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建设提速
三亚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建设提速

11月的崖州区,热潮涌动、步履不停,冲刺攻坚的号角持续吹响。在位于崖州区的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各项施工正紧张有序推进。

目前,项目整体完成形象进度90%:猪精准育种与模型研发中心主体结构已封顶;遗传资源繁育基地(生物谷)整体建设进度已达20%。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国生猪种业振兴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聚焦种源安全 /

强化战略资源保护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猪种质资源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根基。

我国猪种质资源丰富,既有众多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的地方品种,也有性能突出的引进品种,这些遗传资源是应对未来市场需求与自然风险的战略资产。但近年来,受市场选择与养殖结构变化影响,部分地方猪种种群数量下降,遗传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

在此背景下,构建覆盖基因、细胞、活体等多层次的猪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系统性、科学化保存濒危、特色及优良地方猪种遗传材料,打造专业化猪种质资源基地至关重要。

早在数年前,三亚便已展开前瞻性布局——积极整合科研院所与企业力量,持续强化政策引导与科技支撑,不断健全资源保护机制,在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1年,三亚市政府与江西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国家级全球小型猪种质资源中心”落户崖州区,规划建设集遗传资源库、保种繁育基地、研发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综合体。

2022年,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项目正式获批。该项目旨在推动猪种质资源与数据共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效率,服务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此后,相关部门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如今,一个将为我国猪种质资源长效保护、种源自主可控以及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的新项目,在崖州区拔地而起。

/ 项目建设提速 /

核心工程进展顺利

走进项目现场,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据了解,项目布局于生物谷片区,由猪精准育种与模型研发中心、遗传资源繁育基地(生物谷)两大部分构成。

其中,猪精准育种与模型研发中心位于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范围内,用地面积约1.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6万平方米。该中心主体结构为一栋7层建筑(含地下1层),目前已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节点成果。

遗传资源繁育基地位于生物谷内,用地面积约176.16亩,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基地规划功能清晰,划分为活体保种区、普通级生产区和屏障级生产区,以承载不同需求的猪种质资源保存与繁育任务。目前,该基地整体建设进度已达20%,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 创新工作机制 /

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作为生物谷片区的重点工程,该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崖州区高效的服务保障与有力的组织协调。

崖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宋开亮介绍,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崖州区创新实施“区领导分片区包干、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模式。由区分管领导与片区领导牵头,统筹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高效推进项目征拆等前期工作,形成了责任明确、协同联动的工作合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曾面临一些纠纷。崖州区分管领导及生物谷片区领导第一时间带队深入村庄,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耐心宣讲政策法规,积极协调解决矛盾。为兼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与项目建设进度,当地政府在持续加强沟通协商的同时,依法依规采取公证提存等方式稳妥处置争议。完成法定程序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性施工,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优良营商环境是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崖州区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抓落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全力将崖州打造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在齐心协力拼经济、稳增长的大背景下,该项目稳步推进、成效初显。该项目意义深远,不仅关乎生猪产业种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更将为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稳定市场供应、推动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原标题:

三亚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建设提速

筑牢生猪种业根基 强化战略资源保护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实习生 单文浩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建设提速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3 09:29:41

11月的崖州区,热潮涌动、步履不停,冲刺攻坚的号角持续吹响。在位于崖州区的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各项施工正紧张有序推进。

目前,项目整体完成形象进度90%:猪精准育种与模型研发中心主体结构已封顶;遗传资源繁育基地(生物谷)整体建设进度已达20%。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国生猪种业振兴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聚焦种源安全 /

强化战略资源保护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猪种质资源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根基。

我国猪种质资源丰富,既有众多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的地方品种,也有性能突出的引进品种,这些遗传资源是应对未来市场需求与自然风险的战略资产。但近年来,受市场选择与养殖结构变化影响,部分地方猪种种群数量下降,遗传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

在此背景下,构建覆盖基因、细胞、活体等多层次的猪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系统性、科学化保存濒危、特色及优良地方猪种遗传材料,打造专业化猪种质资源基地至关重要。

早在数年前,三亚便已展开前瞻性布局——积极整合科研院所与企业力量,持续强化政策引导与科技支撑,不断健全资源保护机制,在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1年,三亚市政府与江西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国家级全球小型猪种质资源中心”落户崖州区,规划建设集遗传资源库、保种繁育基地、研发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综合体。

2022年,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项目正式获批。该项目旨在推动猪种质资源与数据共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效率,服务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此后,相关部门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如今,一个将为我国猪种质资源长效保护、种源自主可控以及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的新项目,在崖州区拔地而起。

/ 项目建设提速 /

核心工程进展顺利

走进项目现场,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据了解,项目布局于生物谷片区,由猪精准育种与模型研发中心、遗传资源繁育基地(生物谷)两大部分构成。

其中,猪精准育种与模型研发中心位于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范围内,用地面积约1.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6万平方米。该中心主体结构为一栋7层建筑(含地下1层),目前已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节点成果。

遗传资源繁育基地位于生物谷内,用地面积约176.16亩,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基地规划功能清晰,划分为活体保种区、普通级生产区和屏障级生产区,以承载不同需求的猪种质资源保存与繁育任务。目前,该基地整体建设进度已达20%,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 创新工作机制 /

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作为生物谷片区的重点工程,该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崖州区高效的服务保障与有力的组织协调。

崖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宋开亮介绍,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崖州区创新实施“区领导分片区包干、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模式。由区分管领导与片区领导牵头,统筹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高效推进项目征拆等前期工作,形成了责任明确、协同联动的工作合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曾面临一些纠纷。崖州区分管领导及生物谷片区领导第一时间带队深入村庄,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耐心宣讲政策法规,积极协调解决矛盾。为兼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与项目建设进度,当地政府在持续加强沟通协商的同时,依法依规采取公证提存等方式稳妥处置争议。完成法定程序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性施工,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优良营商环境是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崖州区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抓落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全力将崖州打造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在齐心协力拼经济、稳增长的大背景下,该项目稳步推进、成效初显。该项目意义深远,不仅关乎生猪产业种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更将为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稳定市场供应、推动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原标题:

三亚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与繁育基地建设提速

筑牢生猪种业根基 强化战略资源保护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实习生 单文浩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