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剑鱼”肆虐后的三亚,倒伏的大树横亘街头,断裂的枝杈散落满地,枯黄的落叶铺满人行道……这一切,无声诉说着自然灾害留下的创伤。8月27日,一道道跃动的迷彩绿,给这座受伤的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
当天,三亚警备区迅速组织全市1700余名民兵,并协同万宁、陵水、保亭、五指山、乐东、东方、琼中、屯昌等市县730余名驰援民兵,在全市范围内全力开展道路清障、树木扶正及灾后重建工作。截至17时,全体民兵共抢通道路149公里,清理树木及建筑残骸363吨。
崖州区民兵协力扶正倒伏树木。记者 吴英印 通讯员 吴崇伟 摄
“我们一接到任务就立刻动身,一刻都没有耽误。”早早奋战在吉阳大道的吉阳区民兵营长谭俊语气坚定,“家乡三亚受灾,我们心里不好受。但正因为这样,更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现场,民兵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人用电锯切断粗壮树干,有人用砍刀修剪细枝,还有人迅速清扫归堆、装车运走。尽管高温难耐,却没有一个人放慢手中的动作。
8时许,来自陵水黎族自治县的50名民兵已整齐列队出现在海棠区潘园村、龙江村与林旺北路上。他们手持电锯、砍刀、扫帚,顶着太阳,开始紧张而有序的清障工作。“咔嚓——轰!”一棵倒伏在路中央的大树被电锯精准分段,随后被协力抬上运输车。汗水不断滑落,迷彩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背上。
烈日下,崖州区民兵孙宁挥动着油锯,将碗口粗的残枝一一锯断。他抹去汗水,笑着说:“虽然全身湿透,但能为三亚重建尽一份力,比什么都值得!”
居住在同心家园六期的郑女士站在路边,望着忙碌的民兵身影,感慨地说:“我为生在中国而自豪!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伸出援手。他们顶着烈日修剪树枝、清扫路障,连水都顾不上喝……”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干事刘择霖在现场协调指挥,他表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三亚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坚决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保证完成任务是我们不变的承诺。”
随着一车车树枝落叶被清运,原本堵塞的道路逐渐通畅,被遮蔽的街景重新显露。阳光透过树冠投下斑驳光点,这座城市正在迅速恢复。
在海棠区,林旺大道部分人行道和绿化带因树木倒伏、杂物堆积严重影响通行。区人武部组织310名民兵,分组切割倒木、清理垃圾、疏通管道,全力恢复道路畅通。
吉阳区人武部集结480余名民兵,分赴13个受灾点位协同推进清障。在任务最重的吉阳大道,民兵与环卫工人组成攻坚小队,在公安干警配合下清理树枝、清扫路面、排查隐患,至中午时该路段交通与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天涯区人武部出动450名民兵,在三亚湾路段分组作业,一上午抢通道路18公里,清理垃圾55吨。应急连及西岛女子民兵连共50人支援西岛社区,与社区、公安、消防共同清理环岛主干道5公里、清运垃圾3吨,显著改善区域环境。
在崖州区,重点围绕受损学校周边开展清障。区人武部组织290余名民兵,分工处理倒伏树木,谨慎清理缠绕电线和深扎树根,保障道路与设施完好,为新学期开学筑牢安全基础。
“迷彩”涌动处,灾痕渐褪;党旗所指地,家园恢复。民兵们用汗水书写担当,用行动兑现誓言,助力三亚在风雨后恢复美丽。
原标题:
2400余名民兵奋战在台风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
“迷彩”攻坚 三亚焕新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吴英印 通讯员 王明博 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