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三亚,依旧阳光明媚、暖意融融。
“抬头挺胸,手指紧贴裤缝!”近日,市实验小学周末少年军校公益托管的训练场上,教官铿锵有力的叮嘱回荡在晴空下。军事训练课上,朝气蓬勃的学员从站军姿、踢正步,到沉浸式战术模拟演练,每一个动作都反复打磨、力求精准规范。在一招一式的锤炼里,孩子们的眼神多了几分坚毅。这生动的一幕,正是三亚周末公益托管从“看护无忧”走向“成长赋能”的鲜活注脚。

孩子们在周末少年军校公益托管班学习叠被子。
● 爱心托管解民忧 家长安心添干劲
每逢周末,“孩子无人管、课余没去处”便成了不少家庭的烦心事。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新就业群体家庭,既要兼顾工作,又要操心孩子的周末安排,常常陷入两难。如何让孩子拥有充实快乐的双休日,也让家长卸下“看护焦虑”?三亚以周末公益托管为抓手,交出了一份“家长安心、孩子开心”的暖心民生答卷。
“张老师,把孩子放这儿我太放心了,终于能安心去跑单了!真的很感谢你们。”11月2日上午8时许,从事网约配送员工作的符程,像往常一样准时将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送到三亚秋季学期周末公益课堂市第四小学托管班,郑重托付给老师后,才步履轻快地奔赴工作岗位。
这样扎根“家门口”的周末公益课堂,正是三亚托管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缩影。它不仅有效破解了新就业群体子女、双职工子女周末“看护难”的痛点,更像一缕暖阳,为鹿城增添了动人的民生温度,成为街头巷尾广受好评的“温暖风景线”。
“周末在这儿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学到新东西,还认识了好多好朋友!”市第九小学三亚湾校区学生刘浩然脸上满是笑意。这已是他第三次参加周末公益课堂,绘画、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还有演讲与口才、舞蹈、音乐、创意手工等多元化课程,让他的周末生活告别了“宅家无聊”,变得充实又多彩。
● 多元课程助成长 托管变身“第二课堂”
在市第七小学祥瑞校区的周末公益课堂上,一场热闹的手工课正欢乐进行。志愿者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折“青蛙”,彩色的折纸在小手中翻飞、折叠、按压,不一会儿,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青蛙”便诞生了,轻轻一按,“青蛙”就蹦跳着“跃”上桌面,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教室里满是童真与欢乐。
“我们的课程设计兼顾‘刚需’与‘成长’,既有作业辅导、安全教育这些家长关心的内容,也有国学、科普、体育等助力孩子全面发展的课程,就是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真正爱上周末时光。”志愿者晓芬介绍,手工课锻炼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国学课浸润传统文化底蕴,体育课强健体魄、培养团队精神,这样的课程体系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互补,让托管班不再是简单的“看孩子”,而是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
市实验小学周末少年军校的枪支讲解与示范课上,孩子们的眼神从好奇变成专注。国防教育讲座上,历史影像、英雄事迹分享,再加上教官亲身讲述的实战故事,让原本抽象的爱国情怀变得可触可感、直抵心灵。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国防教育跳出了课本的局限,转化为激励孩子成长的精神力量。
“在推进周末公益课堂托管服务时,我们主动打破‘单一看护’的传统模式,普遍采用‘兴趣激发+能力提升’的双轨模式,为托管服务注入全新活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托管服务量身定制多样化的课程“菜单”:低年级侧重习惯培养与兴趣启蒙,高年级兼顾能力提升与视野拓展,真正实现“既解看管之忧,又助全面成长”的托管目标。
● 志愿力量聚合力 专业守护暖童心
走进各个校区的托管课堂,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格外亮眼。他们中,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也有热心公益的社区工作者、行业从业者…… 尽管职业不同、年龄各异,但在这里,他们都是“孩子的守护者”,用专业素养与满满爱心,为孩子们的周末托管筑起温暖防线。
“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托管班是个特别好的实践平台。从备课、设计课程,到课堂授课、管理学生,每一个环节都在锻炼能力。现在我不仅教学技巧更熟练了,跟孩子沟通也更有方法,越来越懂孩子,也更爱教育这份事业了。”大学生志愿者杏梓分享着自己的收获,眼神里满是真诚。
而在孩子们心中,志愿者们更是无所不能的“万能小老师”。“作业不会做,老师会耐心地讲解,直到我听懂;手工作品做不好,老师会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教,特别温柔。”学生稚嫩的话语里,满是对志愿者的喜爱与依赖,也道出了托管课堂的温情与温度。
截至目前,三亚已设立公益托管服务点50多个,累计开展托管服务近百期,服务青少年儿童超1.5万人次。这场跨越城乡的公益行动,不仅精准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更以创新的服务模式、专业的服务品质,为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撑起了一片晴空。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