妥推进优待证申领发放的同时,三亚进一步拓展优待证应用场景,全省首创“景区集群式签约”。全市14家A级以上景区对“三属”、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实行不同程度的优待优惠减免政策,让军人军属幸福感成色更足,获得感更可持续。
落实优抚政策
完善社会化拥军体系
目前,三亚已建成市、区、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56个。全市共有7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首批通过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验收。同时,逐步完善各级服务中心(站)履职事项清单,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质效。
近年来,三亚多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在原基础上普遍增长,为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抚恤补助,使待遇保障标准与三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在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三亚创新推出“精准对接+军地协同”就业服务模式,开展“送岗进军营”“军才直通车”等创新服务,有效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落实优抚政策、完善社会化拥军体系,显著提升了军人军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驻市部队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疫情防控、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双向奔赴、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深化军地共建
汇聚强国强军合力
近年来,三亚严格落实“双清单”制度,聚焦备战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用劲发力,实实在在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融洽了军地关系,增进了军民情谊。2021年以来,累计建立军地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台账187个,召开军地协调会30余次,已解决问题91个,积极推动并达成共识的问题96个。三亚持续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城连共建”“聚焦一线、聚力解难”等活动,帮助解决部队官兵的急难愁盼。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走访慰问驻市部队官兵;每年举办“全民阅读进军营”主题活动和“书香进军营、共筑强军梦”主题座谈会,组织文艺小分队到边远连队慰问演出;积极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为部队增设“兵娃”校车专线;开通两条“拥军专线”解决海警局直属第五局官兵出行难的问题。
三亚充分发挥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厚植爱国拥军情怀;通过军营开放日、国防主题系列讲座、书画展进军营、“光荣之家”牌匾悬挂、“军民共建示范街”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
驻市部队积极参与地方建设。2021年以来,武警三亚支队投入30余万元帮助育才雅林村安装路灯、援建雅林小学等;海警三亚大队、91911等部队紧急出动飞机、舰船50余次,救援遇险群众80余人;联勤保障部队三亚康复疗养中心、92781等部队积极参与驻地社区创文巩卫工作。驻市部队官兵在“学雷锋月”中开展医疗义诊、无偿献血、走访关爱孤寡老人等爱民活动。
展望未来,三亚将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继续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擦亮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为强国强军事业作出三亚新贡献。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