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亚新闻网11月1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通讯员 庄明凯)近日,在吉阳区罗蓬村的一片槟榔园里,一架植保无人机轻盈升空,仅用数分钟便精准高效地完成了一亩多槟榔树的药剂喷洒作业。
“传统人工管护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伤果品。这新技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目睹此景,种植户陈先生感慨道。
这一场景,是吉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前瞻布局“十五五”规划,将新兴低空经济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范畴,标志着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吉阳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三亚改革发展大局中主动谋划、精准定位。
变革的种子,源于基层一线的精准摸排。此前,罗蓬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农户在山坡地种植的槟榔、芒果等经济作物,普遍面临人工喷药管护效率低、成本高的现实困境。随着低空经济持续升温,吉阳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转型,专业“飞手”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紧缺人才。
为破解田间管理难题,满足农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吉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罗蓬村紧密协作,联合举办多旋翼无人机驾驶专项技能培训班。村里60位村民率先告别“手握锄头”的传统耕作模式,开启向“操控摇杆”的“新农人”身份转变之路。
培训现场,“起飞!保持高度,匀速飞行……”的指令与无人机旋翼的嗡鸣声交织回荡。技术人员采用“理论拆解+真机演示+手把手教学”的沉浸式教学模式,从基础的电池安装、航线规划,到复杂的应急降落、故障排查,为学员提供详尽系统的实操指导。尤其在模拟田间场景的植保作业环节,学员们反复练习定高、定速、均匀喷洒等关键技术,从操作生疏到动作娴熟,从神情紧张到从容自信,实战技能与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此次培训是吉阳区落实国家普惠性就业创业政策、重点支持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行动,旨在将前沿科技直接送达田间地头。学员们掌握无人机操作技能后,不仅能有效解决施肥洒药难题,更将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