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服务套餐”赋能种业振兴
南繁“服务套餐”赋能种业振兴

三亚南红农场稻田,南繁育种人员与种农抢抓农时移栽秧苗。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聪聪 摄

晨光熹微,科技城南繁服务站(坡田洋)的试验田里,31岁的南繁种农兰芳涯正专注记录着田间作物的关键参数。“我跟土地打交道十多年,以前只懂为圣女果、西瓜人工授粉,去年夏天看着西瓜长势不好却束手无策。现在不一样了,培训学的技术全派上用场,看着好种子长成壮苗子,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从昔日面对作物病害手足无措的普通农户,到如今熟练运用专业技术的“田间工匠”,兰芳涯的蜕变,正是科技城南繁服务体系精准赋能农户的生动缩影。

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筹部署下,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联合三亚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以“种农培育强根基、农服超市优供给、共享用地通脉络”为核心,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跨区域的南繁服务体系。如今,专业种农队伍日渐壮大,产业服务效能持续跃升,跨区域资源流动愈发顺畅,为南繁硅谷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育匠才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解锁南繁人才密码

“活不算重,但特别考验责任心。每份南繁材料都凝结着科研人员的心血,稍不留神弄混了,会直接影响后续科研数据的准确性。”2024年,三亚崖州区南滨居村民符秀芳首次以“南繁工人”身份上岗,成为南繁育种团队的专业一员。彼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海南)基地850多亩试验地进入收获季,上万份科研材料亟需分类晾晒、科学包装,像符秀芳这样的周边村民,通过系统培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完成了从“凭经验”到“靠技术”的职业跨越。

曾经的南繁产业,一度“难”在保障、“烦”在配套。除了核心的用地问题,不少育种团队还面临“用工缺、技术弱”的困境。

为破解“缺技术、缺规范、缺管理”的行业痛点,2024年,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联合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委托三亚崖州湾创新科技国际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性开展6期南繁技术工人培训,覆盖农艺、繁种、植保、园艺4个工种,吸引302名学员参训,301人顺利结业并纳入南繁“种农”人才库。培训整合14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53名专家组建金牌师资团队,既有中国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手把手传授玉米种植技巧,也有海南大学研究员深度解读《种业安全与保障措施》,更注重培训“实战实效”,彻底告别“照本宣科”。

“有理论讲解,有现场实操,还能针对疑问随时交流研讨,保证听得懂、学得会。”拿到结业证书时,符秀芳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信心。

2025年,“南繁种农”联合培训再升级。按照“分层次、分工种、分作物”原则,培训细化为水稻农艺、玉米农艺、繁种技术、植保技术、多旋翼无人机操作5个专业班次,理论课与实操课占比优化至3:2,确保学员“学完就能用、用了就见效”。此外,培训同步整合三亚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站(珠崖毓才院)的平台优势,后续将配套开展5场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鉴定通过者可获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为“持证上岗”提供坚实支撑,实现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数据见证人才培育的扎实成效。2024年培训结束后,三亚崖州湾创新科技国际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种农学员用工推荐工作,向崖州区各南繁基地推荐学员务工达1057人次;17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种子培育员证书,实现“持证上岗”。崖州区居民罗行策持证后常年扎根南繁基地,拥有了稳定收入;学员梁付余更被推荐至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从普通农户成长为服务田间科研的“骨干力量”——越来越多“慧种地”的南繁种农,正成为种业振兴的“田间基石”。

优服务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打造南繁服务枢纽

“农户既可以线下到超市选购农资,也能线上通过平台下单,还能实时查看服务进程。农机作业轨迹、现场图片等都实时上传,确保服务可追溯、过程公开透明。”今年9月23日,三亚市农服超市(崖州站)揭牌运营现场,三亚环农集团旗下三亚农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攀的介绍,让在场农户眼前一亮。

作为海南省首家按省级统一标识与规范建设、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服务”一体化的农服超市,它不仅是便捷的“农资便利店”,更是破解南繁产业痛点的“综合服务枢纽”。该超市由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控股集团联合打造,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实际运营,线下设有1个服务中心与2个专业网点,分别为农资销售网点和农机维修网点。走进超市,农资销售区的种子、农药、肥料分类清晰,每款产品都附有权威检测报告;农机维修网点随时待命,可快速解决喷雾器、拖拉机等农机故障。

线上服务更彰显“智慧赋能”的独特优势。超市集成的“农情监测与项目监管系统”,截至今年10月已为全省10个市县的80余个农业项目提供监管服务,协助发放农业补贴超500万元,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针对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超市联合银行、保险机构推出“农资供应链金融”服务,种农凭培训证书即可在线申请授信,实现“线上授信、受托支付、精准投保、快速理赔”全流程覆盖,为小农户抵御经营风险装上“安全阀门”。

依托崖州湾南繁科技优势,超市率先引入农业合同研发组织(CRO)服务模式——为科研单位及种企提供实验室辅助育种、田间制种、性状鉴定等专业化服务,让“科研需求”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目前,超市已整合26家会员单位资源,制定“耕种防收”全流程服务标准,累计服务农户、科研单位及企业超200家,成为推动南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引擎”。

聚资源

“一体两翼”协同联动,架起资源共享桥梁

“从线上选地到签订合同,不到一周就完成了40亩南繁用地租赁,全流程线上化,省时又高效。”三亚崖州湾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博,亲身体验了南繁共享用地服务平台的便捷高效。今年9月,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开启南繁共享用地服务平台第八批土地线上申请工作,一次性释放2600余亩优质地块,涵盖崖州区三更村、马丹村、长山村等区域,引发科研单位和种企广泛关注。

这个由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的平台,核心优势在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三亚、乐东、陵水三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依据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布局——以崖州湾为“一体”,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为“两翼”,南繁育种单位在三地任何一家“南繁服务站”,都能便捷获取其他两地的资源信息,高效对接服务主体。

在租赁模式上,平台充分考虑南繁科研的多样性需求,创新提供“长期(1年及以上)+短期(分时分段)”的灵活选择。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长期租赁”建立稳定的玉米育种基地,保障长期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短期租赁”,在2024年南繁季节减少40%用地成本,实现“按需用地”的精准高效。为方便用户操作,平台开通PC端与移动端双入口,用户注册完善信息后,即可实现“地图找地”“在线申请”,审批进度实时可查,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

截至10月,平台已受理南繁单位用地、住房、生活设施、人才引入等咨询事项724项,开展三地农业企事业单位调研260次,协助120余家科研单位、种企完成用地对接,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25%,有效破解了南繁用地“地域壁垒”与“信息孤岛”难题。

“未来,南繁服务将依托‘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模式,打造特色职业农民培训品牌,使‘南繁种农’成为高标准、专业化的农服标杆,为南繁硅谷建设和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优质服务与人才力量。”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剑表示。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通讯员 谢少君)

原标题:

育匠才 优服务 聚资源

南繁“服务套餐”赋能种业振兴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南繁“服务套餐”赋能种业振兴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24 07:02:34

三亚南红农场稻田,南繁育种人员与种农抢抓农时移栽秧苗。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聪聪 摄

晨光熹微,科技城南繁服务站(坡田洋)的试验田里,31岁的南繁种农兰芳涯正专注记录着田间作物的关键参数。“我跟土地打交道十多年,以前只懂为圣女果、西瓜人工授粉,去年夏天看着西瓜长势不好却束手无策。现在不一样了,培训学的技术全派上用场,看着好种子长成壮苗子,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从昔日面对作物病害手足无措的普通农户,到如今熟练运用专业技术的“田间工匠”,兰芳涯的蜕变,正是科技城南繁服务体系精准赋能农户的生动缩影。

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筹部署下,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联合三亚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以“种农培育强根基、农服超市优供给、共享用地通脉络”为核心,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跨区域的南繁服务体系。如今,专业种农队伍日渐壮大,产业服务效能持续跃升,跨区域资源流动愈发顺畅,为南繁硅谷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育匠才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解锁南繁人才密码

“活不算重,但特别考验责任心。每份南繁材料都凝结着科研人员的心血,稍不留神弄混了,会直接影响后续科研数据的准确性。”2024年,三亚崖州区南滨居村民符秀芳首次以“南繁工人”身份上岗,成为南繁育种团队的专业一员。彼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海南)基地850多亩试验地进入收获季,上万份科研材料亟需分类晾晒、科学包装,像符秀芳这样的周边村民,通过系统培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完成了从“凭经验”到“靠技术”的职业跨越。

曾经的南繁产业,一度“难”在保障、“烦”在配套。除了核心的用地问题,不少育种团队还面临“用工缺、技术弱”的困境。

为破解“缺技术、缺规范、缺管理”的行业痛点,2024年,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联合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委托三亚崖州湾创新科技国际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性开展6期南繁技术工人培训,覆盖农艺、繁种、植保、园艺4个工种,吸引302名学员参训,301人顺利结业并纳入南繁“种农”人才库。培训整合14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53名专家组建金牌师资团队,既有中国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手把手传授玉米种植技巧,也有海南大学研究员深度解读《种业安全与保障措施》,更注重培训“实战实效”,彻底告别“照本宣科”。

“有理论讲解,有现场实操,还能针对疑问随时交流研讨,保证听得懂、学得会。”拿到结业证书时,符秀芳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信心。

2025年,“南繁种农”联合培训再升级。按照“分层次、分工种、分作物”原则,培训细化为水稻农艺、玉米农艺、繁种技术、植保技术、多旋翼无人机操作5个专业班次,理论课与实操课占比优化至3:2,确保学员“学完就能用、用了就见效”。此外,培训同步整合三亚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站(珠崖毓才院)的平台优势,后续将配套开展5场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鉴定通过者可获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为“持证上岗”提供坚实支撑,实现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数据见证人才培育的扎实成效。2024年培训结束后,三亚崖州湾创新科技国际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种农学员用工推荐工作,向崖州区各南繁基地推荐学员务工达1057人次;17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种子培育员证书,实现“持证上岗”。崖州区居民罗行策持证后常年扎根南繁基地,拥有了稳定收入;学员梁付余更被推荐至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从普通农户成长为服务田间科研的“骨干力量”——越来越多“慧种地”的南繁种农,正成为种业振兴的“田间基石”。

优服务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打造南繁服务枢纽

“农户既可以线下到超市选购农资,也能线上通过平台下单,还能实时查看服务进程。农机作业轨迹、现场图片等都实时上传,确保服务可追溯、过程公开透明。”今年9月23日,三亚市农服超市(崖州站)揭牌运营现场,三亚环农集团旗下三亚农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攀的介绍,让在场农户眼前一亮。

作为海南省首家按省级统一标识与规范建设、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服务”一体化的农服超市,它不仅是便捷的“农资便利店”,更是破解南繁产业痛点的“综合服务枢纽”。该超市由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控股集团联合打造,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实际运营,线下设有1个服务中心与2个专业网点,分别为农资销售网点和农机维修网点。走进超市,农资销售区的种子、农药、肥料分类清晰,每款产品都附有权威检测报告;农机维修网点随时待命,可快速解决喷雾器、拖拉机等农机故障。

线上服务更彰显“智慧赋能”的独特优势。超市集成的“农情监测与项目监管系统”,截至今年10月已为全省10个市县的80余个农业项目提供监管服务,协助发放农业补贴超500万元,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针对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超市联合银行、保险机构推出“农资供应链金融”服务,种农凭培训证书即可在线申请授信,实现“线上授信、受托支付、精准投保、快速理赔”全流程覆盖,为小农户抵御经营风险装上“安全阀门”。

依托崖州湾南繁科技优势,超市率先引入农业合同研发组织(CRO)服务模式——为科研单位及种企提供实验室辅助育种、田间制种、性状鉴定等专业化服务,让“科研需求”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目前,超市已整合26家会员单位资源,制定“耕种防收”全流程服务标准,累计服务农户、科研单位及企业超200家,成为推动南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引擎”。

聚资源

“一体两翼”协同联动,架起资源共享桥梁

“从线上选地到签订合同,不到一周就完成了40亩南繁用地租赁,全流程线上化,省时又高效。”三亚崖州湾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博,亲身体验了南繁共享用地服务平台的便捷高效。今年9月,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开启南繁共享用地服务平台第八批土地线上申请工作,一次性释放2600余亩优质地块,涵盖崖州区三更村、马丹村、长山村等区域,引发科研单位和种企广泛关注。

这个由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的平台,核心优势在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三亚、乐东、陵水三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依据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布局——以崖州湾为“一体”,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为“两翼”,南繁育种单位在三地任何一家“南繁服务站”,都能便捷获取其他两地的资源信息,高效对接服务主体。

在租赁模式上,平台充分考虑南繁科研的多样性需求,创新提供“长期(1年及以上)+短期(分时分段)”的灵活选择。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长期租赁”建立稳定的玉米育种基地,保障长期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短期租赁”,在2024年南繁季节减少40%用地成本,实现“按需用地”的精准高效。为方便用户操作,平台开通PC端与移动端双入口,用户注册完善信息后,即可实现“地图找地”“在线申请”,审批进度实时可查,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

截至10月,平台已受理南繁单位用地、住房、生活设施、人才引入等咨询事项724项,开展三地农业企事业单位调研260次,协助120余家科研单位、种企完成用地对接,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25%,有效破解了南繁用地“地域壁垒”与“信息孤岛”难题。

“未来,南繁服务将依托‘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模式,打造特色职业农民培训品牌,使‘南繁种农’成为高标准、专业化的农服标杆,为南繁硅谷建设和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优质服务与人才力量。”崖州湾创新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剑表示。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通讯员 谢少君)

原标题:

育匠才 优服务 聚资源

南繁“服务套餐”赋能种业振兴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