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双向奔赴”!三亚京城校招引凤来仪
一场“双向奔赴”!三亚京城校招引凤来仪

三亚新闻网10月2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特派记者 刘盈盈)风从海上来,“才”向三亚涌。10月25日至26日,2025年海南省“封关拓新局 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北京站)先后走进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亚携优厚政策与多元岗位跨越千里,以十足诚意搭建人才对接桥梁。短短两天时间,便收获了超700份简历。不仅吸引多所高校学子驻足,更点燃琼籍学子归乡热情,现场涌动着逐梦鹿城、共建自贸港的澎湃活力。

“现场了解三亚的人才引进政策后,我对这座滨海城市有了全新认识,对去三亚发展充满期待。”“三亚的人才支持政策很实在,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解决了后顾之忧,我相信能在三亚实现职业理想。”招聘会现场,在京学子纷纷表示,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三亚正成为自己就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 为什么是三亚?“我们诚意十足!”

招聘会现场,三亚各招聘单位的展位前早早聚集了人群,政策展架、岗位手册、特色伴手礼整齐陈列,直观传递着引才诚意。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招聘经理邢遥带来重磅利好:“符合E类人才引进标准的学子,我们将为其提供40万现金奖励,对购买人才住房的E类人才给予额外奖励,这样的优待在全国都颇具竞争力。”他介绍,园区聚集了上万家企业,涵盖科研院所、国央企、民营龙头,能为不同专业学子匹配岗位,且薪酬与人才政策可叠加,待遇优势显著。

“我们此次带来了管理局及园区重点企业的20多个岗位,涉及招商引资、审计、党建等多个领域。综合年薪处于18万至25万元区间,重点关注金融类专业学子,同时园区企业岗位覆盖多种行业,适配不同专业需求。”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人力资源部招聘主任陈程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这次提供了66个岗位,含高水平研究人员、博士后等,均给予丰厚的薪酬待遇和较好的生活保障条件。“现场咨询的学子最关心岗位条件、薪资待遇,党政管理、工程技术类岗位投递热度很高。”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主管周海珍说。

主办方的贴心服务也让在场人员倍感温暖,周海珍点赞道:“大巴车接送、贴心展位布置,还有准备的伴手礼,细节里都是诚意,让我们和人才沟通更顺畅。”

■ 为什么是三亚?“我对自贸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海口人,能在家乡附近工作是我的心愿。这次了解的三亚两个实验室特别吸引我,它们聚焦海洋研究方向,这是海南极具特色的科研领域,与我的专业能形成很好的结合。”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博士吴飞龙专程从香港赶来,作为海口人,他直言除了返乡情结,海南自贸港的平台优势和发展前景是更核心的吸引力。“我特别关注封关运作后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入驻三亚,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丰富的发展选择。”

“我们夫妻俩从海口赶来,儿子从香港专程过来,就是为了参加这场封关运作筹备关键期的校园招聘活动。”吴飞龙的父亲吴文征接过话头,“孩子本科、硕士在美国就读,博士就读于香港,我一直希望他能回乡贡献力量。我对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片热土值得青年人才扎根。”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汪子凡虽是广西人,却对三亚情有独钟:“三亚气候好、离家近,封关政策肯定会给海南发展添动力,我特意来了解人才补贴政策,感觉支持力度很大。”广东籍清华大学博士陈同学长期关注海南自贸港政策,“海南区位优势好,平台在不断增多,能给年轻人更多发展空间。”山东籍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赵玉皎去年在三亚过年,对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印象深刻:“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条件好,虽处建设初期,但能参与研究院搭建、用海洋生物专业知识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很有意义。”

还有不少家长专程为孩子物色岗位,欧阳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孩子学力学专业,我先来看看有哪些单位对口,三亚环境好,他自己也很想去。”她一边翻阅岗位手册,一边和招聘负责人交流,仔细记录适配岗位信息。

■ 为什么是三亚?“我想为家乡出份力!”

此次校招不仅是岗位对接的平台,更搭建起人才与城市发展的沟通桥梁。邢遥透露,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此次收到不少来自海南籍学子的简历,“他们都明确想毕业后回海南,尤其青睐三亚的气候与发展环境。”陈程也表示,“海南籍学生对本地岗位意向度高,不少人主动咨询家乡岗位,希望能为自贸港封关建设出份力。”

“作为海南籍学子,我一直想回乡发展。虽然海南绿化覆盖率高,但林业可持续管理仍有很大空间,目前正在关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科研岗、辅导员岗等岗位。对我来说,最看重的是人才补贴、住房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支持。”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吴金皎同样怀揣归乡梦,她了解到三亚F类人才可享受的政策很有吸引力,希望人才认定和审批流程能尽量简化,在三亚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

活动期间举办的琼籍学子座谈会,氛围尤为热烈。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子分享“新海南人”的获得感,到土生土长的海口姑娘坦言“恋家情怀有了专业落点”的归属感,再到清华大学博士呼吁“海南籍学子是最可能回去且最能扎根的群体”的洞察力——都印证了琼籍学子希望将这份天然的乡土纽带,转化为“归家”建设的强大动力。

■ 为什么是三亚?当然是三亚!

即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南自贸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三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创新、平台建设、生态优化和服务提升等多维度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形成了具有吸引力的引才体系。

此行跨越山海,带着三亚特有的阳光与热情奔赴而来。不仅是为了向学子们介绍这座满是机遇的城市,更是为每一位青年才俊,递出一封面向未来携手自贸港的诚挚邀请函。

今天的三亚,有国际化的发展舞台,能让你施展抱负、成就理想;有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能让你紧跟时代、开拓创新;有椰风海韵的诗意生活,能让你在奋斗之余,享受惬意时光——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正期待与你并肩,共同书写属于海南自贸港,也属于每个人的精彩华章。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一场“双向奔赴”!三亚京城校招引凤来仪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27 08:58:19

三亚新闻网10月2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特派记者 刘盈盈)风从海上来,“才”向三亚涌。10月25日至26日,2025年海南省“封关拓新局 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北京站)先后走进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亚携优厚政策与多元岗位跨越千里,以十足诚意搭建人才对接桥梁。短短两天时间,便收获了超700份简历。不仅吸引多所高校学子驻足,更点燃琼籍学子归乡热情,现场涌动着逐梦鹿城、共建自贸港的澎湃活力。

“现场了解三亚的人才引进政策后,我对这座滨海城市有了全新认识,对去三亚发展充满期待。”“三亚的人才支持政策很实在,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解决了后顾之忧,我相信能在三亚实现职业理想。”招聘会现场,在京学子纷纷表示,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三亚正成为自己就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 为什么是三亚?“我们诚意十足!”

招聘会现场,三亚各招聘单位的展位前早早聚集了人群,政策展架、岗位手册、特色伴手礼整齐陈列,直观传递着引才诚意。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招聘经理邢遥带来重磅利好:“符合E类人才引进标准的学子,我们将为其提供40万现金奖励,对购买人才住房的E类人才给予额外奖励,这样的优待在全国都颇具竞争力。”他介绍,园区聚集了上万家企业,涵盖科研院所、国央企、民营龙头,能为不同专业学子匹配岗位,且薪酬与人才政策可叠加,待遇优势显著。

“我们此次带来了管理局及园区重点企业的20多个岗位,涉及招商引资、审计、党建等多个领域。综合年薪处于18万至25万元区间,重点关注金融类专业学子,同时园区企业岗位覆盖多种行业,适配不同专业需求。”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人力资源部招聘主任陈程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这次提供了66个岗位,含高水平研究人员、博士后等,均给予丰厚的薪酬待遇和较好的生活保障条件。“现场咨询的学子最关心岗位条件、薪资待遇,党政管理、工程技术类岗位投递热度很高。”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主管周海珍说。

主办方的贴心服务也让在场人员倍感温暖,周海珍点赞道:“大巴车接送、贴心展位布置,还有准备的伴手礼,细节里都是诚意,让我们和人才沟通更顺畅。”

■ 为什么是三亚?“我对自贸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海口人,能在家乡附近工作是我的心愿。这次了解的三亚两个实验室特别吸引我,它们聚焦海洋研究方向,这是海南极具特色的科研领域,与我的专业能形成很好的结合。”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博士吴飞龙专程从香港赶来,作为海口人,他直言除了返乡情结,海南自贸港的平台优势和发展前景是更核心的吸引力。“我特别关注封关运作后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入驻三亚,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丰富的发展选择。”

“我们夫妻俩从海口赶来,儿子从香港专程过来,就是为了参加这场封关运作筹备关键期的校园招聘活动。”吴飞龙的父亲吴文征接过话头,“孩子本科、硕士在美国就读,博士就读于香港,我一直希望他能回乡贡献力量。我对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片热土值得青年人才扎根。”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汪子凡虽是广西人,却对三亚情有独钟:“三亚气候好、离家近,封关政策肯定会给海南发展添动力,我特意来了解人才补贴政策,感觉支持力度很大。”广东籍清华大学博士陈同学长期关注海南自贸港政策,“海南区位优势好,平台在不断增多,能给年轻人更多发展空间。”山东籍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赵玉皎去年在三亚过年,对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印象深刻:“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条件好,虽处建设初期,但能参与研究院搭建、用海洋生物专业知识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很有意义。”

还有不少家长专程为孩子物色岗位,欧阳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孩子学力学专业,我先来看看有哪些单位对口,三亚环境好,他自己也很想去。”她一边翻阅岗位手册,一边和招聘负责人交流,仔细记录适配岗位信息。

■ 为什么是三亚?“我想为家乡出份力!”

此次校招不仅是岗位对接的平台,更搭建起人才与城市发展的沟通桥梁。邢遥透露,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此次收到不少来自海南籍学子的简历,“他们都明确想毕业后回海南,尤其青睐三亚的气候与发展环境。”陈程也表示,“海南籍学生对本地岗位意向度高,不少人主动咨询家乡岗位,希望能为自贸港封关建设出份力。”

“作为海南籍学子,我一直想回乡发展。虽然海南绿化覆盖率高,但林业可持续管理仍有很大空间,目前正在关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科研岗、辅导员岗等岗位。对我来说,最看重的是人才补贴、住房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支持。”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吴金皎同样怀揣归乡梦,她了解到三亚F类人才可享受的政策很有吸引力,希望人才认定和审批流程能尽量简化,在三亚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

活动期间举办的琼籍学子座谈会,氛围尤为热烈。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子分享“新海南人”的获得感,到土生土长的海口姑娘坦言“恋家情怀有了专业落点”的归属感,再到清华大学博士呼吁“海南籍学子是最可能回去且最能扎根的群体”的洞察力——都印证了琼籍学子希望将这份天然的乡土纽带,转化为“归家”建设的强大动力。

■ 为什么是三亚?当然是三亚!

即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南自贸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三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创新、平台建设、生态优化和服务提升等多维度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形成了具有吸引力的引才体系。

此行跨越山海,带着三亚特有的阳光与热情奔赴而来。不仅是为了向学子们介绍这座满是机遇的城市,更是为每一位青年才俊,递出一封面向未来携手自贸港的诚挚邀请函。

今天的三亚,有国际化的发展舞台,能让你施展抱负、成就理想;有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能让你紧跟时代、开拓创新;有椰风海韵的诗意生活,能让你在奋斗之余,享受惬意时光——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正期待与你并肩,共同书写属于海南自贸港,也属于每个人的精彩华章。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