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奋力谱写应急管理事业崭新篇章
三亚:奋力谱写应急管理事业崭新篇章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近年来,三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强化应急准备与处置,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现代化滨海城市,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挑大梁、当先锋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亚开展有限空间救援及消防疏散实战演练,检验各应急小组的协同作战能力。

织密防护网——

  构建传统与新兴风险立体防控体系  

截至今年10月,全市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率达100%;企业自查重大事故隐患占比由2024年的11.1%提升至31.8%;每千次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数由2024年的16.5提升至32.6……一组硬核数据,展现了三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传统高危行业领域,三亚始终绷紧安全之弦。组织对全市48家危化品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排查并整改隐患,从源头上拧紧“安全阀”。深入推进打击“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坚决铲除流动的安全“炸弹”。在非煤矿山领域,重点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专项检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并持续推进红石铁矿尾矿库闭库销号,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针对烟花爆竹经营旺季特点,创新开展跨区域交叉检查,组织多部门“打非治违”联合执法,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工矿商贸领域则突出服务与监管并重,对54家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和隐患排查,形成管理闭环。此外,针对暑期特点,持续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与隐患排查,全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三亚系统排查养老公寓等涉老场所安全风险,提升安全服务水平。

在巩固传统高危领域安全基础的同时,三亚将整治目光投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风险和人员密集场所,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面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等链条长、环节多的风险领域,三亚坚持全链条治理,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作战,严厉打击非法改装、非法销售等行为。对于动火作业等危险环节和易燃可燃保温材料,相关部门强化审批监管与现场检查,确保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材料防火性能达标,坚决防范“小火亡人”事故。

社会治理的精细度,往往体现在对特定群体安全的关怀深度上。三亚聚焦“一老一小”相关服务机构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提升安全服务水平。系统排查校外托管机构、养老公寓等涉老涉小场所安全风险,通过“提质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的分类施策,用心守护“夕阳红”的安宁,用力保障“少年强”的成长。

台风影响三亚期间,三亚消防救援人员顶风冒雨清理路障。

淬炼硬功夫——

  在实战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8月24日,注定载入三亚史册。台风“剑鱼”携狂风暴雨强势逼近,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影响三亚最严重的台风,给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连续数日的紧张应对中,三亚市应急指挥部始终灯火通明。市防减救安委办高位统筹,根据灾情变化精准调配全市救援力量和物资,将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形成防灾抗灾救灾强大合力,成功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生产生活有保障”的工作目标。

这次抗击台风“剑鱼”的战役中,三亚应急管理工作展现出诸多创新亮点:首次实现分批次、全覆盖发送防风避险信息;首次将农垦系统纳入联防联控体系;首次邀请全省应急管理、防汛防风、水利工程三类专家加入指挥部;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受灾、防御及抢险情况,增强信息透明度,凝聚社会共识。

地处热带的滨海城市三亚,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面临台风、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24年以来,三亚先后经历18次台风、2次热带低压和8轮强降雨过程,共启动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11次、防汛防风应急响应17次。面对如此频繁且严峻的考验,三亚深耕细作,扎实推进汛前准备与常态化应急能力建设。汛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完成“六单”信息收集和台账编制工作,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缮,确保每项防御措施精准落地、落实落细。同时,组织全市三防责任人开展业务培训,推动各级各部门常态化演练,让应急能力在实战演练中持续磨砺提升。

在森林防火领域,三亚同样构建起“人防+技防”立体防护网。根据重要时段火险特性,提前谋划、周密部署野外火源管控工作。创新引入无人机开展火情实时监控,深入排查整治重点区域火险隐患,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拉练,筑牢守护三亚绿水青山的坚固防线。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应急管理局率先在全省推进并完成地震预警信息终端安装建设任务。目前全市已建成70套终端,重点布设在学校、医院、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可快速提供紧急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有效提升地震应急响应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添新的保障。

狂风暴雨致车辆被困,三亚救援人员星夜出动紧急救援。

构建保障链——

  全链条支撑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当前,传统领域风险集中暴露与新领域新风险不断积累并存,自然灾害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愈发明显,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三亚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组织架构优化、专业队伍强化、物资储备升级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并建立长效机制加以保障,推动应急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在值班值守方面,印发《三亚市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点名调度制度》,规范值班流程,确保指挥体系高效畅通。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完成机房标准化改造,接入公安综治等平台系统,部署370MHz固定基站,实现与部、省24小时互联互通。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有155个村(社区)达到有组织、有机制、有队伍、有场所、有物资、有预案、有演练“七个有”标准。社会救援力量被有效整合,成立应急救援协会,在抗击台风期间,蓝天、鹿城等救援队伍积极配合到各风险隐患点、受灾点参与清理路障和倒伏树木等善后工作,彰显了社会救援力量的担当。

2025年三亚市旅文行业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举行,筑牢旅游安全防线。

物资保障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省级、市级仓库和防灾减灾指挥大楼建设稳步推进,为应急物资储备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完成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调查,并根据新制定的《三亚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4—2035年)》补足储备短板,确保应急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推进仓库管理系统升级,实现物资信息智能管理与非涉密信息共享,为应急物资的高效调配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也是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三亚牢牢抓住“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关键节点,精心策划、有力组织,带动常态化宣教活动走深走实,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局面。

2024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这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的“安全答卷”,不仅彰显了城市安全治理的显著成效,更折射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理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三亚将坚持不懈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奋力谱写应急管理事业崭新篇章,努力建设更加安全、更具韧性的城市。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少珠/文 李学仕 刘琪成 通讯员 莫文彬 陈亮亮/图)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1-05 06: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5 06:5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4 09:0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3 06: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3 06:4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3 08: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奋力谱写应急管理事业崭新篇章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6 09:08:54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近年来,三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强化应急准备与处置,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现代化滨海城市,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挑大梁、当先锋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亚开展有限空间救援及消防疏散实战演练,检验各应急小组的协同作战能力。

织密防护网——

  构建传统与新兴风险立体防控体系  

截至今年10月,全市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率达100%;企业自查重大事故隐患占比由2024年的11.1%提升至31.8%;每千次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数由2024年的16.5提升至32.6……一组硬核数据,展现了三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传统高危行业领域,三亚始终绷紧安全之弦。组织对全市48家危化品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排查并整改隐患,从源头上拧紧“安全阀”。深入推进打击“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坚决铲除流动的安全“炸弹”。在非煤矿山领域,重点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专项检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并持续推进红石铁矿尾矿库闭库销号,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针对烟花爆竹经营旺季特点,创新开展跨区域交叉检查,组织多部门“打非治违”联合执法,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工矿商贸领域则突出服务与监管并重,对54家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和隐患排查,形成管理闭环。此外,针对暑期特点,持续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与隐患排查,全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三亚系统排查养老公寓等涉老场所安全风险,提升安全服务水平。

在巩固传统高危领域安全基础的同时,三亚将整治目光投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风险和人员密集场所,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面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等链条长、环节多的风险领域,三亚坚持全链条治理,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作战,严厉打击非法改装、非法销售等行为。对于动火作业等危险环节和易燃可燃保温材料,相关部门强化审批监管与现场检查,确保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材料防火性能达标,坚决防范“小火亡人”事故。

社会治理的精细度,往往体现在对特定群体安全的关怀深度上。三亚聚焦“一老一小”相关服务机构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提升安全服务水平。系统排查校外托管机构、养老公寓等涉老涉小场所安全风险,通过“提质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的分类施策,用心守护“夕阳红”的安宁,用力保障“少年强”的成长。

台风影响三亚期间,三亚消防救援人员顶风冒雨清理路障。

淬炼硬功夫——

  在实战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8月24日,注定载入三亚史册。台风“剑鱼”携狂风暴雨强势逼近,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影响三亚最严重的台风,给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连续数日的紧张应对中,三亚市应急指挥部始终灯火通明。市防减救安委办高位统筹,根据灾情变化精准调配全市救援力量和物资,将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形成防灾抗灾救灾强大合力,成功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生产生活有保障”的工作目标。

这次抗击台风“剑鱼”的战役中,三亚应急管理工作展现出诸多创新亮点:首次实现分批次、全覆盖发送防风避险信息;首次将农垦系统纳入联防联控体系;首次邀请全省应急管理、防汛防风、水利工程三类专家加入指挥部;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受灾、防御及抢险情况,增强信息透明度,凝聚社会共识。

地处热带的滨海城市三亚,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面临台风、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24年以来,三亚先后经历18次台风、2次热带低压和8轮强降雨过程,共启动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11次、防汛防风应急响应17次。面对如此频繁且严峻的考验,三亚深耕细作,扎实推进汛前准备与常态化应急能力建设。汛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完成“六单”信息收集和台账编制工作,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缮,确保每项防御措施精准落地、落实落细。同时,组织全市三防责任人开展业务培训,推动各级各部门常态化演练,让应急能力在实战演练中持续磨砺提升。

在森林防火领域,三亚同样构建起“人防+技防”立体防护网。根据重要时段火险特性,提前谋划、周密部署野外火源管控工作。创新引入无人机开展火情实时监控,深入排查整治重点区域火险隐患,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拉练,筑牢守护三亚绿水青山的坚固防线。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应急管理局率先在全省推进并完成地震预警信息终端安装建设任务。目前全市已建成70套终端,重点布设在学校、医院、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可快速提供紧急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有效提升地震应急响应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添新的保障。

狂风暴雨致车辆被困,三亚救援人员星夜出动紧急救援。

构建保障链——

  全链条支撑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当前,传统领域风险集中暴露与新领域新风险不断积累并存,自然灾害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愈发明显,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三亚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组织架构优化、专业队伍强化、物资储备升级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并建立长效机制加以保障,推动应急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在值班值守方面,印发《三亚市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点名调度制度》,规范值班流程,确保指挥体系高效畅通。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完成机房标准化改造,接入公安综治等平台系统,部署370MHz固定基站,实现与部、省24小时互联互通。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有155个村(社区)达到有组织、有机制、有队伍、有场所、有物资、有预案、有演练“七个有”标准。社会救援力量被有效整合,成立应急救援协会,在抗击台风期间,蓝天、鹿城等救援队伍积极配合到各风险隐患点、受灾点参与清理路障和倒伏树木等善后工作,彰显了社会救援力量的担当。

2025年三亚市旅文行业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举行,筑牢旅游安全防线。

物资保障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省级、市级仓库和防灾减灾指挥大楼建设稳步推进,为应急物资储备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完成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调查,并根据新制定的《三亚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4—2035年)》补足储备短板,确保应急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推进仓库管理系统升级,实现物资信息智能管理与非涉密信息共享,为应急物资的高效调配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也是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三亚牢牢抓住“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关键节点,精心策划、有力组织,带动常态化宣教活动走深走实,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局面。

2024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这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的“安全答卷”,不仅彰显了城市安全治理的显著成效,更折射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理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三亚将坚持不懈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奋力谱写应急管理事业崭新篇章,努力建设更加安全、更具韧性的城市。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少珠/文 李学仕 刘琪成 通讯员 莫文彬 陈亮亮/图)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