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国专家聚首三亚 擘画全球深海科技发展蓝图
25国专家聚首三亚 擘画全球深海科技发展蓝图

三亚新闻网10月31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10月29日,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5)在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开幕,来自25个国家的科学精英与创新先锋,在碧海蓝天的见证下,共同勾勒深海科技的发展蓝图。

这场以“聚创深海 共绘新篇”为主题的科技盛会,不仅是技术的交流碰撞,更是文明的深度对话。当人工智能的智慧光芒投射向万米深海,当国际合作的桥梁跨越山海,三亚正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深蓝传奇。

大会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250多家机构、400余名中外代表齐聚三亚。

搭建平台

汇聚全球深海科技智慧力量

深海,这片覆盖地球表面的神秘领域,如今已成为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三亚独特的地理禀赋与战略定位,使其在连接全球深海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叠加“温度、深度、纬度、绿色”的科研优势,让这座滨海城市成为深海科技探索的理想试验场地。而本届大会的国际化设计,成功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全球影响力。

也正因如此,三亚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深海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此次大会作为一场专注于深海科技和开放合作的国际科技盛会,让全球深海科技力量心生向往。

从参会规模来看,大会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250多家机构、400余名中外代表齐聚三亚。这一庞大的国际阵容涵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个领域,为三亚与世界深海科技界搭建了直接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各方围绕深海科技创新和全球蓝色经济发展展开了深入交流。

大会精心打造的“1+8+4”活动矩阵,进一步提升了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一场主论坛汇聚各方深刻洞见,使代表们在宏观层面精准把握深海科技发展趋势;8个分论坛深耕细分领域,从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到智能装备创新,从海洋考古保护到油气工程安全,从AI探测技术到新型海洋牧场,全面涵盖了深海科技的各个方面,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深入探讨的广阔空间;4场平行活动紧密链接产业,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夏泽翰的致辞,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海南正成为全球深海科技发展的重要参照。”

在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罗尼·格鲁德看来,深海探索犹如一场现代版的“地理大发现”,不同之处在于,此次人类携带的不仅是智能装备,还有协作精神。巴西科学院院士法里德·谢马莱·朱尼尔则带来了南大西洋的声音,讲述着中国与巴西在深海探测领域的和谐共鸣。

不仅如此,以“大海”为桥梁,论坛上思想火花四射。在“面向海洋环境感知与探测的人工智能技术”分论坛上,7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智能感知、自主导航等核心领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智能算法与探测系统的深度融合,有效应对深海探测中的数据复杂性与环境不确定性等挑战;在“深水油气工程技术装备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分论坛上,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围绕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挑战进行交流……

一次次对话,超越了地理界限,构建起知识共享的共同体。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精英,用不同的语言诉说着相同的追求,用不同文化滋养着共同的梦想。

筑巢引凤

打造深海科创“强磁场”

本次大会,极大地增强了三亚加快深海科技创新的信心,建立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与产业集聚之上。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海南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三亚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禀赋,发挥“深度”优势,着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已成为我国深海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与核心区域。

目前,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聚集了20余家涉海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1500余家涉海科技企业,落户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平台、国家基地。这些科研力量的汇聚,为三亚的深海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次次“向海图强”,让三亚在深海科技领域有了更足的底气,也坚定了其继续加大在深海科技领域投入、推动海洋强市建设的决心。

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三亚在深海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指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正从“地理大发现”迈向“深海大发现”时代。中国在深海探索领域经过20年的奋力追赶,已在“深潜、深钻、深网”三大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中国已形成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系列化深潜装备,实现了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的跨越式发展,并成功在北极开展冰下探测任务;在“深钻”领域,提出“深部大洋钻探计划(DODP)”,计划于2025年后投入“梦想号”科学钻探船;在“深网”建设方面,正在构建海底科学观测网,规模居世界前列……

本届论坛同时也是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大会举办的深海装备成果展、水下机器人大赛、金融服务沙龙等活动,加速构建了“科技+产业+金融”的深海科技创新生态。在深海技术与装备成果展介绍上,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通过优惠政策、完善设施与优质生活服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深海领域高端人才。人才的集聚既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投资者注入了信心,推动了产业的持续突破与良性发展。

合作共赢

激活三亚深海产业发展新动能

此次大会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为三亚的深海产业发展带来了投资新机遇,同时也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了共赢发展新局面。

本届论坛聚焦“AI与深海深度融合”,展现了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三亚正成为“产学研用金”融合生态的重要试验田。

大会为三亚与各国深化深海科技合作搭建桥梁。印尼海洋资源司司长弗里斯塔·约哈尼塔称,印尼正推进海洋基础设施系统研发,期待与中国加强海洋技术协作与政策协调,共促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巴西科学院院士法里德·谢马莱·朱尼尔指出,巴西愿积极参与由中国发起的大洋钻探国际合作计划,在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与人员交流等多个层面深化合作。这些合作为三亚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奠定基础。

大会促进了三亚与全国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交流互动。通过分论坛、成果展等平台,各方强化沟通、建立合作。

大会推动构建的“产学研用金”融合生态,为深海产业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紧密协作,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规模化发展。水下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三亚深海产业注入新动能。

一次盛会,为三亚扩大交流、促进投资、合作共赢提供了重大契机。以此为新起点,三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全球深海科技界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在建设海洋强市的征程中迈出坚定步伐,为全球蓝色经济贡献三亚力量。

南海波涛见证了这场智慧与深海的对话。当人工智能照亮幽暗深海,当国际合作跨越时空阻隔,三亚正将名字刻入人类深海探索的史册。

责任编辑:樊彦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25国专家聚首三亚 擘画全球深海科技发展蓝图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31 09:00:36

三亚新闻网10月31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10月29日,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5)在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开幕,来自25个国家的科学精英与创新先锋,在碧海蓝天的见证下,共同勾勒深海科技的发展蓝图。

这场以“聚创深海 共绘新篇”为主题的科技盛会,不仅是技术的交流碰撞,更是文明的深度对话。当人工智能的智慧光芒投射向万米深海,当国际合作的桥梁跨越山海,三亚正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深蓝传奇。

大会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250多家机构、400余名中外代表齐聚三亚。

搭建平台

汇聚全球深海科技智慧力量

深海,这片覆盖地球表面的神秘领域,如今已成为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三亚独特的地理禀赋与战略定位,使其在连接全球深海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叠加“温度、深度、纬度、绿色”的科研优势,让这座滨海城市成为深海科技探索的理想试验场地。而本届大会的国际化设计,成功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全球影响力。

也正因如此,三亚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深海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此次大会作为一场专注于深海科技和开放合作的国际科技盛会,让全球深海科技力量心生向往。

从参会规模来看,大会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250多家机构、400余名中外代表齐聚三亚。这一庞大的国际阵容涵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个领域,为三亚与世界深海科技界搭建了直接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各方围绕深海科技创新和全球蓝色经济发展展开了深入交流。

大会精心打造的“1+8+4”活动矩阵,进一步提升了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一场主论坛汇聚各方深刻洞见,使代表们在宏观层面精准把握深海科技发展趋势;8个分论坛深耕细分领域,从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到智能装备创新,从海洋考古保护到油气工程安全,从AI探测技术到新型海洋牧场,全面涵盖了深海科技的各个方面,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深入探讨的广阔空间;4场平行活动紧密链接产业,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夏泽翰的致辞,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海南正成为全球深海科技发展的重要参照。”

在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罗尼·格鲁德看来,深海探索犹如一场现代版的“地理大发现”,不同之处在于,此次人类携带的不仅是智能装备,还有协作精神。巴西科学院院士法里德·谢马莱·朱尼尔则带来了南大西洋的声音,讲述着中国与巴西在深海探测领域的和谐共鸣。

不仅如此,以“大海”为桥梁,论坛上思想火花四射。在“面向海洋环境感知与探测的人工智能技术”分论坛上,7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智能感知、自主导航等核心领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智能算法与探测系统的深度融合,有效应对深海探测中的数据复杂性与环境不确定性等挑战;在“深水油气工程技术装备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分论坛上,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围绕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挑战进行交流……

一次次对话,超越了地理界限,构建起知识共享的共同体。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精英,用不同的语言诉说着相同的追求,用不同文化滋养着共同的梦想。

筑巢引凤

打造深海科创“强磁场”

本次大会,极大地增强了三亚加快深海科技创新的信心,建立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与产业集聚之上。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海南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三亚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禀赋,发挥“深度”优势,着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已成为我国深海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与核心区域。

目前,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聚集了20余家涉海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1500余家涉海科技企业,落户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平台、国家基地。这些科研力量的汇聚,为三亚的深海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次次“向海图强”,让三亚在深海科技领域有了更足的底气,也坚定了其继续加大在深海科技领域投入、推动海洋强市建设的决心。

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三亚在深海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指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正从“地理大发现”迈向“深海大发现”时代。中国在深海探索领域经过20年的奋力追赶,已在“深潜、深钻、深网”三大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中国已形成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系列化深潜装备,实现了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的跨越式发展,并成功在北极开展冰下探测任务;在“深钻”领域,提出“深部大洋钻探计划(DODP)”,计划于2025年后投入“梦想号”科学钻探船;在“深网”建设方面,正在构建海底科学观测网,规模居世界前列……

本届论坛同时也是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大会举办的深海装备成果展、水下机器人大赛、金融服务沙龙等活动,加速构建了“科技+产业+金融”的深海科技创新生态。在深海技术与装备成果展介绍上,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通过优惠政策、完善设施与优质生活服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深海领域高端人才。人才的集聚既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投资者注入了信心,推动了产业的持续突破与良性发展。

合作共赢

激活三亚深海产业发展新动能

此次大会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为三亚的深海产业发展带来了投资新机遇,同时也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了共赢发展新局面。

本届论坛聚焦“AI与深海深度融合”,展现了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三亚正成为“产学研用金”融合生态的重要试验田。

大会为三亚与各国深化深海科技合作搭建桥梁。印尼海洋资源司司长弗里斯塔·约哈尼塔称,印尼正推进海洋基础设施系统研发,期待与中国加强海洋技术协作与政策协调,共促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巴西科学院院士法里德·谢马莱·朱尼尔指出,巴西愿积极参与由中国发起的大洋钻探国际合作计划,在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与人员交流等多个层面深化合作。这些合作为三亚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奠定基础。

大会促进了三亚与全国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交流互动。通过分论坛、成果展等平台,各方强化沟通、建立合作。

大会推动构建的“产学研用金”融合生态,为深海产业营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紧密协作,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规模化发展。水下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三亚深海产业注入新动能。

一次盛会,为三亚扩大交流、促进投资、合作共赢提供了重大契机。以此为新起点,三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全球深海科技界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在建设海洋强市的征程中迈出坚定步伐,为全球蓝色经济贡献三亚力量。

南海波涛见证了这场智慧与深海的对话。当人工智能照亮幽暗深海,当国际合作跨越时空阻隔,三亚正将名字刻入人类深海探索的史册。

责任编辑:樊彦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