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功自贸港|李稳:在不同角色中践行医者仁心
人才建功自贸港|李稳:在不同角色中践行医者仁心

“不好意思,刚做完一台手术,让你久等了。”近日,记者在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原“崖城卫生院”)第一次见到关李稳时,他刚从手术室出来,脸上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40岁的他,头发间夹杂着多缕银丝。

原计划10时开始的采访,因为与手术时间相冲突,一延再延至16时才开始。“实在太忙了,按计划,今天的手术从早上排到下午,还好有可靠的团队成员暂时接替我,才让我有机会喘口气。”关李稳说。

看到记者的目光聚焦在发间,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发。“来到崖州最大的变化,就是长了这些拔也拔不完的白头发。崖城分院根据患者的需求把我的手术排期一直排到了明年1月,到时候估计白发会更多。”关李稳笑着说,“用白发换来更多病人的健康,是值得的。”

关李稳正在为患者检查。记者 刘琪成 摄

人物简介:

关李稳,男,汉族,1985年生,广东湛江人;2011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三亚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常务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食管疾病协助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消化内镜学组委员、海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

/ 转型 /

从三甲医院“专家”到基层卫生院“管理者”

关李稳说,自己的变化远不止外表形象的改变这么简单,而是学到更多新知识,肩上有了更多新责任。

这些变化始于两年前崖州区医疗系统的一次“变革”。彼时,为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号召,崖城卫生院划归三亚中心医院管理,更名为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成为该医疗集团下属11家分院的成员之一,临床诊疗能力自此稳步提升。

关李稳介绍,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题,三亚中心医院逐步下沉市级医疗资源。他作为消化内科专家被派驻到崖城分院,并担任该院常务副院长一职。

“角色的转变是来到崖州后面临的最大挑战,经历了一段难忘的‘阵痛期’。”关李稳回忆,“在总院时,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将手术做好,拿出最佳治疗方案。来到分院后,需要立足全局去思考问题。既要在治好患者的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又要顾及各部门的长远建设,让各个特色专科都能够齐头并进发展,打造一块块立足琼南基层乡镇医疗的‘金字招牌’。”

/ 变化 /

化“被动”为“主动” 从“简陋”到“专业”

谈及崖城分院的变化,关李稳很自然地从自己最熟悉的消化内科开始说起。“我们从多点切入,引导当地群众思想从‘被动就医’到‘主动预防’转变。”关李稳介绍。

为此,关李稳一方面以身作则,带动医护人员深入崖州区各村委会、中小学校,开展医疗科普,一方面在崖州区内开展免费早癌筛查项目,让更多居民养成“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防癌理念。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一位阿婆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院里问诊。我们为阿婆安排了内镜下微创治疗。无痛胃肠镜让阿婆经历了一次舒适且难忘的治疗。”关李稳说,阿婆出院那天,她的儿子感慨,一位邻居阿叔同患肠癌,却因为查出太晚,难以医治,最终撒手人寰。还好有三亚中心医院把早筛检查技术带到崖州,救了阿婆一命。“那一刻,我更加坚定,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另一方面,为了匹配崖州区区域发展所需的高质量医疗需求,关李稳推动崖城分院从科室建制、诊疗机制到人员配备、设备更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不仅为分院配备了64排CT、DR、胃肠镜等二级医院标准设备,建成琼南首个基层医院内镜室;还创建了三亚首家基层胸痛救治单元。

谈及这些变化,关李稳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 坚持 /

从患者角度出发 把服务做“优”把专业做“精”

关李稳说:“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不仅基于分院日益精湛的诊疗技术,还得益于我们日益完善的诊疗服务。我们努力用真诚、贴心的服务去缓解患者因病痛带来的不适。”

“患者的信任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积累起来的。”关李稳说,每周一到周五,他把自己工作行程排得满满当当,用身体力行去践行着自己的管理理念。

“周一到周四,几乎每天都排满了患者的手术,只要患者点名希望我主刀,我一般不会拒绝,不想辜负患者对我的信任。”关李稳说,“到了周五,就算再忙,也要抽出一天到各村去进行医疗、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让更多基层群众能够提高疾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这件事与治愈患者相比同样重要。”

“正是这些付出,让患者看到了我们对他们的重视,才会回报我们以信任。”关李稳说。

“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持续提升的空间。海南自贸港全岛启动封关后,将会有更多目光聚焦在崖州,为了匹配这些人才和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需求,我们会做得更好。”关李稳说。

  记者手记  

白发映初心 医者守基层

初见关李稳,这位40岁的消化内科专家笑着自嘲:“来崖州两年,白发倒是长了不少。” 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道尽了基层医疗建设者的付出与坚守。

在崖城分院,我看到了基层医疗的“破与立”。关李稳和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扭转当地群众“被动就医”的观念。他们走进村委会、中小学校进行科普,在崖州区开展免费消化道早癌筛查,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送到百姓“家门口”。病人家属感慨“还好有医院把技术带到‘家门口’”,这一幕让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医疗的进步,关乎的是一个个普通家庭的幸福。

采访之余,倾听关李稳一周的工作安排——周一到周四,手术室里连轴转,患者点名的手术从不推脱;周五再忙,也要下乡进行科普。他说,患者的信任,藏在每一次贴心的服务里。

离开崖城分院时,夕阳正落在门诊楼的玻璃窗上。关李稳又回到了诊室,他说,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在即,崖州需要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推广 AI 辅助诊断、完善特色专科、朝着二级医院的目标迈进。

基层医疗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但总有像关李稳这样的医者,以白发换百姓安康,以初心守基层冷暖。他们扎根乡土,把三甲医院的技术与温度,化作基层医疗的 “金字招牌”,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抹藏在白发里的医者仁心,正是基层医疗最温暖的底色。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人才建功自贸港|李稳:在不同角色中践行医者仁心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27 09:47:48

“不好意思,刚做完一台手术,让你久等了。”近日,记者在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原“崖城卫生院”)第一次见到关李稳时,他刚从手术室出来,脸上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40岁的他,头发间夹杂着多缕银丝。

原计划10时开始的采访,因为与手术时间相冲突,一延再延至16时才开始。“实在太忙了,按计划,今天的手术从早上排到下午,还好有可靠的团队成员暂时接替我,才让我有机会喘口气。”关李稳说。

看到记者的目光聚焦在发间,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发。“来到崖州最大的变化,就是长了这些拔也拔不完的白头发。崖城分院根据患者的需求把我的手术排期一直排到了明年1月,到时候估计白发会更多。”关李稳笑着说,“用白发换来更多病人的健康,是值得的。”

关李稳正在为患者检查。记者 刘琪成 摄

人物简介:

关李稳,男,汉族,1985年生,广东湛江人;2011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三亚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常务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食管疾病协助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消化内镜学组委员、海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

/ 转型 /

从三甲医院“专家”到基层卫生院“管理者”

关李稳说,自己的变化远不止外表形象的改变这么简单,而是学到更多新知识,肩上有了更多新责任。

这些变化始于两年前崖州区医疗系统的一次“变革”。彼时,为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号召,崖城卫生院划归三亚中心医院管理,更名为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成为该医疗集团下属11家分院的成员之一,临床诊疗能力自此稳步提升。

关李稳介绍,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题,三亚中心医院逐步下沉市级医疗资源。他作为消化内科专家被派驻到崖城分院,并担任该院常务副院长一职。

“角色的转变是来到崖州后面临的最大挑战,经历了一段难忘的‘阵痛期’。”关李稳回忆,“在总院时,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将手术做好,拿出最佳治疗方案。来到分院后,需要立足全局去思考问题。既要在治好患者的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又要顾及各部门的长远建设,让各个特色专科都能够齐头并进发展,打造一块块立足琼南基层乡镇医疗的‘金字招牌’。”

/ 变化 /

化“被动”为“主动” 从“简陋”到“专业”

谈及崖城分院的变化,关李稳很自然地从自己最熟悉的消化内科开始说起。“我们从多点切入,引导当地群众思想从‘被动就医’到‘主动预防’转变。”关李稳介绍。

为此,关李稳一方面以身作则,带动医护人员深入崖州区各村委会、中小学校,开展医疗科普,一方面在崖州区内开展免费早癌筛查项目,让更多居民养成“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防癌理念。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一位阿婆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院里问诊。我们为阿婆安排了内镜下微创治疗。无痛胃肠镜让阿婆经历了一次舒适且难忘的治疗。”关李稳说,阿婆出院那天,她的儿子感慨,一位邻居阿叔同患肠癌,却因为查出太晚,难以医治,最终撒手人寰。还好有三亚中心医院把早筛检查技术带到崖州,救了阿婆一命。“那一刻,我更加坚定,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另一方面,为了匹配崖州区区域发展所需的高质量医疗需求,关李稳推动崖城分院从科室建制、诊疗机制到人员配备、设备更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不仅为分院配备了64排CT、DR、胃肠镜等二级医院标准设备,建成琼南首个基层医院内镜室;还创建了三亚首家基层胸痛救治单元。

谈及这些变化,关李稳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 坚持 /

从患者角度出发 把服务做“优”把专业做“精”

关李稳说:“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不仅基于分院日益精湛的诊疗技术,还得益于我们日益完善的诊疗服务。我们努力用真诚、贴心的服务去缓解患者因病痛带来的不适。”

“患者的信任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积累起来的。”关李稳说,每周一到周五,他把自己工作行程排得满满当当,用身体力行去践行着自己的管理理念。

“周一到周四,几乎每天都排满了患者的手术,只要患者点名希望我主刀,我一般不会拒绝,不想辜负患者对我的信任。”关李稳说,“到了周五,就算再忙,也要抽出一天到各村去进行医疗、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让更多基层群众能够提高疾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这件事与治愈患者相比同样重要。”

“正是这些付出,让患者看到了我们对他们的重视,才会回报我们以信任。”关李稳说。

“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持续提升的空间。海南自贸港全岛启动封关后,将会有更多目光聚焦在崖州,为了匹配这些人才和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需求,我们会做得更好。”关李稳说。

  记者手记  

白发映初心 医者守基层

初见关李稳,这位40岁的消化内科专家笑着自嘲:“来崖州两年,白发倒是长了不少。” 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道尽了基层医疗建设者的付出与坚守。

在崖城分院,我看到了基层医疗的“破与立”。关李稳和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扭转当地群众“被动就医”的观念。他们走进村委会、中小学校进行科普,在崖州区开展免费消化道早癌筛查,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送到百姓“家门口”。病人家属感慨“还好有医院把技术带到‘家门口’”,这一幕让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医疗的进步,关乎的是一个个普通家庭的幸福。

采访之余,倾听关李稳一周的工作安排——周一到周四,手术室里连轴转,患者点名的手术从不推脱;周五再忙,也要下乡进行科普。他说,患者的信任,藏在每一次贴心的服务里。

离开崖城分院时,夕阳正落在门诊楼的玻璃窗上。关李稳又回到了诊室,他说,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在即,崖州需要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推广 AI 辅助诊断、完善特色专科、朝着二级医院的目标迈进。

基层医疗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但总有像关李稳这样的医者,以白发换百姓安康,以初心守基层冷暖。他们扎根乡土,把三甲医院的技术与温度,化作基层医疗的 “金字招牌”,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抹藏在白发里的医者仁心,正是基层医疗最温暖的底色。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