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博物馆全力冲刺2026年开馆
三亚市博物馆全力冲刺2026年开馆

三亚新闻网9月26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9月25日,三亚市博物馆新闻发布会暨藏品捐赠仪式举办。作为彰显三亚城市底蕴、承载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展现海南自贸港独特魅力的核心文化载体,三亚市博物馆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开馆,未来将成为三亚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区域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亚市博物馆效果图。(资料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选址吉阳区抱坡新城下抱坡村,用地面积23000.67平方米,建筑面积53816.22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建筑体量居全省博物馆第二。场馆设计深度融合三亚地域文化与自然特色,以三亚河为灵感源头,展厅如散落河畔的珍珠错落分布;屋面造型模拟“稻穗托起黎锦”的形态,既象征袁隆平南繁育种的科研成果,又彰显黎族织锦的非遗技艺,实现自然元素与人文底蕴的巧妙融合。馆内功能布局科学完备,涵盖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及行政办公区,配备恒温恒湿系统、智能安防监控体系、数字化展示平台等现代化设施,可满足年均300万人次参观需求,具备打造“区域一流综合性博物馆”的硬件条件。

馆藏是博物馆的核心。今年以来,三亚市博物馆已接收省旅文厅划拨的罚没文物647件/套,社会捐赠的藏品123件/套。其中,“橡胶王”雷贤钟后人雷德岩、革命烈士郑望曾后人郑辉敏、蔡家小院居民文博馆蔡明康、自然博物馆馆长李跃卓、本土知名美术家徐鸿才等个人与机构积极响应,率先捐赠,捐赠藏品涵盖历史文物、民俗实物、美术作品等类别,为馆藏体系搭建奠定坚实基础。

“我捐赠的是爷爷的两件革命遗物,一件是他参加革命时穿的呢子大衣,另一件是他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用的藤箱。我之所以把这两件物品捐赠给博物馆,是因为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向广大观众展现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我希望通过捐赠,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铭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程,让后世之人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郑辉敏说。

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满足开馆及长远发展需求,三亚市博物馆已正式启动面向社会的藏品征集工作,征集范围涵盖八大类:自然类(三亚地区古生物化石、珍稀动植物标本等)、古代史类(各个时代可移动文物及碑刻、家谱等资料)、近代史类(反映三亚社会变迁的文献、音像制品、证章等)、民族民俗类(体现地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实物)、革命史类(三亚革命时期重要实物与文献)、三亚特色文化类(海上丝绸之路、华侨文化相关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类(传统工具、技艺载体、影像资料等),以及沉香、黄花梨等海南特色文化符号实物与艺术品。

在后续建设工作中,三亚市将从四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持续扩大精准征集,通过“线上公告+线下走访”联动社会力量,聚焦地域特色藏品;二是深化展陈创新与合作,加快三亚名人馆筹备,推进与国家博物馆共建展厅,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三是严格藏品保管与服务筹备,对征集藏品开展专业鉴定、分级登记,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四是强化建设与运营衔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平稳过渡。

海南省旅文厅也将给予多维度支持,比如联动省级文博单位拓宽藏品征集渠道,推动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三亚市博物馆建立文物资源共享机制和策展团队联动机制,实现从展览主题策划、内容大纲编写、文物展品选定、形式设计到布展施工全过程、嵌入式的指导,帮助其打造成功的“开馆首展”;依托省级活动平台助力其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纳入全省精品文旅线路推广。

三亚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建设与运营双向统筹”为原则,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将三亚市博物馆打造成展示三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文旅融合的新地标,为三亚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自贸港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9-26 10:2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09: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06:4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5 10:2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5 10:2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5 09:2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5 10:4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4 07:1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4 07:11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市博物馆全力冲刺2026年开馆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10:21:34

三亚新闻网9月26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9月25日,三亚市博物馆新闻发布会暨藏品捐赠仪式举办。作为彰显三亚城市底蕴、承载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展现海南自贸港独特魅力的核心文化载体,三亚市博物馆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开馆,未来将成为三亚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区域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亚市博物馆效果图。(资料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选址吉阳区抱坡新城下抱坡村,用地面积23000.67平方米,建筑面积53816.22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建筑体量居全省博物馆第二。场馆设计深度融合三亚地域文化与自然特色,以三亚河为灵感源头,展厅如散落河畔的珍珠错落分布;屋面造型模拟“稻穗托起黎锦”的形态,既象征袁隆平南繁育种的科研成果,又彰显黎族织锦的非遗技艺,实现自然元素与人文底蕴的巧妙融合。馆内功能布局科学完备,涵盖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及行政办公区,配备恒温恒湿系统、智能安防监控体系、数字化展示平台等现代化设施,可满足年均300万人次参观需求,具备打造“区域一流综合性博物馆”的硬件条件。

馆藏是博物馆的核心。今年以来,三亚市博物馆已接收省旅文厅划拨的罚没文物647件/套,社会捐赠的藏品123件/套。其中,“橡胶王”雷贤钟后人雷德岩、革命烈士郑望曾后人郑辉敏、蔡家小院居民文博馆蔡明康、自然博物馆馆长李跃卓、本土知名美术家徐鸿才等个人与机构积极响应,率先捐赠,捐赠藏品涵盖历史文物、民俗实物、美术作品等类别,为馆藏体系搭建奠定坚实基础。

“我捐赠的是爷爷的两件革命遗物,一件是他参加革命时穿的呢子大衣,另一件是他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用的藤箱。我之所以把这两件物品捐赠给博物馆,是因为博物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向广大观众展现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我希望通过捐赠,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铭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程,让后世之人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郑辉敏说。

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满足开馆及长远发展需求,三亚市博物馆已正式启动面向社会的藏品征集工作,征集范围涵盖八大类:自然类(三亚地区古生物化石、珍稀动植物标本等)、古代史类(各个时代可移动文物及碑刻、家谱等资料)、近代史类(反映三亚社会变迁的文献、音像制品、证章等)、民族民俗类(体现地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实物)、革命史类(三亚革命时期重要实物与文献)、三亚特色文化类(海上丝绸之路、华侨文化相关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类(传统工具、技艺载体、影像资料等),以及沉香、黄花梨等海南特色文化符号实物与艺术品。

在后续建设工作中,三亚市将从四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持续扩大精准征集,通过“线上公告+线下走访”联动社会力量,聚焦地域特色藏品;二是深化展陈创新与合作,加快三亚名人馆筹备,推进与国家博物馆共建展厅,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三是严格藏品保管与服务筹备,对征集藏品开展专业鉴定、分级登记,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四是强化建设与运营衔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平稳过渡。

海南省旅文厅也将给予多维度支持,比如联动省级文博单位拓宽藏品征集渠道,推动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三亚市博物馆建立文物资源共享机制和策展团队联动机制,实现从展览主题策划、内容大纲编写、文物展品选定、形式设计到布展施工全过程、嵌入式的指导,帮助其打造成功的“开馆首展”;依托省级活动平台助力其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纳入全省精品文旅线路推广。

三亚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建设与运营双向统筹”为原则,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将三亚市博物馆打造成展示三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文旅融合的新地标,为三亚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自贸港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