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11月10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在三亚这座温暖的海滨城市,每年都会迎来大批“候鸟”人群,他们如迁徙的鸟儿,在寒冷的季节奔赴这里,享受宜人的气候与惬意的生活。而天涯区候鸟党委,就像一座温馨的家园、一座明亮的灯塔,为这些“候鸟”党员和群众遮风挡雨、指引方向,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积极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

“候鸟”群体在三亚欢度美好时光。
搭建温馨家园,让“候鸟”党员有归属
2017年,天涯区委按照“筑巢引凤、引智融合、躬行实践”的思路,在全市率先成立“候鸟”人才工作站和“候鸟”党支部。这一开创性的举措,为“候鸟”群体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园,让他们在异乡有了归属感。
随着时间推移,“候鸟”群体中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天涯区候鸟党支部联合“候鸟”人才工作站,按专长划分出教育、医疗、书画等10个党小组。这一细致的划分,让有着相同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党员们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类活动,实现“引智融合”的目标。2019年2月,“候鸟”人才工作站被授予“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站”称号,同年6月又成立“候鸟”人才协会,进一步发挥“候鸟”人才专业优势,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截至2021年1月,随着“候鸟”党员群体持续扩大,基于原有天涯区“候鸟”党支部架构,海南首个“候鸟”党委——三亚市天涯区候鸟党委正式挂牌成立。天涯区委从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力“候鸟”党委在天涯区站稳脚跟。如今,天涯区候鸟党委已设立9个下设党支部,登记在册“候鸟”党员344名。
“退休后就定居三亚,这里气候宜人,还有很多暖心活动,我也加入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经常来三亚湾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活动,很喜欢也很开心。”一位“候鸟”人才志愿者说道。简单的话语真切地反映出“候鸟”群体在这个温馨家园里的获得感。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组织,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满足多元需求,丰富“候鸟”党员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候鸟”党员在健康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天涯区委充分发挥三亚湾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候鸟”党建领域阵地的作用,打造“夕阳红私塾”品牌。在这里,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健身·八段锦”课堂上,老人们身姿矫健,一招一式尽显活力;“银龄巧手班”里,大家发挥创意,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候鸟”党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他们在锻炼中增强了体质。
天涯区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暖心驿站”、红色物业场所等活动阵地作用,为“候鸟”群体打造可供歇息、可感可及的“温暖港湾”,并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场所和必要的学习资料等服务。在这里,他们可以阅读书籍、交流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对于已经向党组织报到但因身体原因不便于参与组织生活的“候鸟”党员,天涯区委更是关怀备至。组织村(社区)党员骨干力量,带书上门、送学上门,将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家,让“候鸟”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
此外,《三亚市加强离退休干部“候鸟”党员教育管理的十二条措施》《三亚市离退休干部“候鸟”党员标准化服务清单》《三亚市离退休干部“候鸟”党员“天南海北共建自贸港”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的印发,为天涯区候鸟党委服务“候鸟”党员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使得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参与社区治理,让“候鸟”党员发光发热
天涯区候鸟党委不仅注重服务“候鸟”党员,还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社区、参与治理的坚强堡垒。
前不久,海南省第十六届见义勇为英雄群体、天涯区岭北社区“候鸟”党支部书记孙运厚到海岳半岛等小区宣讲见义勇为事迹。他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向居民们传递着正能量。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候鸟”群体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中来,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天涯区候鸟党委副书记、“科学爷爷”叶健祺也是一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典范。他利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经常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展科普讲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在他的影响下,社区里形成了一股热爱科学、追求知识的良好氛围。
如今,在天涯区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候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在社区里巡逻,维护治安;或在环保活动中,清理垃圾;或在关爱孤寡老人的行动中,送去温暖,成为社区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天涯区候鸟党委通过搭建温馨家园、提供精准服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候鸟”群体在异乡找到了归属感、获得了幸福感,吸引着更多的人汇聚到这里,共同为三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原标题:天涯区候鸟党委积极搭建家园,精准服务“候鸟”群体
天涯有“巢” “候鸟”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