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丽星邮轮旗下“领航星”号中国内地首秀到访三亚,引发省内外关注。在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游客面前,三亚城市体验再次“出圈”。
这样一艘载满关注目光的“明星”邮轮从平稳靠泊到安全离港,背后离不开各方的调度与支持。这其中就有海南省船舶引航站的努力与贡献。
今年43岁的许清林是海南省船舶引航站的一名引航员。日前,他接到上级安排,要为外籍船舶“领航星”号靠泊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引航。接到任务后,他马不停蹄赶在“领航星”号进港前一晚从海口抵达三亚。
9月4日,“领航星”号成功靠泊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
海上“引路人”
4日7时,晨光熹微,许清林早早地抵达三亚港务局游艇码头,与引航船船员们会合,为协助“领航星”号进港靠泊提前做好准备。
“走走走,同志们,我们现在得准备出发了。”7时20分,远眺海平面的许清林接到“领航星”号上传来的消息,该邮轮即将提前进港,需要陆上人员配合,引航靠泊。收到讯息后,他第一时间招呼着船员们乘坐引航船出发,向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的方向靠近。
9月4日,引航员许清林(右)通过对讲机与“领航星”号联系。
“要赶在‘领航星’号进港前,将它引到合适的航道。”许清林说,“外籍船舶不熟悉国内航道、水文,要等引航船靠过去,我登上邮轮直接对接船长,为他们引航。”
具体而言,则是待到引航船无限贴近于“领航星”号时,许清林从引航船甲板上,一跃跳入“领航星”号临时开启的舱门中。
9月4日,引航员指挥拖轮辅助“领航星”号靠泊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
这一待,就是将近9个小时。其间,许清林一边与外籍船长Eric Dahlberg等人沟通“领航星”号的航向、靠泊、停锚等操作,一边与引航船保持联系,叮嘱船员们要在17时前驶回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码头,协助“领航星”号离泊。
“在‘领航星’号上,我和船长、大副等人多次交谈,为他们到访三亚,与海南自贸港邮轮产业深度合作而感到高兴。”许清林说。
18年坚守
17时,随着引航船再度贴近“领航星”号,许清林从舱门一跃返回引航船甲板,这趟引航任务顺利告一段落。返程途中,许清林自我总结:“有了各方支持,这一次引航出奇顺利。单看这次经历,别人可能很难理解,我们引航员或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9月4日,在凤凰岛附近海域的拖轮上,引航员许清林整理自己引航所用的装备,装备中有救生衣、引航签证单、拖轮作业单、对讲机等。
“过去,我执行过很多有难度的引航任务,这些过程中,往往危机四伏。考验之一,是登离船时攀爬引航梯。”许清林介绍,一截长度达9米的软梯从船杆处抛下,引航员要贴着船舷侧板,一路攀爬上去。
“赶上风浪大的时候,人在上面每攀爬一步,都像是在空中荡秋千,稍有不慎,就有被狂风席卷入海的风险。”许清林说。
“考验之二,是为大型货轮引航靠泊。”许清林介绍,“如果说,登梯是对我们引航员身体与意志的考验。那么,每一次引航大型货轮就是对我们技术水平的一次‘随堂大考’。”
“与‘领航星’号这类排水量在10万吨以内的船不同,大型货轮载满集装箱后,排水量可达30万吨以上。仅靠一两艘港作拖船的辅助,都不足以改变它的航向。”许清林说,“如何让这样一个‘大家伙’在港口顺利靠泊、转向,甚至在海上锚泊,对于每一个引航员来说,都是一道‘难题’。”
9月4日,成功将“领航星”号引出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附近海域后,引航员许清林抓紧时机,从“领航星”号上返回拖轮。
“有一次在洋浦港,为一艘排水量达30万吨的货轮引航,仅仅是一次掉头,需要我同时指挥5艘拖船协作完成。还有一次,引航一艘货轮离泊时,海上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50米。我需要一边指挥货轮将船速降至最低,一边通过广播、鸣笛等方式,指挥过往船只尽快驶离货轮所在的航道。”许清林说,“想做好其中的细节,需要引航员有足够的经验才行。”
9月4日,在凤凰岛附近海域,引航员许清林用望远镜观察航道情况。
“我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引航员工作,已有18年了。现在,平均每年引航船舶近300航次,方才能称得上一名资深的引航员。”许清林介绍,在国内,刚入职的引航员一般都从助理引航员开始做起。“先是做七八年的助理引航员,再是作为引航员独立引航小型船舶,锻炼五六年,才能独当一面,接下各类复杂的引航任务。”
“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持续推进,从南到北,省内船舶引航需求不断增加。比如‘领航星’号的到来,就标志着三亚与国际邮轮企业的合作迈入新阶段。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国际知名邮轮到访三亚,进一步提升这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许清林说,“作为一名海南人,我能够参与其中,助力家乡邮轮产业发展,我感到自豪。同时期待着,早日看到自贸港国际邮轮聚集的一天。”
9月4日,引航员许清林向船员挥手告别。
“那一天到来时,我会依旧自豪地站在船舶前方,为它们的安全靠泊、移泊、离泊引航。”许清林笑着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 /文 刘琪成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