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亚新闻网11月14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在碧海椰风的热带风情画卷中,三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持续壮大。截至目前,三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总量已突破28万户,覆盖零售、科技、文旅等多个领域,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紫金矿业布局黄金全链,富华国际投身文旅融合,海南佳翔瞄准跨境贸易……知名企业缘何情定三亚?答案藏在三亚的精准施策与用心服务中。以政策为基筑牢发展保障,以服务提效破解发展难题,政企同心聚力,正携手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0月21日,从高处远眺三亚中央商务区月川单元一处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在碧海椰风的热带画卷中,三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持续壮大。 记者 袁永东 摄
◆“活力引擎”:
民营经济撑起三亚发展“半边天”
在三亚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0日,三亚市存续经营主体28.8万户,同比上升3.03%。其中民营企业13.3万家,同比增加6.31%;个体工商户15.5万家,同比上升0.4%。民营经济贡献了三亚75%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98%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2%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按缴纳社保数)和99%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
从繁华的商业街区到新兴的科技园区,从热闹的旅游景点到静谧的乡村田野,民营企业无处不在。在批发零售领域,众多民营商超、便利店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的多样需求;住宿餐饮行业中,民营酒店、特色餐馆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科技创新方面,民营科技企业不断突破,成为推动三亚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文旅融合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大显身手,打造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近年来,三亚政府深知民营经济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细化政策措施、改善发展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等举措,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民营经济已成为三亚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在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促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厚植沃土:
知名企业“情”定三亚
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三亚,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展,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赵勇表示:“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深耕的这片‘沃土’。自2011年到海南投资以来,富华国际集团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积极布局三亚,把握时代机遇,与海南共发展。”富华国际集团持续参与到三亚的深耕建设中,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与海南农垦集团、北京首旅集团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共同建设集生态环境建设、自然科普、度假康养等内容于一体的“三亚热带雨林野生动物园”项目。这一项目不仅体现了企业对三亚发展环境的认可,更展现了其与三亚共同成长的决心,通过多产协同进步,助力三亚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南佳翔集团董事局主席邢孔梅称:“海南佳翔集团既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佳翔集团以高标准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集散中心,构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及BBX跨境贸易生态体系;以绿色低碳为发展底色,打造国家级近零碳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标杆;同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链集群。佳翔集团的选择,是基于对三亚在自贸港建设中独特地位和发展潜力的判断,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三亚打造自贸港物流核心枢纽贡献更多力量。
紫金矿业同样在三亚布局深远。五年来,紫金矿业以项目为抓手,打造紫金矿业集团海外运营中心,全面助力海南自贸港“两个总部基地”建设。紫金国际中心、紫金三亚黄金珠宝产业园、紫金矿业全球铜精矿配送中心陆续建成,紫金家园也将于明年四季度交付。以政策为指引,打造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平台,助力集团全球化发展战略;以产业为导向,当好“链主”企业,助力自贸港打造黄金全产业链。建成年产能100吨黄金精炼生产线,获得自贸港首个金锭、银锭异地精炼资质,协调上海黄金交易所在三亚设立黄金国内和国际板交割库,全力打造自贸港黄金“进口+精炼+交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紫金矿业的系列举措,体现了其看好三亚在黄金产业领域的发展前景,通过整合资源,推动黄金产业发展要素集聚三亚。
◆协同共进:
合作奏响三亚发展“速度与特色”交响曲
在三亚,企业间的合作不仅紧密,更在速度与特色上展现出独特魅力。
速度方面,以紫金矿业为例,从项目规划到落地实施,各个环节高效推进。紫金国际中心、紫金三亚黄金珠宝产业园等项目在短时间内相继建成,这得益于三亚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与高效服务。政府部门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使得项目能够快速推进,早日产生经济效益。这种高效的合作速度,让企业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特色上,各企业的合作紧密结合三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富华国际集团与海南农垦集团、北京首旅集团合作建设的“三亚热带雨林野生动物园”项目,充分利用了三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将生态环境建设、自然科普与度假康养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三亚特色的旅游项目。海南佳翔集团构建的BBX跨境贸易生态体系,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结合三亚作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为三亚的贸易发展注入新活力。紫金矿业打造的黄金全产业链,立足三亚在自贸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整合国内外资源,形成从进口到销售的一体化产业模式,突出了三亚在黄金产业领域的特色发展。
◆政策护航:
打造三亚民营经济发展“安全港”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海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接续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三亚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政策层面,三亚出台的措施涵盖发展环境、法治保障、要素支持、投资活力、政商关系等维度。既有确定“民营企业家日”这样的情感关怀,让企业家感受到城市的尊重与认可;也有“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的政策直达机制,确保政策红利能够及时、准确地惠及企业。同时,破解用地用海、融资难等“硬梗阻”,打通知识产权保护、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软壁垒”,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政策设计,彰显了三亚对民营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服务方面,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推行“一次告知、一口受理、一网审批、一窗发证”,设立自助终端,让政务服务专区进楼宇、进商圈,高频事项就近办理,形成“15分钟服务圈”。全市目前实现“全省通办”事项2239项、“全市通办”事项1269项、“跨省通办”事项825项,让企业跨区域也能高效办事。推出便民事项“视频办”“电话办”新模式,创新开设全国首家政务服务电商店铺,实现证照材料即送即取,通过不见面审批、办证,大幅削减企业办事的线下时间和人力成本。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规划引领,结合G98扩容工程打造多个集中连片的重要产城融合发展组团,为种业、深海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留足空间。谋划村庄规划试点,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无事不扰、吹哨必到”执法监管模式,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加强管理、案件评查等措施提高办案质效,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完善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市工商联(总商会)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组织民营企业家考察学习、以商招商,联合多部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让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企业,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三亚,民营经济正蓬勃发展,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合作不断优化升级,在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