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绘就西岛“海上桃花源”
生态文明建设绘就西岛“海上桃花源”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三亚西南方向的四百年历史渔村——西岛,以“两山”理念为指引,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创新生态保护、推动文旅融合,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尽显独特魅力。

乘环保电瓶观光车,看一路风景。

俯瞰美丽西岛,天蓝蓝水蓝蓝。绿水青山既是西岛人的“金山银山”,更是这里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大“靠山”。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打造“最美渔村”

天涯区西岛社区,作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与国家级休闲渔业品牌“最美渔村”,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诸多挑战——如车辆乱停乱放、交通堵塞、垃圾乱丢等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也制约着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这些难题,西岛社区党委坚持“强党建、优治理”理念,树立全岛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居民家中、商业网点,开展环境整治与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耐心劝导居民,纠正不文明行为,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阿公,您家门前堆放的杂物影响了交通和环境卫生,我们帮您一起把它搬进屋里吧”“阿婆,您家屋前的道路有时间也要清扫一下,环境卫生还是要靠大家一起维护”……这样的场景在西岛社区街头巷尾屡见不鲜。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共同为建设绿色、宜居、生态社区贡献力量。

在交通秩序整治上,西岛社区党委联合执法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非法运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同时从源头入手,增划电动自行车停车位、优化街道布局,提升居民规范停车意识。此外,社区增设80处数字监控设备,覆盖多区域,提升综治与安防能力,营造文明出行环境。

创新生态保护举措

创建“生态岛屿”

西岛地处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美丽渔村”建设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为了让西岛保持海域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减少岛屿垃圾,提高居民爱岛护岛意识,西岛社区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2019年,西岛启动“无塑生态岛”建设,并制定十年“无废渔村”目标。通过不断向居民和游客宣传无废生态岛屿理念,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形成“海上游玩+渔村生态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渔村模式。

在空间风貌管控上,根据三亚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出台《三亚市天涯区西岛空间风貌管控引导专项规划》,保障滨海地带的公共性和良好的可进入性。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富有活力的滨海公共开敞空间,打造具有热带滨海风貌特色、环境优越的滨海景观带,守护滨海生态。

污染治理方面,西岛社区创新环保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减少海洋污染;取消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建设垃圾中转站,岛上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成立环保服务中心,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兑换爱岛卡积分换取文创产品。同时,将回收的垃圾进行二次利用创作,转化为文创作品。利用废弃的两艘渔船彩绘成网红打卡点、废纸变成精美礼品包装、废布料设计成特色衣服等,让西岛渔村处处充满艺术气息,增强居民游客的环保意识。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绘就“海上桃花源”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西岛社区注重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相结合,深度挖掘渔村资源,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2017年,三亚市启动西岛“美丽渔村”建设,同年12月28日,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和渔村之间“锁”了近20年的大门被打开,上岛游客实现在景区与渔村之间自由活动,两者融合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为吸引更多游客,展示西岛特色文化,社区打造珊瑚老屋区、海上书房、渔村广场、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一系列旅游亮点,大力挖掘渔村文化,助力西岛全域旅游发展。

西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黎庆学介绍,社区还引进投资开发民宿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如今,岛上共有160家民宿、80多家餐饮店、10多家中型商超以及特色小吃等。旅游淡季时每日上岛游客约5000人次,旺季时约1万人次。

景区还经常开展海洋守护行动,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游客体验,助力生态与社会价值重建。

近年来,西岛社区获得众多荣誉称号,如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海南省第十届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海南省卫生村等。近日,又获评“海南省四椰级乡村旅游点”。这个被誉为三亚“海上桃花源”的海岛渔村,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展现集生态之美、文化之韵、生活之趣于一体的多元魅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

责任编辑:黄盛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8-15 10:2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15 09:3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15 09:3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13 07:0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12 09:3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12 09:21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7-30 07:03
来源:三亚新闻网
生态文明建设绘就西岛“海上桃花源”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16 07:38:34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三亚西南方向的四百年历史渔村——西岛,以“两山”理念为指引,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创新生态保护、推动文旅融合,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尽显独特魅力。

乘环保电瓶观光车,看一路风景。

俯瞰美丽西岛,天蓝蓝水蓝蓝。绿水青山既是西岛人的“金山银山”,更是这里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大“靠山”。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打造“最美渔村”

天涯区西岛社区,作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与国家级休闲渔业品牌“最美渔村”,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诸多挑战——如车辆乱停乱放、交通堵塞、垃圾乱丢等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也制约着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这些难题,西岛社区党委坚持“强党建、优治理”理念,树立全岛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居民家中、商业网点,开展环境整治与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耐心劝导居民,纠正不文明行为,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阿公,您家门前堆放的杂物影响了交通和环境卫生,我们帮您一起把它搬进屋里吧”“阿婆,您家屋前的道路有时间也要清扫一下,环境卫生还是要靠大家一起维护”……这样的场景在西岛社区街头巷尾屡见不鲜。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共同为建设绿色、宜居、生态社区贡献力量。

在交通秩序整治上,西岛社区党委联合执法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非法运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同时从源头入手,增划电动自行车停车位、优化街道布局,提升居民规范停车意识。此外,社区增设80处数字监控设备,覆盖多区域,提升综治与安防能力,营造文明出行环境。

创新生态保护举措

创建“生态岛屿”

西岛地处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美丽渔村”建设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为了让西岛保持海域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减少岛屿垃圾,提高居民爱岛护岛意识,西岛社区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2019年,西岛启动“无塑生态岛”建设,并制定十年“无废渔村”目标。通过不断向居民和游客宣传无废生态岛屿理念,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形成“海上游玩+渔村生态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渔村模式。

在空间风貌管控上,根据三亚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出台《三亚市天涯区西岛空间风貌管控引导专项规划》,保障滨海地带的公共性和良好的可进入性。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富有活力的滨海公共开敞空间,打造具有热带滨海风貌特色、环境优越的滨海景观带,守护滨海生态。

污染治理方面,西岛社区创新环保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减少海洋污染;取消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建设垃圾中转站,岛上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成立环保服务中心,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兑换爱岛卡积分换取文创产品。同时,将回收的垃圾进行二次利用创作,转化为文创作品。利用废弃的两艘渔船彩绘成网红打卡点、废纸变成精美礼品包装、废布料设计成特色衣服等,让西岛渔村处处充满艺术气息,增强居民游客的环保意识。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绘就“海上桃花源”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西岛社区注重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相结合,深度挖掘渔村资源,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2017年,三亚市启动西岛“美丽渔村”建设,同年12月28日,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和渔村之间“锁”了近20年的大门被打开,上岛游客实现在景区与渔村之间自由活动,两者融合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为吸引更多游客,展示西岛特色文化,社区打造珊瑚老屋区、海上书房、渔村广场、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一系列旅游亮点,大力挖掘渔村文化,助力西岛全域旅游发展。

西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黎庆学介绍,社区还引进投资开发民宿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如今,岛上共有160家民宿、80多家餐饮店、10多家中型商超以及特色小吃等。旅游淡季时每日上岛游客约5000人次,旺季时约1万人次。

景区还经常开展海洋守护行动,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游客体验,助力生态与社会价值重建。

近年来,西岛社区获得众多荣誉称号,如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海南省第十届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海南省卫生村等。近日,又获评“海南省四椰级乡村旅游点”。这个被誉为三亚“海上桃花源”的海岛渔村,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展现集生态之美、文化之韵、生活之趣于一体的多元魅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

责任编辑:黄盛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