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央赋予海南自贸港的四项战略定位之一,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三亚作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城市、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引擎”,2024年接待过夜游客超2600万人次,流量优势显著。但与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等相比,三亚缺乏强虹吸效应的标志性文旅IP,制约了其向“深度体验消费中心”的转型升级。破解“流量大、IP弱”困境,打造世界级热带野生动物园,培育全国性文旅IP,是三亚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亚打造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基础条件与战略价值
三亚建设热带野生动物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与深远的战略价值。
一是气候与生态适配。三亚地处北纬18°热带地区,拥有热带雨林、红树林、海洋滩涂及山地森林等多元生态系统。海南本土分布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等极小种群物种,并且常年温暖湿润,适合热带动物生存繁衍。二是旅游客群基础雄厚。2024年三亚接待过夜游客超2600万人次,但对标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缺乏“唯一性”“沉浸式”的动物主题深度体验项目。三是政策与区位支撑。作为自贸港核心区,享有进口动物检疫便利化、企业所得税优惠、跨境资金流动自由等政策,可吸引国际优质动物资源与运营团队。四是山海资源联动优势显著。三亚不仅拥有世界级的热带滨海资源,更坐拥丰富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这些山地森林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与海洋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山海奇观”。可充分利用这一“山海联动”的立体生态格局,将山地森林与海洋生物互动深度融合。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成功的“大种群展示、全链条运营、深融合发展”模式,为三亚提供了宝贵镜鉴。
“大种群+原生环境”展示模式:强化稀缺性与沉浸感。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以“动物种群规模化、栖息环境原生化”为特色,打造了小火车、步行观赏、空中缆车三位一体的观赏体系。自驾/小火车区:轻松穿越五大洲,看遍世界珍奇动物,身临其境体验一次环球动物旅行。惊险刺激的狂野地带;绿树成荫的澳洲森林;自由奔放的美洲丛林;蜿蜒绵长的南非高原;广阔无垠的东非草原。步行区:与“睫毛精”长颈鹿对视,穿越侏罗纪偶遇“恐龙”,寻找镇园之宝白虎、卖萌能手大熊猫三胞胎,身手灵活的大鼻猴、6代同堂的考拉大家族等,形成“人在景中、动物在身边”的沉浸体验;缆车区空中720°俯瞰野生动物,将动物形态、自然生态尽收眼底,万兽漫步东非草原,万鸟齐飞天鹅湖,空中缆车近看“树梢上的动物”奇观,和空中熊猫、空中考拉、空中灵长类动物打招呼,轻松探秘它们奇妙的原始丛林生活,沿途伴有科普讲解,每到一处都是惊喜。
“亲子友好+研学赋能”功能设计:精准覆盖高价值客群。园区针对亲子家庭与研学群体,设计了“动物科普课堂”“小小保育员”“夜宿动物园”等特色项目,开发动物行为学课程,由专业饲养员带领游客观察动物习性;设置“熊猫亲子餐厅”“考拉商场”等衍生消费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平均7.2小时),带动二次消费占比达45%。
“品牌IP+全产业链”运营策略:放大商业价值。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推出“全球动物嘉年华”,以500多种、20000余只珍奇动物打造奇趣独特的观赏之旅。长隆通过打造“熊猫三胞胎”“妹猪”“高高远远”等明星动物IP,衍生出动漫、文创、短视频等内容产品,并联动旗下长隆欢乐世界、长隆酒店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闭环。
三亚热带野生动物园建设的“六个一”工程路径
借鉴长隆经验,结合三亚实际,建议以“六个一”工程为抓手,打造兼具生态特色、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的超级文旅IP。
打造一个超级IP“三亚长臂猿”。让海南长臂猿从濒危名录走向流量巅峰,让三亚IP从滨海符号迈向全球舞台。以海南长臂猿为核心形象,启动“全球长臂猿回家计划”,通过基因扩繁、野化放归、IP人格化运营,塑造“三亚长臂猿”城市吉祥物,同步开发表情包、盲盒、数字藏品。
构建一个“科研-旅游”转化中心。让游客成为科研参与者,让旅游成为保护新动能。依托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设立“热带动物国家实验室”,与长隆、中科院动物所共建活体基因库、胚胎工程中心,游客可以现场看科学家给动物做体检、给海龟装卫星背甲,参与长臂猿行为观测等,门票收入直接反哺科研,实现“看一次动物、资助一次保护”。把科研论文写进热带雨林,把保育故事讲给世界听。
打造一条“山海联动”特色体验链。一条体验链串联山海奇观,一次旅行尽览热带风情。融合三亚热带生态与滨海特色,构建“雨林探秘+海洋互动”双主题体验带。充分利用三亚丰富的山地森林资源,设置树冠步道、山地缆车、森林观景平台及雨林穿梭车,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热带丛林生态的垂直分布与生物多样性,实现真正的“登高观山海”体验; 海洋区打造海底隧道、海洋动物互动池……形成“山巅识猿踪、海底戏豚游”的独特“山海联动”沉浸式体验。
建立三位一体运营机制。政企社三方合力破局,产学研一体共筑标杆。政府只给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议由三亚旅发集团持股40%、长隆团队技术入股30%、社会资本占股30%,设立SPV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目标是到2028年试营业,2029年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集成一个自贸港政策工具箱。用足自贸港政策红利,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释放制度创新活力,让热带奇迹照进现实。把濒危物种进口、动物医疗设备、专用饲料全部纳入“零关税”清单,缩短审批时间;再配套人才落户、活体保险和疫病应急基金,用制度红利把建设期风险降到最低,让项目真正落得地、赚得到钱。
创建一个生态保护与社区共荣示范区。让村民端稳 “生态饭碗”,让园区与社区共绘 “和谐画卷”。以1000~1500亩规划用地为核心,实施“保育+就业+产业”联动计划。优先雇佣周边村民参与动物保育、园区服务等工作,目标带动2000人就业;创新“动物粪便有机肥+热带果树种植”模式,推广榴莲种植与动物保育结合(如大象粪便施肥),打造农旅融合样板,让生态保护成果惠及社区民生。
项目落地的关键保障与实施建议
为确保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成果,需强化以下关键保障:
科学规划选址,筑牢生态底线。选址优先考虑三亚西北部生态敏感度较低、交通便利区域,满足生态承载力强、交通便捷、土地储备充足等条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评估与监测机制,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强化运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动物资源方面,实行“本土保育+国际引进”双轮驱动,建立保育中心,引进特色物种。体验升级方面,推动“沉浸互动+科技赋能”,推出体验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产业链延伸方面,深化“研学教育+IP衍生”,开发研学课程,推广文创产品。
健全保障体系,确保项目落地。强化统筹协调,成立项目专班,解决关键问题。优化政策支持,安排专项启动资金,探索“点状供地”模式,建立人才引育机制。加强宣传推广,讲好项目故事,培育市场认知度与品牌影响力。
文旅深度融合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而超级IP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三亚亟需以现象级动物IP破局“旅游流量大、IP价值小”的困境。三亚完全有条件打造“全球热带动物主题旅游新标杆”,打造比肩长隆的中国热带旅游第一IP,填补全国性现象级旅游IP空白,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注入硬核动能。
(李可为)(作者单位:三亚经济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