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园健康防线 三亚全域织密卫生防护网
守护家园健康防线 三亚全域织密卫生防护网

台风“剑鱼”过境后的三亚,阳光重新洒满鹿城,街头巷尾,消杀喷雾器的嗡鸣、清淤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防疫、消杀人员各司其职、步履不停,用科学专业、细致入微的行动,与细菌较劲、同蚊虫赛跑,全方位织密台风过后的公共卫生防护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应急队伍下沉一线

筑牢防疫“安全线”

水井使用情况、家禽死亡情况、安置点情况……8月25日,由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的5支防疫应急队分赴各区(育才生态区)一线开展工作。40名队员中,16名党员佩戴党员徽章冲锋在前。一支支应急队如同流动的防疫哨所,队员们重点深入学校、养老院、大型生活小区及部分农村地区,对二次供水水质开展全方位监测评估,对公共生活环境开展清洁消杀。

“台风过后,积水滞留、环境潮湿,容易滋生细菌、蚊虫,登革热、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风险升高,我们得把风险点一个个排查到位。”队员们一边记录监测数据,一边向当地居民讲解灾后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公共用水等安全防护知识要点。

与此同时,全市各医疗机构持续强化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监测,官方渠道不断更新发布灾后健康提示,从专业指导到民生提醒,筑牢覆盖监测、防控、宣教的防疫“安全线”。

宣传入户暖人心

织密健康“防护网”

“阿婆,您看这个图,生水不能直接喝。”8月25日,天涯区工作人员敲开居民符阿婆的家门,递上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面对面开展台风灾后环境卫生整治动员,细致讲解防疫防病及食品、饮用水安全知识,让群众在闲聊家常中掌握卫生防护要点……当天,这样的入户宣传在天涯区50余户家庭展开,宣传栏里的防蚊知识海报、朋友圈里的防疫小贴士,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宣传网。

在吉阳区的安置点,防疫宣传紧锣密鼓。疾控工作人员分组前往18个人数较为集中的安置点,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重点提醒群众注意饮食卫生、防范蚊虫叮咬,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当天共发放《水灾灾后防病知识》折页600余份,让“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理念深入居民心中。

崖州区采取“线下讲座+线上推送”的模式,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安置点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及讲座,覆盖居民1000人次;同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防疫知识,阅读量破万,让防疫信息触达更多群众。海棠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则走进村庄,向村民反复强调不喝生水、做好家庭清洁、身体不适及时就医等知识,用朴实话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全域消杀无死角

守护家园“洁净色”

“积水点容易滋生蚊子幼虫……”8月26日,吉阳区病媒生物防制员符亚祝和同事们背着沉甸甸的药剂桶,深入中廖村、南岛社区、芭蕉村等点位对积水处、绿化带、垃圾箱等进行细致喷洒,确保药剂覆盖每个角落。

针对台风后可能出现的垃圾清运缓慢、易滋生“四害”等问题,三亚市委精神文明爱卫办积极部署,组织各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脏乱差区域和垃圾中转站、废品收购站、公共厕所、绿化带以及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环境消杀工作。专业人员迅速行动,奔赴各个重点区域,用实干守护家园健康。

在天涯区的临时生活垃圾堆积点、绿化带、下水道、积水处等重点场所,38名病媒生物防制员分工协作,有的配比药剂,有的操作喷雾器,在5个村(社区)精准投放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药剂。

吉阳区的商品街社区、东岸社区等区域,工作人员操作常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轮番消毒,同时将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二氧化氯消毒剂按科学比例精准配比,随着喷雾器的喷洒渗透到约7.1万平方米的各个角落;另有60余人开展消杀作业,覆盖面积37.8万平方米。

崖州区的梅西村、南滨社区等地,工作人员沿着绿化带、排水系统、垃圾收集点系统细致作业,约22.6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得到消杀;海棠区针对公共区域、垃圾收集点、受淹房屋及积水退去后的场所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杀工作,切实守护好居民的健康防线。

8月27日,全市出动专业消杀人员300多人次,让400多万平方米区域重焕“洁净”本色;同时,组织8900多人开展台风灾后爱国卫生运动,清理蚊媒滋生地7500多处,清理卫生死角5300多处,清除垃圾1500多吨……这些数字背后,是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是三亚从“风雨过后”到“整洁健康”的坚守,为百姓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8-27 09:5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6 10:4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6 10:3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6 08: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4 06:5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3 03:31
来源:三亚新闻网
守护家园健康防线 三亚全域织密卫生防护网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8 07:22:09

台风“剑鱼”过境后的三亚,阳光重新洒满鹿城,街头巷尾,消杀喷雾器的嗡鸣、清淤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防疫、消杀人员各司其职、步履不停,用科学专业、细致入微的行动,与细菌较劲、同蚊虫赛跑,全方位织密台风过后的公共卫生防护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应急队伍下沉一线

筑牢防疫“安全线”

水井使用情况、家禽死亡情况、安置点情况……8月25日,由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的5支防疫应急队分赴各区(育才生态区)一线开展工作。40名队员中,16名党员佩戴党员徽章冲锋在前。一支支应急队如同流动的防疫哨所,队员们重点深入学校、养老院、大型生活小区及部分农村地区,对二次供水水质开展全方位监测评估,对公共生活环境开展清洁消杀。

“台风过后,积水滞留、环境潮湿,容易滋生细菌、蚊虫,登革热、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风险升高,我们得把风险点一个个排查到位。”队员们一边记录监测数据,一边向当地居民讲解灾后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公共用水等安全防护知识要点。

与此同时,全市各医疗机构持续强化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监测,官方渠道不断更新发布灾后健康提示,从专业指导到民生提醒,筑牢覆盖监测、防控、宣教的防疫“安全线”。

宣传入户暖人心

织密健康“防护网”

“阿婆,您看这个图,生水不能直接喝。”8月25日,天涯区工作人员敲开居民符阿婆的家门,递上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面对面开展台风灾后环境卫生整治动员,细致讲解防疫防病及食品、饮用水安全知识,让群众在闲聊家常中掌握卫生防护要点……当天,这样的入户宣传在天涯区50余户家庭展开,宣传栏里的防蚊知识海报、朋友圈里的防疫小贴士,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宣传网。

在吉阳区的安置点,防疫宣传紧锣密鼓。疾控工作人员分组前往18个人数较为集中的安置点,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重点提醒群众注意饮食卫生、防范蚊虫叮咬,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当天共发放《水灾灾后防病知识》折页600余份,让“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理念深入居民心中。

崖州区采取“线下讲座+线上推送”的模式,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安置点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及讲座,覆盖居民1000人次;同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防疫知识,阅读量破万,让防疫信息触达更多群众。海棠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则走进村庄,向村民反复强调不喝生水、做好家庭清洁、身体不适及时就医等知识,用朴实话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全域消杀无死角

守护家园“洁净色”

“积水点容易滋生蚊子幼虫……”8月26日,吉阳区病媒生物防制员符亚祝和同事们背着沉甸甸的药剂桶,深入中廖村、南岛社区、芭蕉村等点位对积水处、绿化带、垃圾箱等进行细致喷洒,确保药剂覆盖每个角落。

针对台风后可能出现的垃圾清运缓慢、易滋生“四害”等问题,三亚市委精神文明爱卫办积极部署,组织各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脏乱差区域和垃圾中转站、废品收购站、公共厕所、绿化带以及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环境消杀工作。专业人员迅速行动,奔赴各个重点区域,用实干守护家园健康。

在天涯区的临时生活垃圾堆积点、绿化带、下水道、积水处等重点场所,38名病媒生物防制员分工协作,有的配比药剂,有的操作喷雾器,在5个村(社区)精准投放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药剂。

吉阳区的商品街社区、东岸社区等区域,工作人员操作常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轮番消毒,同时将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二氧化氯消毒剂按科学比例精准配比,随着喷雾器的喷洒渗透到约7.1万平方米的各个角落;另有60余人开展消杀作业,覆盖面积37.8万平方米。

崖州区的梅西村、南滨社区等地,工作人员沿着绿化带、排水系统、垃圾收集点系统细致作业,约22.6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得到消杀;海棠区针对公共区域、垃圾收集点、受淹房屋及积水退去后的场所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杀工作,切实守护好居民的健康防线。

8月27日,全市出动专业消杀人员300多人次,让400多万平方米区域重焕“洁净”本色;同时,组织8900多人开展台风灾后爱国卫生运动,清理蚊媒滋生地7500多处,清理卫生死角5300多处,清除垃圾1500多吨……这些数字背后,是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是三亚从“风雨过后”到“整洁健康”的坚守,为百姓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