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林下空间“生金”?近年来,三亚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眼下,天涯区立新村委会旁的橡胶林里,虎乳灵芝种植基地正一片繁忙。这片“致富芝”不仅让闲置林地焕发新生,更托起了周边村民的增收梦。

村民种植虎乳灵芝。
林下试种见效快
亩产获利近6000元
虎乳灵芝又名虎乳菇,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是海南热带中药材目录中的重要品种,在海南多地有天然分布。
今年年初,为高效利用橡胶林下闲置空间,天涯区乡投公司联合三亚立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启动虎乳灵芝试种项目。10月中旬,首批2亩试种的虎乳灵芝顺利采收,成效显著。
“单个菌棒鲜重4两6钱,每亩种植3000个菌棒,亩产可达1300多斤。”三亚立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云飞介绍,扣除人工、日常维护等成本后,每亩净利润近6000元。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不仅供应广东、福建等地市场,还进入国药、同仁堂等品牌渠道,同时远销海外。

为何选择橡胶林下种植?马云飞解释,虎乳灵芝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湿度低于60%就要启动浇水;菌类生长需要良好透气性,下雨时雨水直接冲刷易导致土壤板结,影响菌棒透气,导致灵芝长不大甚至出现裂纹。橡胶林下的阴凉环境能保水保湿,恰好满足其生长需求。”
鉴于首批试种效益与品质双达标,项目团队决定在超200亩的基地内进行大面积种植。截至目前,已完成10多亩种植。
日前,记者在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起垄、摆放菌棒、覆土压实,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当天计划完成6000至7000个菌棒的种植。
“菌棒里面学问大着呢。你看这里有开孔的,这是为了透气,必须让两个透气孔相对,这样灵芝生长才顺畅;上面覆土,冬天要覆土到8到15厘米……”现场一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着种植技巧。
联农带农促增收
全产业链助振兴
清晨的阳光透过橡胶树叶的缝隙,洒在种植基地里,村民陈彩丽和工友们正忙着摆放菌棒,手里的活儿有条不紊。
“家就在附近,步行就能到基地,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还能挣200块钱。”陈彩丽抹了把额头的薄汗,脸上带着笑意。自基地启动种植以来,她几乎每个种植周期都会来务工,稳定的收入让生活更有底气。
项目的成功落地,有效解决了周边村庄的就业问题。示范基地采用“国企+民企+村集体”的合作模式,积极吸纳周边村民就近务工,让“家门口的工作”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和陈彩丽一样,周边不少村民都成了基地的“常客”。“以前农闲时没事做,现在林下种起了灵芝,我们跟着有活干、有钱赚。”正在覆土的村民王大哥说,基地的务工机会让大家不用外出奔波,就能实现增收。
马云飞透露,种植和采收环节预计能带动1600人次务工,单日务工报酬约200元;200多亩种植面积预计能为村民带来务工收入30多万元,加上农机租赁等相关收益,总收益超40万元。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在天涯区支持下,立新村利用闲置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日产2万袋菌棒的生产车间及烘干切片车间,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预计明年10月投产使用。
“这不仅是一个农产品项目,更是联农带农的惠民产业。”马云飞表示,下一步计划与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等院校合作,打造“政校企村”四级联动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小灵芝”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原标题:
天涯区虎乳灵芝试种亩产净赚近6000元——
橡胶林里“蹚出”致富路 小灵芝撑起振兴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