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践行文明的先锋。“十四五”期间,三亚各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照文明校园“6个好”标准持续发力,为文明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学生在课间快乐游戏。
步入崖州区水南小学校园,宽敞整洁的格局与绿树成荫的景致相映成趣。校园内,文化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标准化运动场上,乒乓球台与篮球架有序分布。课余时间,总能看到学生挥汗如雨的矫健身影,青春朝气扑面而来。
“我校积极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将校园环境整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建立校长、教导处、大队部一体化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管理要求,做到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持续推进校园“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
“这节课如何体现德育目标?”在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课堂上,面对学校领导的提问,任课老师神情自若地回应:“从草莓变‘草霉’这一常见现象切入,以‘源于生活、真实鲜活’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传递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能力,这正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出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径。在开好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等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进一步深化、拓展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渗透与覆盖。
与此同时,三亚各区各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丰富思政课内容,推动思政课程向生活延伸。通过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文明养成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集体主义观念。各校还紧扣学生思想实际,依托课堂主阵地,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三亚文明校园建设已从“千校一面”迈向“百花齐放”,成功构建起“一校一品、各美其美”的优质教育新生态。这些实践改革也获得广泛认可:2020年以来,三亚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培育了一批涵盖科学教育、校园足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国家级特色示范学校,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三亚方案”。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将立足教育强市建设目标,着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城乡优质均衡、开放创新活跃”的现代化教育生态体系,主动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大局,全面擦亮“学在三亚”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公平、多样的教育服务,持续增强市民的教育获得感与满意度。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