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锚定“1+4+2”框架 力促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三亚:锚定“1+4+2”框架 力促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三亚聚焦“1+4+2”冲刺一流营商环境框架体系,在机制改革、行政审批、涉企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之“活”,谋发展之“进”,全力冲刺2025年一流营商环境目标。

改革举措迭代升级 

营商环境多维跃升

三亚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出台《三亚市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营商环境指标提升、产业营商环境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提升、营商环境影响力提升”四个工程为抓手,推动61项改革落地,成效惠及企业群众。

指标与效率双优。推行“辅导+预审+审批”机制,项目策划生成率100%;深化“互联网+供电服务”改革,一季度“刷脸办电”等供电服务应用率达99.9%,业扩报装全达标;创新信用应用场景,崖州区新增“信用+崖州味道”“信用+头盔”2个信用场景,优化提升“信用+农产品监管”2个信用场景。

产业与生态共兴。印发《三亚市旅游市场规范整治工作方案》,对水上、低空等涉旅经营主体开展日常巡查及联合检查59次;巩固“一户一码”信用场景,实现海鲜餐饮等涉旅行业“一户一码”全覆盖;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已聚集南繁企业326家、涉海企业176 家。为进一步完善种业、深海产业链,三亚在此设立“创客家·研究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构建“创新创业共享课+雄鹰计划训练营+‘崖州湾杯’赛事+载体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项目挖掘培育体系,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力与创新活力。

服务与体验升温。外籍人员身份核验平台落地多场景,三亚CBD党建引领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通过平台为外籍人员提供身份核验服务及实名办理国内手机号码,大东海哈曼酒店成为全省首个外籍人员身份核验快速办理通信业务的酒店,为外籍游客办理相关业务提供便利;市政务服务中心国际服务专区新增多语种指南,今年以来已接待外籍人士312人次;为重点企业配备“首席服务官”,精准解决企业涉外业务审批难题。

品牌与环境提质。各区梳理高频事项形成套餐服务指引;三亚营商环境公众号新增“小鹿科普政务”专栏,定期梳理政务服务高频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答疑解惑;强化清廉监管,开展专项行动与嵌入式监督;出台全省首个社区信用评级规范,创建信用示范区。

政企渠道高效畅通

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依托《三亚市营商环境问题核查规范(试行)》和“三亚营商直通车”服务体系,高效处理企业诉求。开展“2025三亚市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141位领导干部“一对一”包联服务233家企业。组织167名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开展涉企服务,2025年以来解决企业业务拓展、资质申报、融资贷款等经营发展问题及员工子女教育、人才政策申领等促企发展相关问题667个,办结率98.8%。

同时,通过“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规范调研检查,自2024年2月18日系统上线以来,企业合理拒绝7次;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在多领域开展联合检查328次,减少检查653次,为企业减负。

聚焦“诚信三亚”建设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在市级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归集应用方面,依托三亚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纵向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横向与多个市级部门对接,实现全市范围内“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归集、存储涉及信用数据3.2亿条。

持续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旅游、交通运输、商务、税务等20余个行业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通过开展分级分类评价,精准实施差别化监管。同时,创新打造60余个三亚特色“信用场景”,让信用可见可用。2023年“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一户一码”市场云监管等特色场景成效显著;2024年拓展建成28个“信用+”应用场景,并屡获省级以上奖项;2025年计划新增24个特色信用场景,升级优化9个既有场景,推动信用场景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此外,创新推出“信用修复直通车”和“信用修复小闹钟”服务,2025年以来助力154家失信企业修复信用;牵头三亚经济圈各市县签署《三亚经济圈跨区域信用合作协议》,构建跨区域信用发展新格局,以信用建设新动能驱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锚定“1+4+2”框架 力促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19 06:53:15

今年以来,三亚聚焦“1+4+2”冲刺一流营商环境框架体系,在机制改革、行政审批、涉企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之“活”,谋发展之“进”,全力冲刺2025年一流营商环境目标。

改革举措迭代升级 

营商环境多维跃升

三亚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出台《三亚市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营商环境指标提升、产业营商环境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提升、营商环境影响力提升”四个工程为抓手,推动61项改革落地,成效惠及企业群众。

指标与效率双优。推行“辅导+预审+审批”机制,项目策划生成率100%;深化“互联网+供电服务”改革,一季度“刷脸办电”等供电服务应用率达99.9%,业扩报装全达标;创新信用应用场景,崖州区新增“信用+崖州味道”“信用+头盔”2个信用场景,优化提升“信用+农产品监管”2个信用场景。

产业与生态共兴。印发《三亚市旅游市场规范整治工作方案》,对水上、低空等涉旅经营主体开展日常巡查及联合检查59次;巩固“一户一码”信用场景,实现海鲜餐饮等涉旅行业“一户一码”全覆盖;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已聚集南繁企业326家、涉海企业176 家。为进一步完善种业、深海产业链,三亚在此设立“创客家·研究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构建“创新创业共享课+雄鹰计划训练营+‘崖州湾杯’赛事+载体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项目挖掘培育体系,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力与创新活力。

服务与体验升温。外籍人员身份核验平台落地多场景,三亚CBD党建引领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通过平台为外籍人员提供身份核验服务及实名办理国内手机号码,大东海哈曼酒店成为全省首个外籍人员身份核验快速办理通信业务的酒店,为外籍游客办理相关业务提供便利;市政务服务中心国际服务专区新增多语种指南,今年以来已接待外籍人士312人次;为重点企业配备“首席服务官”,精准解决企业涉外业务审批难题。

品牌与环境提质。各区梳理高频事项形成套餐服务指引;三亚营商环境公众号新增“小鹿科普政务”专栏,定期梳理政务服务高频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答疑解惑;强化清廉监管,开展专项行动与嵌入式监督;出台全省首个社区信用评级规范,创建信用示范区。

政企渠道高效畅通

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依托《三亚市营商环境问题核查规范(试行)》和“三亚营商直通车”服务体系,高效处理企业诉求。开展“2025三亚市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141位领导干部“一对一”包联服务233家企业。组织167名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开展涉企服务,2025年以来解决企业业务拓展、资质申报、融资贷款等经营发展问题及员工子女教育、人才政策申领等促企发展相关问题667个,办结率98.8%。

同时,通过“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规范调研检查,自2024年2月18日系统上线以来,企业合理拒绝7次;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在多领域开展联合检查328次,减少检查653次,为企业减负。

聚焦“诚信三亚”建设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在市级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归集应用方面,依托三亚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纵向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横向与多个市级部门对接,实现全市范围内“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归集、存储涉及信用数据3.2亿条。

持续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旅游、交通运输、商务、税务等20余个行业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通过开展分级分类评价,精准实施差别化监管。同时,创新打造60余个三亚特色“信用场景”,让信用可见可用。2023年“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一户一码”市场云监管等特色场景成效显著;2024年拓展建成28个“信用+”应用场景,并屡获省级以上奖项;2025年计划新增24个特色信用场景,升级优化9个既有场景,推动信用场景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此外,创新推出“信用修复直通车”和“信用修复小闹钟”服务,2025年以来助力154家失信企业修复信用;牵头三亚经济圈各市县签署《三亚经济圈跨区域信用合作协议》,构建跨区域信用发展新格局,以信用建设新动能驱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