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丨三亚:月圆人聚 饼香情浓
网络中国节·中秋丨三亚:月圆人聚 饼香情浓

又一年,千里婵娟,天涯与共。

9月24日,距中秋节尚有十余日,脚步刚踏入红沙社区的街巷,便被满街漫溢的香甜轻轻裹住——临街的月饼店前,食客们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码得整齐的月饼,裹着秋意的暖,恰似散落一地的迷你满月。

工人正在给即将送入烤炉的月饼刷蛋液。

热火朝天的月饼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揉制月饼馅。

月圆人聚,饼香情浓。这份甜意里藏着三亚的文化印记:《红沙月饼制作技艺》早已入选三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中秋时令的专属滋味,月饼以圆形寄寓团圆,精致花纹里藏着匠人的巧思,丰富馅料中裹着绵长的亲情,更承载着三亚人的地方记忆。如今,红沙月饼成为本地最受欢迎的中秋符号,既满足三亚人的胃,也成为三亚旅游的一抹亮点,为鹿城添了份独特吸引力。

刷好蛋液的月饼被有序送入烤炉。

烤炉前,工人专注地调控着温度与时间。

每一枚红沙月饼,都是时光与匠心的结晶。从甄选新鲜食材,到揉面时拿捏的软硬度,再到制馅时调和的甜咸度,最后入炉时掌控的温度,每道工序都恪守传统技艺。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变的坚持,才让酥皮里藏着层次,馅料中裹着醇厚。

甜香诱人的月饼新鲜出炉。

色泽金黄的月饼引得人食欲大增。

制作月饼前,工人身着洁净工装,有序走进风淋室进行全面消杀。

品味传统,共享团圆。轻咬一口红沙月饼,酥皮簌簌落在掌心,豆沙里带着温甜,莲蓉间浸着满庭月色——分食的每一块月饼,都是将天涯散落的惦念,轻轻拼成团圆的模样。

心意甜甜,月慢慢圆。

豆沙的细腻、莲蓉的绵甜、五仁的醇厚、斑斓的独特,五湖四海的滋味被揉进一方月饼里;而天南地北的思念,也借着月饼,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文 刘琪成 实习生 刘奕杉/摄)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9-25 10:2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5 09:2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5 10:4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4 07:1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4 07:1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4 09:5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3 09:46
来源:三亚新闻网
网络中国节·中秋丨三亚:月圆人聚 饼香情浓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09:26:01

又一年,千里婵娟,天涯与共。

9月24日,距中秋节尚有十余日,脚步刚踏入红沙社区的街巷,便被满街漫溢的香甜轻轻裹住——临街的月饼店前,食客们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码得整齐的月饼,裹着秋意的暖,恰似散落一地的迷你满月。

工人正在给即将送入烤炉的月饼刷蛋液。

热火朝天的月饼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揉制月饼馅。

月圆人聚,饼香情浓。这份甜意里藏着三亚的文化印记:《红沙月饼制作技艺》早已入选三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中秋时令的专属滋味,月饼以圆形寄寓团圆,精致花纹里藏着匠人的巧思,丰富馅料中裹着绵长的亲情,更承载着三亚人的地方记忆。如今,红沙月饼成为本地最受欢迎的中秋符号,既满足三亚人的胃,也成为三亚旅游的一抹亮点,为鹿城添了份独特吸引力。

刷好蛋液的月饼被有序送入烤炉。

烤炉前,工人专注地调控着温度与时间。

每一枚红沙月饼,都是时光与匠心的结晶。从甄选新鲜食材,到揉面时拿捏的软硬度,再到制馅时调和的甜咸度,最后入炉时掌控的温度,每道工序都恪守传统技艺。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变的坚持,才让酥皮里藏着层次,馅料中裹着醇厚。

甜香诱人的月饼新鲜出炉。

色泽金黄的月饼引得人食欲大增。

制作月饼前,工人身着洁净工装,有序走进风淋室进行全面消杀。

品味传统,共享团圆。轻咬一口红沙月饼,酥皮簌簌落在掌心,豆沙里带着温甜,莲蓉间浸着满庭月色——分食的每一块月饼,都是将天涯散落的惦念,轻轻拼成团圆的模样。

心意甜甜,月慢慢圆。

豆沙的细腻、莲蓉的绵甜、五仁的醇厚、斑斓的独特,五湖四海的滋味被揉进一方月饼里;而天南地北的思念,也借着月饼,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文 刘琪成 实习生 刘奕杉/摄)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