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吉阳区月川社区,有个“爱心托管班”。它瞄准骑手群体关心的“看护难”痛点,为骑手量身定制孩子托管时间,时段覆盖了早午晚三个配送高峰期。在这里,孩子们学书法、做实验、读经典,笑声朗朗。而他们的骑手父母,可以安心送餐,踏实地奔波在路上。
这份踏实,正是三亚以精细化服务赋能外卖骑手这一新业态群体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三亚聚焦骑手的工作生活需求,深化全域友好场景建设,把关心关爱从口号落到实处:发起“骑手友好商家联盟”倡议,凝聚商家力量,为骑手打造充满尊重与便利的“社区服务圈”;开设“小哥课堂”,为骑手解读医保公积金新政;发放“通行无忧证”,打通骑手进小区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更有分布在街头的上百家爱心驿站,提供公益惠民暖心服务……从工作便利到生活关怀,一件件暖心小事、一个个惠民举措,形成了全链条的关爱网络,切切实实为骑手减轻负担,让人文温度渗透到骑手在三亚的每一段配送路途,直抵人心。
爱在双向流动。三亚的温情关怀,激发了骑手反哺城市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从“被守护者”主动成为“城市帮手”。借助穿梭大街小巷容易发现城市治理问题和安全隐患的职业便利,越来越多骑手主动化身城市的“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在日常奔波的工作途中,用心留意治安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空闲之余,他们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等,将城市给予的温暖转化为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为三亚发展添砖加瓦。
这种“三亚服务骑手,骑手反哺三亚”的良性互动,正在重塑基层治理格局。于骑手而言,三亚实打实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归属,从“城市过客”到逐渐融入城市、扎根城市,成为守护文明的“中坚力量”;于三亚而言,骑手的参与为城市治理注入了鲜活的民间力量,有效延伸了城市监管的触角,让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城市治理的温度,体现在回应劳动者诉求的细微之处;城市发展的活力,源于奋斗者与城市的同频共振。一件件暖心小事,搭建起三亚与骑手的“连心桥”。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既让骑手更有保障和底气,更让城市治理在同心同向中愈发高效精准,为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标杆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力量与发展动能。
(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