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游鹿鸣猕猴戏 三亚“护”出万物生
鲸游鹿鸣猕猴戏 三亚“护”出万物生

今年7月,三亚大东海滨海水运动乐园的拖伞船员工在海域作业时,意外邂逅一头自在遨游的鲸鲨,它与岸边游客隔空互动,成为夏日海边的暖心一景;9月,入住三亚山海天JW万豪酒店的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与野生猕猴近距离相遇的惊喜瞬间……近期,三亚频繁出现的野生动物身影,不仅成为往来游客热议的焦点,更直观印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课题,三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亮眼答卷。近年来,通过强化资源管理、严格栖息地保护、开展专项行动等多项举措,三亚持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织密生态保护网络,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在鹿城大地徐徐展开。目前,三亚全市有记录的陆生野生动物已达586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科普普法并行

筑牢全民保护意识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充满生机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托。

三亚拥有丰富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生境类型多样,重点保护物种集中。据《三亚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全市有记录的陆生野生动物涵盖哺乳类43种、鸟类257种、两栖类30种、爬行类64种、蝴蝶192种。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共210种,包括小灵猫、坡鹿、海南孔雀雉等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6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以及134种省级重点保护物种,构成了完整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

“野生动物保护,公众意识是基础。”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罗金环表示,近年来三亚多部门联合发力,采用“科普+普法”双轮驱动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不久前,市林业局、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联合市公安局等部门,在崖州区盐灶村开展保护鸟类专题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村民详细讲解本地常见鸟类资源、野生动物日常救护知识,同时剖析近年来本地区发生的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鸟类等典型违法案例,将法治教育与生态科普融入日常生产生活。

去年,三亚以“爱鸟周”为契机,举办绘画、摄影展、科普宣传、游园会和公益课堂等活动,广泛传播爱鸟及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活动征集展出84幅优秀作品,通过互动体验与课堂讲解,让市民游客在参与中提升保护意识。

近年来,三亚持续以“爱鸟周”等节点扩大宣传覆盖面。在临春岭森林公园举办的系列活动中,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播放宣传视频3600次,悬挂横幅300条,摆放展板180块,让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走进更多人心中。

一场场接地气的宣传活动,让保护意识“住进”了群众的脑海,转化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

专项行动发力

全链条打击违法行为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既要通过宣传提升意识,更要落实法律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罗金环说。

事实上,为全面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三亚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委部署,近三年持续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协同推进全链条打击工作,巩固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专项行动中,三亚组织各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清山、清网、清夹、拆除鸟架等专项整治,重点检查餐饮店、农贸市场、工艺品店、机场、寄递企业等关键场所,从源头遏制非法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

同时,三亚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市林业局积极协调市公安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明确执法重点和分工,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类违法活动。

守护栖息环境

夯实生态保护根基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生存繁衍的基础,三亚始终将栖息地保护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核心工作,通过严格管控、科学维护,为野生动物营造安全适宜的生存环境。

近年来,结合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分布特点,三亚实施栖息地分级保护,严格限制各类破坏行为。加强鸟类活动区域巡护力度,清理非法捕猎工具,排查生态安全隐患,为鸟类栖息繁衍保驾护航。对重点物种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持续提升栖息地质量,保障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需求。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定期开展资源调查,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在三亚的山林间、海岸边,鲸鲨遨游、猕猴嬉戏、百鸟齐鸣,野生动物的身影日益增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

下一步,三亚将持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执法监管和栖息地保护等工作,不断织密保护网络,让更多野生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为建设美丽三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鲸游鹿鸣猕猴戏 三亚“护”出万物生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6 08:40:09

今年7月,三亚大东海滨海水运动乐园的拖伞船员工在海域作业时,意外邂逅一头自在遨游的鲸鲨,它与岸边游客隔空互动,成为夏日海边的暖心一景;9月,入住三亚山海天JW万豪酒店的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与野生猕猴近距离相遇的惊喜瞬间……近期,三亚频繁出现的野生动物身影,不仅成为往来游客热议的焦点,更直观印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课题,三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亮眼答卷。近年来,通过强化资源管理、严格栖息地保护、开展专项行动等多项举措,三亚持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织密生态保护网络,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在鹿城大地徐徐展开。目前,三亚全市有记录的陆生野生动物已达586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科普普法并行

筑牢全民保护意识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充满生机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托。

三亚拥有丰富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生境类型多样,重点保护物种集中。据《三亚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全市有记录的陆生野生动物涵盖哺乳类43种、鸟类257种、两栖类30种、爬行类64种、蝴蝶192种。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共210种,包括小灵猫、坡鹿、海南孔雀雉等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6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以及134种省级重点保护物种,构成了完整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

“野生动物保护,公众意识是基础。”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罗金环表示,近年来三亚多部门联合发力,采用“科普+普法”双轮驱动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不久前,市林业局、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联合市公安局等部门,在崖州区盐灶村开展保护鸟类专题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村民详细讲解本地常见鸟类资源、野生动物日常救护知识,同时剖析近年来本地区发生的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鸟类等典型违法案例,将法治教育与生态科普融入日常生产生活。

去年,三亚以“爱鸟周”为契机,举办绘画、摄影展、科普宣传、游园会和公益课堂等活动,广泛传播爱鸟及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活动征集展出84幅优秀作品,通过互动体验与课堂讲解,让市民游客在参与中提升保护意识。

近年来,三亚持续以“爱鸟周”等节点扩大宣传覆盖面。在临春岭森林公园举办的系列活动中,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播放宣传视频3600次,悬挂横幅300条,摆放展板180块,让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走进更多人心中。

一场场接地气的宣传活动,让保护意识“住进”了群众的脑海,转化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

专项行动发力

全链条打击违法行为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既要通过宣传提升意识,更要落实法律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罗金环说。

事实上,为全面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三亚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委部署,近三年持续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协同推进全链条打击工作,巩固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专项行动中,三亚组织各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清山、清网、清夹、拆除鸟架等专项整治,重点检查餐饮店、农贸市场、工艺品店、机场、寄递企业等关键场所,从源头遏制非法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

同时,三亚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市林业局积极协调市公安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明确执法重点和分工,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类违法活动。

守护栖息环境

夯实生态保护根基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生存繁衍的基础,三亚始终将栖息地保护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核心工作,通过严格管控、科学维护,为野生动物营造安全适宜的生存环境。

近年来,结合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分布特点,三亚实施栖息地分级保护,严格限制各类破坏行为。加强鸟类活动区域巡护力度,清理非法捕猎工具,排查生态安全隐患,为鸟类栖息繁衍保驾护航。对重点物种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持续提升栖息地质量,保障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需求。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定期开展资源调查,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在三亚的山林间、海岸边,鲸鲨遨游、猕猴嬉戏、百鸟齐鸣,野生动物的身影日益增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

下一步,三亚将持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执法监管和栖息地保护等工作,不断织密保护网络,让更多野生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为建设美丽三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