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代表在三亚分享灾害防治经验
各国代表在三亚分享灾害防治经验

三亚新闻网11月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刘少珠)在沟通中培育友谊,在交流中寻找共鸣,在联通中推动合作,在团结中汇聚合力……多彩深秋,南海之滨,2025“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会议11月5日至7日在三亚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共赴盛会,共商“命运与共、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的有效路径。

当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灾害呈现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加剧的趋势。“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风险高、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从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千里驰援,到2025年缅甸7.9级地震的迅速施救,中国救援队在复杂危险环境下成功救出多名幸存者。这些快速响应与温暖的人道关怀,深深打动了与会嘉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救援力量的感激与敬意。

“缅甸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伤亡后,中国迅速派出救援队伍,并捐赠资金用于房屋、办公设施和紧急手术室建设。”缅甸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联合部长梭温说,“我们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借鉴中方技术与经验,提升我国的灾害应对能力。”

“每次到访中国,都有全新的体验,都能看到比上一次更大的进步,这让我感到无比惊喜。”汤加首相府秘书长、内阁秘书长帕乌拉·玛乌回忆道,“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7年,去了北京;21世纪初又去了上海。这次再来,惊喜地发现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补充说:“在以往的重大灾害中,中国的援助总是及时有效。”帕乌拉·玛乌表示,汤加和中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机制,未来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更好应对潜在灾害风险。

联合国减灾事务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减轻灾害风险特别代表卡迈勒·基肖尔也表达了对中国的高度赞赏:“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早期预警系统等方面成效显著,我们希望推动中国经验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

作为会议的举办地,三亚在2025年遭遇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最严重的台风“剑鱼”。这场台风考验了干部应急能力、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及社会治理协同水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成功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生产生活有保障”的目标。

在台风防御中,三亚持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构建以市防减救安委为核心、多部门协同的指挥架构,打通市、区、村三级指挥链路,实现指令一键下达、信息共享、力量快速调配。同时,三亚积极推进科普宣传,培育安全文化,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及公众参与治理,构建全民防灾减灾共同体。

会场外,三亚曾遭受台风侵袭的街道已恢复如初,人们的生活重归平静;会场内,各国代表们带来的不仅是各自国家在灾害防治方面的宝贵经验,更传递了携手守护地球家园的共识。

山海不为远,风雨并肩担。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唯有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1-06 09:0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6 09:3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6 08: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6 09: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5 08: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5 06: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5 06:53
来源:三亚新闻网
各国代表在三亚分享灾害防治经验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07 09:45:29

三亚新闻网11月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刘少珠)在沟通中培育友谊,在交流中寻找共鸣,在联通中推动合作,在团结中汇聚合力……多彩深秋,南海之滨,2025“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会议11月5日至7日在三亚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共赴盛会,共商“命运与共、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的有效路径。

当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灾害呈现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加剧的趋势。“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风险高、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从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千里驰援,到2025年缅甸7.9级地震的迅速施救,中国救援队在复杂危险环境下成功救出多名幸存者。这些快速响应与温暖的人道关怀,深深打动了与会嘉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救援力量的感激与敬意。

“缅甸地震造成严重破坏和伤亡后,中国迅速派出救援队伍,并捐赠资金用于房屋、办公设施和紧急手术室建设。”缅甸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联合部长梭温说,“我们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借鉴中方技术与经验,提升我国的灾害应对能力。”

“每次到访中国,都有全新的体验,都能看到比上一次更大的进步,这让我感到无比惊喜。”汤加首相府秘书长、内阁秘书长帕乌拉·玛乌回忆道,“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7年,去了北京;21世纪初又去了上海。这次再来,惊喜地发现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补充说:“在以往的重大灾害中,中国的援助总是及时有效。”帕乌拉·玛乌表示,汤加和中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机制,未来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更好应对潜在灾害风险。

联合国减灾事务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减轻灾害风险特别代表卡迈勒·基肖尔也表达了对中国的高度赞赏:“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早期预警系统等方面成效显著,我们希望推动中国经验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

作为会议的举办地,三亚在2025年遭遇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最严重的台风“剑鱼”。这场台风考验了干部应急能力、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及社会治理协同水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成功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生产生活有保障”的目标。

在台风防御中,三亚持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构建以市防减救安委为核心、多部门协同的指挥架构,打通市、区、村三级指挥链路,实现指令一键下达、信息共享、力量快速调配。同时,三亚积极推进科普宣传,培育安全文化,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及公众参与治理,构建全民防灾减灾共同体。

会场外,三亚曾遭受台风侵袭的街道已恢复如初,人们的生活重归平静;会场内,各国代表们带来的不仅是各自国家在灾害防治方面的宝贵经验,更传递了携手守护地球家园的共识。

山海不为远,风雨并肩担。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唯有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