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林下姜”带火林下经济
三亚“林下姜”带火林下经济

科研人员在查看姜苗长势。

“以前橡胶林只能靠单一产出,现在能实现‘一地多收’,收益更多啦!”站在天涯区南岛农场的橡胶林里,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主任符继业低头望着脚下的姜苗,满脸笑意。眼前,橡胶树枝繁叶茂,林下的姜苗翠绿整齐、长势喜人,曾经“单打独斗”的橡胶林地,正朝着立体种养的“增收宝地”转型。 

◆破解单一困局:

唤醒“沉睡”林地,探索林下新赛道 

多年来,提升土地效益、拓宽增收渠道,一直是三亚农业部门和农户的核心诉求。尤其是如何让广阔的林下空间产生价值,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橡胶林作为三亚重要的经济林种,林间闲置土地资源丰富。过去,这些土地大多处于“晒太阳”的闲置状态,林地仅靠橡胶单一产出,综合效益偏低。如何盘活这些“沉睡资源”,让橡胶林实现“一份土地、多重收益”,成为推动林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为破解这一难题,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热科院采取“走出去学经验、沉下来做试验”的方式,一方面赴外地考察林下经济成功模式,另一方面结合三亚气候、土壤特性,反复筛选适配的林下作物。经过多轮调研与试种,最终锁定“橡胶林下种姜”的立体经营模式,并在天涯区南岛农场一处橡胶林率先启动试点。 

项目启动后,市热科院迅速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扎根林地开展实地摸排,详细记录土壤质地、坡度、光照等数据,随后精准推进松土、施肥、起垄等前期准备工作。品种选择上,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市场认可度高的二黄姜与面姜为主栽品种;地块选址上,明确划定坡度低于35度的区域种植,既规避陡坡水土流失风险,又能保障姜苗生长所需的光照与通风,为高产稳产筑牢基础。 

如今,经过数月精心培育,林下姜苗长势喜人。按照当前生长态势,预计明年七八月即可采收,亩产有望达到8000至10000斤,为三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橡胶林下的姜苗翠绿整齐,长势喜人。

◆科学管护抗风险:

经历台风考验,姜苗长势喜人 

“姜苗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开沟起垄得规范,日常施肥、浇水、除草都不能马虎。”市热科院技术人员林樱桃介绍,橡胶林下种姜的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科学标准,确保作物生长不受影响。 

项目推进过程中,三亚遭遇“剑鱼”“蝴蝶”等多个台风袭击。台风来袭时,工作人员满心牵挂,生怕前期努力付诸东流。好在前期选址科学、种植规范,姜苗未受台风直接冲击,仅部分橡胶树枝条被吹断,砸坏少量水管与姜苗。 

台风过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断枝清理、设施修复工作,逐株排查姜苗生长情况,快速恢复田间管护。历经台风考验,林下姜苗展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如今叶片翠绿、茎秆粗壮,无明显病虫害,长势远超预期。 

“这证明生姜完全能适应橡胶林下的生长环境,这个种植模式具备推广价值!”技术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更坚定了推广这一路径的信心。 

对于后续规划,符继业表示,科研团队将持续做好田间精细化管理,定期监测姜苗生长动态,根据气候变化调整施肥、浇水等措施。同时提前对接市场,统筹推进采收、储存、销售各环节筹备,全力冲刺预期产量目标。 

“如果模式成功推广,不仅能让更多闲置林地‘活’起来,还能帮林农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试点为基础积累经验,让更多橡胶林变身“潜力宝地”,为三亚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文/图)

原标题:

亩产有望达到8000至10000斤——

三亚“林下姜”带火林下经济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1-17 08: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6 07:3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6 08:4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5 03:2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5 03:2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4 06:4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4 08:30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林下姜”带火林下经济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8 06:35:50

科研人员在查看姜苗长势。

“以前橡胶林只能靠单一产出,现在能实现‘一地多收’,收益更多啦!”站在天涯区南岛农场的橡胶林里,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主任符继业低头望着脚下的姜苗,满脸笑意。眼前,橡胶树枝繁叶茂,林下的姜苗翠绿整齐、长势喜人,曾经“单打独斗”的橡胶林地,正朝着立体种养的“增收宝地”转型。 

◆破解单一困局:

唤醒“沉睡”林地,探索林下新赛道 

多年来,提升土地效益、拓宽增收渠道,一直是三亚农业部门和农户的核心诉求。尤其是如何让广阔的林下空间产生价值,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橡胶林作为三亚重要的经济林种,林间闲置土地资源丰富。过去,这些土地大多处于“晒太阳”的闲置状态,林地仅靠橡胶单一产出,综合效益偏低。如何盘活这些“沉睡资源”,让橡胶林实现“一份土地、多重收益”,成为推动林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为破解这一难题,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热科院采取“走出去学经验、沉下来做试验”的方式,一方面赴外地考察林下经济成功模式,另一方面结合三亚气候、土壤特性,反复筛选适配的林下作物。经过多轮调研与试种,最终锁定“橡胶林下种姜”的立体经营模式,并在天涯区南岛农场一处橡胶林率先启动试点。 

项目启动后,市热科院迅速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扎根林地开展实地摸排,详细记录土壤质地、坡度、光照等数据,随后精准推进松土、施肥、起垄等前期准备工作。品种选择上,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市场认可度高的二黄姜与面姜为主栽品种;地块选址上,明确划定坡度低于35度的区域种植,既规避陡坡水土流失风险,又能保障姜苗生长所需的光照与通风,为高产稳产筑牢基础。 

如今,经过数月精心培育,林下姜苗长势喜人。按照当前生长态势,预计明年七八月即可采收,亩产有望达到8000至10000斤,为三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橡胶林下的姜苗翠绿整齐,长势喜人。

◆科学管护抗风险:

经历台风考验,姜苗长势喜人 

“姜苗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开沟起垄得规范,日常施肥、浇水、除草都不能马虎。”市热科院技术人员林樱桃介绍,橡胶林下种姜的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科学标准,确保作物生长不受影响。 

项目推进过程中,三亚遭遇“剑鱼”“蝴蝶”等多个台风袭击。台风来袭时,工作人员满心牵挂,生怕前期努力付诸东流。好在前期选址科学、种植规范,姜苗未受台风直接冲击,仅部分橡胶树枝条被吹断,砸坏少量水管与姜苗。 

台风过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断枝清理、设施修复工作,逐株排查姜苗生长情况,快速恢复田间管护。历经台风考验,林下姜苗展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如今叶片翠绿、茎秆粗壮,无明显病虫害,长势远超预期。 

“这证明生姜完全能适应橡胶林下的生长环境,这个种植模式具备推广价值!”技术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更坚定了推广这一路径的信心。 

对于后续规划,符继业表示,科研团队将持续做好田间精细化管理,定期监测姜苗生长动态,根据气候变化调整施肥、浇水等措施。同时提前对接市场,统筹推进采收、储存、销售各环节筹备,全力冲刺预期产量目标。 

“如果模式成功推广,不仅能让更多闲置林地‘活’起来,还能帮林农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试点为基础积累经验,让更多橡胶林变身“潜力宝地”,为三亚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文/图)

原标题:

亩产有望达到8000至10000斤——

三亚“林下姜”带火林下经济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