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11月18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少云)随着海南自贸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进入倒计时,三亚民宿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新窗口期。11月14日,以“聚焦封关机遇,宿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三亚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三亚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20余位行业领袖与投资精英齐聚一堂,共绘三亚民宿国际化发展蓝图。

吉阳区博后村一民宿游泳池内,小朋友正在划船戏水。记者 刘琪成 摄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封关不仅是政策节点,更是三亚民宿从“服务国内市场”迈向“对接全球游客”的关键转折。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一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策红利释放,多元业态提质增效
数据见证三亚旅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2024年,三亚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2.7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入境游客总花费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2025年1至9月,入境过夜游客达71.23万人次,同比增长42.32%。截至10月21日,三亚已累计开通运营境外客运航线38条,覆盖16个国家及地区、连接29座城市。
“国际客源的持续增长为民宿产业开辟了新蓝海。”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培督表示,封关后的关税减免、市场准入放宽等政策将直接降低民宿运营成本,第七航权开放带来的航空枢纽优势,更将为产业注入持久动力。
政策扶持体系的持续完善,也为三亚民宿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依据《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等文件,获评“金宿级”“银宿级”“铜宿级”的民宿可分别获得50万元、30万元和5万元奖励。本次交流活动现场,7家民宿获授“铜宿”称号,另有25家民宿在第四届“三亚民宿”特色主题民宿评选中获奖。
位于南山村、毗邻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沐隐清欢渡民宿,今年7月开业即获“主题疗愈奖”。主理人张凤艳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已在三亚投入上千万元打造3家高端民宿。这家民宿设有22间客房,配套齐全,致力于提供融合自然与东方美学的疗愈式度假体验。“虽开业不久,但已接待不少外国游客,欧洲客人尤为多,他们通常入住3至5天,甚至更长。”张凤艳表示,自贸港正式封关后,会有更多国际游客慕名而来。
目前,三亚民宿已构建起“乡村集群+滨海精品+主题特色”的多元业态格局。吉阳区博后村从昔日贫困村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标杆,近百家民宿通过庭院展览、主人故事分享等形式,将住宿场所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天涯小镇依托滨海资源成为网红地标,旺季常常一房难求;西岛则凭借原生态渔村风貌,成为未来民宿投资的热土。
崖州区梅联村所在海景精品民宿主理人吴春江切身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变化。他运营的3家不同定位的民宿,从四星级标准的管家式服务到经济实惠型产品,精准覆盖不同客群,目前入住率稳定在80%至90%。“政策支持增强了我们发展民宿的信心。”吴春江说。
封关机遇叠加,民宿投资热度攀升
“三亚是发展海岛民宿的理想之地,这里的淡旺季堪称‘幸福的烦恼’。”中国民宿发展智库联盟主席马勇伟考察西岛、博后村等地后表示,相比许多仅存淡季的地区,海岛度假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他计划将中国民宿设计周落地三亚,通过“每间民宿都是展览厅,每位主理人都是讲述者”的创新模式,打造兼具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民宿IP。
政策红利与封关机遇叠加,有效激发市场投资热情。据统计,本次交流活动期间已达成5个初步合作意向,涵盖高端民宿品牌入驻、数字化平台对接等领域,预计带动三亚民宿产业新增投资超千万元。
深圳美宿文旅集团董事长李超分享了“老地方新玩法”的实践经验。该集团将民宿当作景区运营,打造厚植情感价值的小众度假胜地,并期待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三亚。
作为全国民宿品牌建设创新案例入选者,三亚若逸美宿董事长黄敬亮认为,品牌化是封关后民宿竞争的核心。该品牌已在全国布局8家门店,其中三亚海棠湾店成为三亚首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在国内外主流平台持续保持高分评价。“我们计划开发多语言服务系统,结合黎苗文化元素设计主题体验活动,让国际游客既能感受海岛风情,又能触摸本土文化根脉。”
数字化赋能成为业态升级的重要引擎。海南徕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磊介绍,其开发的数字化平台已为多家民宿实现降本增效,此次活动也与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智能预订、数据分析等功能,民宿可实时掌握客源结构变化,针对国际游客偏好调整服务内容。”
对标国际标准,打造文旅“第一张名片”
“封关后,我们面对的是全球游客,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自贸港的文旅形象。”交流活动圆桌对话环节,海南省旅游民宿协会会长冯清雄的观点引发共鸣。来自15个省市的行业专家一致认为,三亚民宿需从语言沟通、文化适配、服务标准等多方面构建国际化服务体系。
三亚市旅游民宿协会会长高力透露,目前三亚已启动多语种培训计划,覆盖英语、俄语等多个语种。“我们不仅要教会员工基础对话,更要培训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禁忌与生活习惯。”高力举例,针对欧洲游客注重隐私的特点,民宿要优化服务流程;针对东南亚游客的饮食偏好,要调整餐饮搭配。
在服务标准化方面,三亚正以等级评定为抓手,推动民宿服务与国际接轨。获评海南省“银宿级”民宿后,吴春江表示,通过参与等级评定,民宿在卫生管理、安全保障、服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我们正借助外语培训和国际游客生活习惯研究,优化早餐品类与海鲜烹饪方式,让椰子鸡、糟粕醋等本地特色美食更符合国际口味。”他透露,全岛封关后计划进一步拓展亲子与赶海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境外家庭游客。
“封关后,国外游客会持续增多。民宿是客人抵达三亚的第一印象,我们正积极准备,提升员工语言能力与服务素养;同时深耕文化内容,融入中医理疗、传统器乐等中国元素,让外国游客深度体验传统文化。”张凤艳表示。
行业自律与协同发展成为品质保障的重要支撑。活动现场发布《海南民宿联合倡议书》,呼吁从业者以优质服务打造自贸港文旅形象“第一张名片”。“三亚民宿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兼容并蓄。”高力表示,将推动更多国际民宿品牌与本土从业者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原标题:
全岛封关进入倒计时—— 三亚民宿以“国际范+本土魂”接轨全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