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三亚湾,碧波荡漾,暖风拂岸。12日上午,灿烂的阳光洒向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上海蓝梦国际邮轮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蓝梦之歌”号邮轮缓缓调转船身,巨大的船舷在阳光中勾勒出优美的弧线。码头上,舞狮表演、爵士乐演奏、舞蹈巡游早已准备就绪,迎接这艘首次到访的邮轮;船舱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凭栏远眺,迫不及待想拥抱这座位于北纬18°的滨海城市。
这艘承载着合作期许的邮轮,不仅开启了自身的三亚之旅,更标志着三亚与蓝梦邮轮在邮轮航线开发方面的合作步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次日,丽星邮轮旗下“领航星”号邮轮的身影再度出现在三亚湾海面——这是它今年秋季内地首航以来,第三次到访三亚。

11月12日上午,舞狮队在岸上欢迎远道而来的“蓝梦之歌”号邮轮游客。记者 李学仕 摄
好消息接连不断。11月24日9时,伴随着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的晨光,“挪威奋进”号邮轮搭载着1800余名旅客缓缓靠泊。在这1800余名旅客中,外籍人士占比高达99%以上,创下了自2023年三亚国际邮轮航线复航以来,访问港航次外籍旅客比例的最高纪录。
短短半个月内,三艘国际邮轮相继靠泊,码头上,行李箱滚轮滚动的声响与游客的欢声笑语交织成曲。在邮轮产业被称为“海上度假村”的今天,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邮轮旅游,正成为三亚旅游从“滨海观光”向“远洋度假”跨越的重要支撑。这“客从海上来”的热闹景象背后,藏着的正是三亚邮轮产业厚积薄发的发展密码。
/ 先天禀赋 /
南海之滨的天然底气
邮轮产业的竞争,起点往往由先天条件决定,而三亚的“基因”得天独厚。
最鲜明的优势,便是那四季常绿的气候。地处北纬18°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三亚年平均气温25.7℃,全年无结冰期,这样的条件在全球邮轮港口中属于稀缺。对邮轮运营而言,气候直接关联着运营周期——北方港口入冬后便进入淡季,三亚却能实现全年无休,不仅避开了自身的季节限制,更有效延长了整个邮轮市场的运营周期。

11月24日,搭乘“挪威奋进”号邮轮的外籍游客登岸,开启三亚旅程。记者 李学仕 摄
人气与区位优势,让这份天赋更显厚重。作为“东方夏威夷”,三亚本身就是国际热带滨海度假胜地,对全国高端客源的天然吸引力,为邮轮产业筑牢了客源根基。更关键的是,三亚紧邻东南亚,这一独特区位为开发短、中、长线结合的国际邮轮航线提供了便利,让多样航线布局成为可能。
三亚中央商务区作为海南唯一以邮轮游艇为特色主导产业的自贸港重点园区,致力于构建极具竞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目前正在修订《促进邮轮游艇游船产业发展办法》,从国际航线开辟、客源组织、燃油船供、产业推广等多维度对邮轮产业和产业链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在航线开发与运营保障上,三亚的“主动”贯穿始终。一方面“走出去”,走访境内外邮轮企业,借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等平台精准推介,加大航线招商力度;另一方面当“中间人”,协调邮轮公司与港口需求,在航线规划、泊位安排等关键环节破解难题。针对配套服务短板,三亚还联合相关部门协助邮轮公司对接包船资源,完善船舶代理、燃油供应等全链条服务,让产业发展更具韧性。
/ 自贸港赋能 /
政策红利的加速释放
如果说先天禀赋是基础,那么自贸港政策就是激活发展动能的“引擎”。“海南对86国实施的免签政策,为国际航线开辟提供了独特优势。”丽星邮轮总裁吴明发的话,道出了企业的真切感受。
制度保障的完善,更让产业发展有了“定盘星”。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邮轮管理若干规定》,从立法层面为产业保驾护航,明确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可开展中资方便旗邮轮海上游、外籍邮轮多点挂靠等业务,为航线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三亚邮轮航线网络持续扩容。

11月13日,丽星邮轮旗下“领航星”号邮轮靠泊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 丽星邮轮供图
政策红利体现在旅客体验和产业数据上。在三亚边检口岸,旅客张女士的通关经历很有代表性:走完“随船查验”通道,不到10秒就收到了通关成功的提示。“以前要排半小时队,现在很快,太方便了。”这背后,是三亚边检、海关等部门的协同创新——“10秒通关”“即靠即下”“即靠即检”等模式落地,让入境体验实现质的飞跃。就连“领航星”号船长埃里克·达尔伯格都由衷赞叹“抵达过程非常丝滑”。
三亚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成皓介绍,为提升通关效率,边检站创新推出“大型邮轮快速通关法”,加大智能化查验设施投入,研发全省邮轮管控系统。该系统集成指挥调度、勤务组织等功能,为邮轮母港、挂靠港、海上游等勤务及口岸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撑。“我们还推行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等便利政策,对乘坐邮轮入境的外国旅客可免予留存指纹生物信息,对乘坐同一航次邮轮入出境的旅客,可免盖入出境验讫章、免填外国人入境卡,大幅缩短了候检时间。”
政策加持下,截至11月18日,今年三亚已接待入境邮轮旅客超5000人次。
/ 长远布局 /
从“服务”到“赋能”的进阶
三亚邮轮产业的崛起,藏着一份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赋能”的用心。
“刚下船就感受到了热情,舞狮和花环很有特色。”乘坐“蓝梦之歌”号邮轮而来的王女士的感叹,正是三亚服务升级的缩影。为迎接“蓝梦之歌”号邮轮首访,三亚中央商务区联合企业举办主题欢迎仪式,鼓点激昂的舞狮、悠扬的爵士乐、灵动的舞蹈巡游,再加上三亚亚沙会吉祥物“亚亚”的互动,让远道而来的宾客沉浸式感受热带风情。

11月12日上午,三亚亚沙会吉祥物“亚亚”与“蓝梦之歌”号邮轮游客互动。记者 李学仕 摄
购物体验的优化,让邮轮旅游的“娱购”属性更加凸显。三亚将在邮轮码头增设离境退税点,未来,旅客在邮轮上购买的免税商品可直接在码头办理退税。来自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已是第三次乘邮轮来三亚,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每次来,都能感受到三亚的诚意,期待将来三亚有更多惊喜。”

游客在“领航星”号邮轮甲板上跟随导师练习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丽星邮轮供图
服务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撑。三亚理工职业学院设立国际邮轮游艇产业学院,定向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乘务、管理人才,涵盖客舱服务、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为邮轮游艇产业各个关键岗位培养专项人才。
展望未来,三亚的布局更显长远。硬件方面,国际邮轮港一期建设正加快推进,新建1个10万吨级邮轮泊位及配套设施,预计2027年建成后年通关能力将达42万人次。未来还将升级改造现有8万吨级泊位,配套建设超3.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客运枢纽,大幅提升接待大型邮轮的综合能力。
软件方面,航线布局向“远洋化、精品化”迈进。截至2025年10月,中旅邮轮、蓝梦邮轮等25家邮轮产业链企业相继落地三亚中央商务区,园区相关企业达150余家,覆盖设计、销售、运维等全链条。
从先天禀赋到后天实干,从政策赋能到长远谋划,三亚邮轮产业的崛起之路十分清晰。未来,随着政策持续优化、设施不断完善、合作深度拓展,“客从海上来”的画卷必将在更广阔的大洋铺展,三亚的邮轮故事将愈发精彩。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