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绘好冬春季瓜菜“作战图”—— “稳瓜、增豆、减椒、扩菜”
三亚绘好冬春季瓜菜“作战图”—— “稳瓜、增豆、减椒、扩菜”

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的蔬菜大棚里,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青瓜苗、茄子苗、辣椒苗等各类瓜菜幼苗在精心调配的营养土中茁壮成长,叶片油绿,充满生机。

随着季节变换,三亚即将迎来冬春季瓜菜生产的关键阶段。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实现好销售与保安全?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入和市场的稳定供应,成为当前三亚农业工作的核心。

据悉,全市冬春季瓜菜计划生产面积达16.61万亩,目标产量超过34万吨,一幅围绕冬季瓜菜转型升级的蓝图正逐步展开。

基地管理人员给菜苗浇水。

品种调优:“稳、增、减、扩”明确方向

10月的三亚,稻田完成最后一茬水稻收割后,崖州区的田洋上便掀起了新的农忙热潮。“这几年种豇豆价格不错,今年还想接着种。” 崖州区豇豆种植户林阿伯正在田间整地。

面对新的生产周期,三亚对冬季瓜菜产业做了更细致的区域规划。西部片区,尤其是崖州区,将巩固其作为豇豆主产区的地位,重点推广优质豇豆品种,以减少病虫害、提升品质;天涯区将扩大黄秋葵等优势品种的种植规模,推动瓜菜品种更新;东部片区则充分利用南繁育种基地的科研资源优势,试种并推广高产优质的瓜菜新品种。生产任务已具体分配到各区域:崖州区6.3万亩,天涯区5 万亩,海棠区与吉阳区各1.9万亩,育才生态区1.51万亩。

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三亚明确了“稳瓜、增豆、减椒、扩菜”的原则。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亚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稳定西甜瓜等传统瓜类种植面积,适时引入市场认可度高的新品种;二是增加豆类种植比重,在稳定豇豆生产的同时,适度发展四棱豆、四季豆、荷兰豆、毛豆等品种;三是审慎调减椒类种植面积,特别是泡椒、尖椒等品种,转而适度增加阳雀湖辣椒、黄灯笼椒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优质品种;四是扩大本地水芹、空心菜等水生蔬菜的种植规模,积极试种、推广茭白等新型水生蔬菜品类,丰富市场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豇豆作为重点品类,将继续全面实施“防虫网 +”绿色防控技术,打造“防虫网豇豆”安全品牌。

科技赋能:良种育苗协同推进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三亚将充分利用同纬度优异果蔬种质资源引进的政策便利,依托本地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开展苦瓜、番茄、黄灯笼椒、茄子、豇豆、茭白、西甜瓜等作物的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与示范工作。

在种苗供应方面,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育苗基地及集中育苗大户将承担工厂化育苗任务,计划每季集约化培育茄子、青瓜等优质瓜菜种苗不少于1000万株,满足当季冬春季瓜菜生产的种苗需求。这些优质种苗将以优惠价格优先供给脱贫户、监测户等群体,降低农户育苗成本与风险,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播种前,蔬菜种苗的种子需进行消毒、浸泡等预处理;播种后,要对育苗环境精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是影响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技术员林俊旭介绍,为确保幼苗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瓜菜品种和生长阶段,精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

据统计,自今年8月播种以来,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培育茄子种苗190万株、辣椒种苗12万株;预计今冬明春,将培育瓜菜种苗400万株。

工人在给茄子苗嫁接。

市场衔接:主动作为拓宽渠道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对接市场。三亚将积极鼓励“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减少种植盲目性;同时,计划借助“冬交会”等展会平台及专项促销活动,重点推介三亚的黄秋葵、玉米、新品种辣椒等优质农产品。

相关部门将采取更主动的营销策略,组织力量拜访国内主要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并强化稳固的产销对接关系;此外,还将邀请重点销地市场的核心客商前来三亚考察生产基地,在巩固原有市场与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今年,全市将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出岛瓜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农业系统干部正积极行动,引导农户抢抓农时,迅速掀起冬季农业生产热潮,为实现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质量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绘好冬春季瓜菜“作战图”—— “稳瓜、增豆、减椒、扩菜”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14 09:24:30

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的蔬菜大棚里,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青瓜苗、茄子苗、辣椒苗等各类瓜菜幼苗在精心调配的营养土中茁壮成长,叶片油绿,充满生机。

随着季节变换,三亚即将迎来冬春季瓜菜生产的关键阶段。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实现好销售与保安全?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入和市场的稳定供应,成为当前三亚农业工作的核心。

据悉,全市冬春季瓜菜计划生产面积达16.61万亩,目标产量超过34万吨,一幅围绕冬季瓜菜转型升级的蓝图正逐步展开。

基地管理人员给菜苗浇水。

品种调优:“稳、增、减、扩”明确方向

10月的三亚,稻田完成最后一茬水稻收割后,崖州区的田洋上便掀起了新的农忙热潮。“这几年种豇豆价格不错,今年还想接着种。” 崖州区豇豆种植户林阿伯正在田间整地。

面对新的生产周期,三亚对冬季瓜菜产业做了更细致的区域规划。西部片区,尤其是崖州区,将巩固其作为豇豆主产区的地位,重点推广优质豇豆品种,以减少病虫害、提升品质;天涯区将扩大黄秋葵等优势品种的种植规模,推动瓜菜品种更新;东部片区则充分利用南繁育种基地的科研资源优势,试种并推广高产优质的瓜菜新品种。生产任务已具体分配到各区域:崖州区6.3万亩,天涯区5 万亩,海棠区与吉阳区各1.9万亩,育才生态区1.51万亩。

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三亚明确了“稳瓜、增豆、减椒、扩菜”的原则。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亚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稳定西甜瓜等传统瓜类种植面积,适时引入市场认可度高的新品种;二是增加豆类种植比重,在稳定豇豆生产的同时,适度发展四棱豆、四季豆、荷兰豆、毛豆等品种;三是审慎调减椒类种植面积,特别是泡椒、尖椒等品种,转而适度增加阳雀湖辣椒、黄灯笼椒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优质品种;四是扩大本地水芹、空心菜等水生蔬菜的种植规模,积极试种、推广茭白等新型水生蔬菜品类,丰富市场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豇豆作为重点品类,将继续全面实施“防虫网 +”绿色防控技术,打造“防虫网豇豆”安全品牌。

科技赋能:良种育苗协同推进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三亚将充分利用同纬度优异果蔬种质资源引进的政策便利,依托本地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开展苦瓜、番茄、黄灯笼椒、茄子、豇豆、茭白、西甜瓜等作物的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与示范工作。

在种苗供应方面,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育苗基地及集中育苗大户将承担工厂化育苗任务,计划每季集约化培育茄子、青瓜等优质瓜菜种苗不少于1000万株,满足当季冬春季瓜菜生产的种苗需求。这些优质种苗将以优惠价格优先供给脱贫户、监测户等群体,降低农户育苗成本与风险,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播种前,蔬菜种苗的种子需进行消毒、浸泡等预处理;播种后,要对育苗环境精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是影响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技术员林俊旭介绍,为确保幼苗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瓜菜品种和生长阶段,精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

据统计,自今年8月播种以来,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培育茄子种苗190万株、辣椒种苗12万株;预计今冬明春,将培育瓜菜种苗400万株。

工人在给茄子苗嫁接。

市场衔接:主动作为拓宽渠道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对接市场。三亚将积极鼓励“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减少种植盲目性;同时,计划借助“冬交会”等展会平台及专项促销活动,重点推介三亚的黄秋葵、玉米、新品种辣椒等优质农产品。

相关部门将采取更主动的营销策略,组织力量拜访国内主要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并强化稳固的产销对接关系;此外,还将邀请重点销地市场的核心客商前来三亚考察生产基地,在巩固原有市场与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今年,全市将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出岛瓜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农业系统干部正积极行动,引导农户抢抓农时,迅速掀起冬季农业生产热潮,为实现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质量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