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封关运作!南山港蓄势待发
冲刺封关运作!南山港蓄势待发

南山港(资料图)。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学仕 摄

“大家一定要打起精神,在正式启动全岛封关前把所有潜在问题都解决掉!”

近日,记者来到联检楼三亚港口岸(南山港区)指挥部,只见一块大型电子屏幕正在实时监控港区关键区域,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每一个环节。

三亚南山港公司副总经理沈悦介绍,这是本周第10个场景的全流程压力测试。

面朝南海、背靠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南山港,是海南省“四方五港”布局中的重要地区性港口,也是三亚市唯一的货运海港,兼具科考服务及货运口岸功能。

该港已建成5个泊位,设计最大靠泊船舶吨位达2万吨,是我国挺进深海的重要科考“出征母港”。

今年2月,南山港区“二线口岸”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全岛封关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南山港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封关运作压力测试演练,通过模拟各种通关场景,全面检验工作流程的顺畅性与可控性,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智能化手段赋能 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通过优化智能卡口系统、整合查验流程,并与海关等部门深度协同,实现了高效通关、智慧通关。”沈悦介绍。

高效通关、智慧通关,如何实现?

南山港自有妙招——具体来看,享惠主体可提前通过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二线”出岛货物申报,货车抵达港口后,在港区分流卡口即可快速识别是否装载海关监管货物,并按照指引前往指定查验场。查验场内,H986查验区已实现集装箱货物“非侵入式查验”全覆盖。

智能通道实现货车“无感通关”,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从‘人工核验’到‘无感通关’,我们用智能化手段重构了通关逻辑。”沈悦介绍,南山港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包括综合布线、高清监控全覆盖等,为高效通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考服务持续升级 “大国重器”频出征

在港口3号公共科考泊位,记者看到,作为科考船的专属区域,该泊位频繁迎来各类科考船只的停靠与驶离。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检查场地、检修设备,为下一艘科考船的靠港做好充分准备。

港区内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的各个实验工房内,90家科考单位的设备整齐陈列,科研人员与港口工作人员紧密配合,确保每一次科考任务都能顺利出征。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1930航次的科考船,较去年全年增加了514航次。”沈悦介绍,其中包含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多个国家重大深海科考项目的保障任务,南山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深海前沿保障基地”。

南山港不仅为科考船提供了停靠和补给的便利,更通过优化装卸、存储、转运等流程,实现了科考设备的高效流转。“我们的大型设备从卸船到进入实验室,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一位正在现场协调设备转运的科研人员表示,“这为我们在南海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持。”

精益求精作准备,全力攻坚冲刺

当下,封关临近,南山港全体工作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

技术人员仔细校准设备数据,各部门开展“双人互检”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

背靠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产业沃土,南山港还积极对接产业需求,提供“一业一策”的精准服务。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红利将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预计将为高新技术、冷链物流、种业贸易等重点产业带来显著的制度性成本优势。

封关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攻坚。

在近期的“二线口岸”压力测试中,港口联合享惠主体企业模拟了“海关监管货物顺利通关”的全链条运作,通过实战化演练找出了流程中的堵点并进行了优化。

从“人工码头”到“智慧枢纽”,从“单一功能”到“双轮驱动”,南山港已蜕变成“科考+口岸”的综合性枢纽港,这正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进程的生动写照。

“未来,南山港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国家的蓝色版图上,刻下更为深远的新坐标,为我国深海科考和海运物流事业贡献更大力量。”沈悦坚定地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冲刺封关运作!南山港蓄势待发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21 06:34:25

南山港(资料图)。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学仕 摄

“大家一定要打起精神,在正式启动全岛封关前把所有潜在问题都解决掉!”

近日,记者来到联检楼三亚港口岸(南山港区)指挥部,只见一块大型电子屏幕正在实时监控港区关键区域,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每一个环节。

三亚南山港公司副总经理沈悦介绍,这是本周第10个场景的全流程压力测试。

面朝南海、背靠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南山港,是海南省“四方五港”布局中的重要地区性港口,也是三亚市唯一的货运海港,兼具科考服务及货运口岸功能。

该港已建成5个泊位,设计最大靠泊船舶吨位达2万吨,是我国挺进深海的重要科考“出征母港”。

今年2月,南山港区“二线口岸”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全岛封关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南山港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封关运作压力测试演练,通过模拟各种通关场景,全面检验工作流程的顺畅性与可控性,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智能化手段赋能 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通过优化智能卡口系统、整合查验流程,并与海关等部门深度协同,实现了高效通关、智慧通关。”沈悦介绍。

高效通关、智慧通关,如何实现?

南山港自有妙招——具体来看,享惠主体可提前通过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二线”出岛货物申报,货车抵达港口后,在港区分流卡口即可快速识别是否装载海关监管货物,并按照指引前往指定查验场。查验场内,H986查验区已实现集装箱货物“非侵入式查验”全覆盖。

智能通道实现货车“无感通关”,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从‘人工核验’到‘无感通关’,我们用智能化手段重构了通关逻辑。”沈悦介绍,南山港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包括综合布线、高清监控全覆盖等,为高效通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考服务持续升级 “大国重器”频出征

在港口3号公共科考泊位,记者看到,作为科考船的专属区域,该泊位频繁迎来各类科考船只的停靠与驶离。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检查场地、检修设备,为下一艘科考船的靠港做好充分准备。

港区内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的各个实验工房内,90家科考单位的设备整齐陈列,科研人员与港口工作人员紧密配合,确保每一次科考任务都能顺利出征。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1930航次的科考船,较去年全年增加了514航次。”沈悦介绍,其中包含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多个国家重大深海科考项目的保障任务,南山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深海前沿保障基地”。

南山港不仅为科考船提供了停靠和补给的便利,更通过优化装卸、存储、转运等流程,实现了科考设备的高效流转。“我们的大型设备从卸船到进入实验室,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一位正在现场协调设备转运的科研人员表示,“这为我们在南海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持。”

精益求精作准备,全力攻坚冲刺

当下,封关临近,南山港全体工作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

技术人员仔细校准设备数据,各部门开展“双人互检”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

背靠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产业沃土,南山港还积极对接产业需求,提供“一业一策”的精准服务。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红利将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预计将为高新技术、冷链物流、种业贸易等重点产业带来显著的制度性成本优势。

封关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攻坚。

在近期的“二线口岸”压力测试中,港口联合享惠主体企业模拟了“海关监管货物顺利通关”的全链条运作,通过实战化演练找出了流程中的堵点并进行了优化。

从“人工码头”到“智慧枢纽”,从“单一功能”到“双轮驱动”,南山港已蜕变成“科考+口岸”的综合性枢纽港,这正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进程的生动写照。

“未来,南山港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国家的蓝色版图上,刻下更为深远的新坐标,为我国深海科考和海运物流事业贡献更大力量。”沈悦坚定地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