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紧盯基因测序仪上跳动的曲线,精准定位作物抗逆基因;田埂间,改良后的新品种在热带阳光下茁壮成长,稻穗饱满沉甸甸……
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科技创新,核心在深化改革。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时代浪潮中,三亚作为热带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依托南繁硅谷核心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企业为主体,全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持续动能。

在崖州区,科研人员正在查看哈密瓜长势。
■ 服务国家战略,打造热带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三亚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置于突出位置,聚焦生物育种、数字农业等关键领域,构建起涵盖科研平台、实验基地、产业孵化的全面创新体系。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科研资源支撑,这里培育出高产水稻、抗病虫作物等数十个适配热带气候的优质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三亚方案”。
11月17日至18日,2025海南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暨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推进活动在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举行。活动期间,国内外嘉宾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务实交流。
当前,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产业升级为支撑”,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协同创新,全力构筑高水平开放的农业科技前沿阵地,推动三亚成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三亚的热带气候与种质资源优势为农业科技突破提供了天然实验室。”主题分享环节,深耕农业科技领域多年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陈凡,见证了育种技术从“看天吃饭”到“精准设计”的变迁。他坦言,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打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是农业现代化必须破解的核心课题,而技术创新正是关键答案。
从传统经验性观察到现代统计分析与遗传分析,再到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科技正经历深刻变革。
当前,入驻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科研单位与企业,运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从“经验种粮”到“数据育种”、从“看天吃饭”到“精准耕耘”的转变,热带农业的产业链条在科技赋能下不断重塑升级。
■ 突破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生物”科技创新
回溯育种发展历程,从驯化育种、遗传育种、分子育种到设计育种,技术手段持续迭代升级,育种“4.0时代”已成为现实。
智能品种能感知风雨,智能培育可精准导航。这不是遥远的构想,而是正在三亚田间变成现实。
“育种5.0时代是智能品种的智能培育时代——培育的品种要智能,培育品种的技术手段更要智能。”陈凡介绍,借助新型基因编辑手段可实现作物“快速进化”,彻底改变传统育种依赖漫长自然选择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化筛选与精准农业技术,推动产业向高效化、智能化转型。
“我们追求的是高产、美味、营养、抗逆的优质食品,这需要解析不同基因功能并实现最优组合。”陈凡描绘出智慧育种的清晰蓝图:通过大数据分析所有可能的基因组合,实现精准“导航”,高效培育符合多元化需求的智能品种。
这类智能品种的核心优势,在于能自主应对环境变化,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调整株型,既提升光能、肥料、水资源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优化食味与营养品质,又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自然灾害损失。
目前,AI赋能作物育种的表型精准预测技术日趋成熟,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育种平台已从构想变为现实。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大数据是未来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唯有通过数字化成果实现技术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才能充分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出题人”,也是“答题人”。海南自贸港政策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农业科技企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2019年落户以来,公司从不足10人的小团队发展为150余人的专业队伍,累计斩获9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核心产品“LP026-2”获得农业农村部首次颁发的全国区域证书。目前,公司已与300余家种业企业建立合作,推动700份改良材料技术转移,2个转基因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海南自贸港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加速跑’的沃土。”谈及发展感受,该公司战略企划经理李港说,“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快速审查通道,将我们的专利申请时间从通常的1-2年大幅缩短至最短3个月,这对企业创新是极大激励。”此外,各类惠企政策、人才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助力集聚并留住核心人才。
■ 破解转化难题,构建农业科技大市场生态
科技创新成果能否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衡量创新成效的关键标尺。三亚正全力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及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南繁硅谷”,服务全国农业发展。
“海南热带农业需求具有特殊性,必须聚焦本地特色作物,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以“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成果评估、平台搭建、模式创新、专业培训等举措,打通“科研—产业—市场”闭环。
“当前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供需错配和价值错位两大问题。”该负责人解释,科研端成果与市场端需求存在信息不对称,部分优质成果转化效率偏低,而一些价值有限的成果却可能让需求方承担高昂成本。为破解这些痛点,海南着力构建集成果评估、交易平台搭建、转化模式探索与人才培训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旨在畅通转化渠道、精准对接供需,充分释放科技创新的市场价值。
下一步,海南将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重点支持新品种选育、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企业是成果转化的“枢纽”,三亚也将持续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激发市场活力,让农业科技真正赋能生产实践。
从科研人员的实验室到农户的责任田,从企业的技术攻关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三亚的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让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吃得更好”的践行,是藏在田间地头的民生温度,是扎根自贸港的奋斗力量。
以创新为犁,耕耘自贸港沃野;以科技为种,孕育新质生产力。三亚的探索,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文 刘琪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