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红树林保护:跨境生态治理的“中国样本”
三亚红树林保护:跨境生态治理的“中国样本”

在全球生态保护的大棋盘上,红树林保护举足轻重。作为我国红树林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域,三亚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国际合作行动,成为“跨境生态治理”的生动范例,为世界贡献独特的中国经验。

郁郁葱葱的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

三亚的红树林保护起步于对资源的精准摸底——全面开展红树林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和更新调查,掌握红树林分布、面积、生长状况等一手资料。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间,三亚红树林面积从239.71公顷增至258.69公顷,增长态势显著。

科学修复是三亚红树林保护的关键。针对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干扰等问题,三亚实施多项生态修复工程。在铁炉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中,清理外来红树物种44.897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面积29.1952公顷;海棠河外来植物防治与红树林湿地恢复项目,清理外来红树物种21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面积122.2公顷。这些项目通过清除拉关木、无瓣海桑等外来物种,补种本土红树林品种,重建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群落,不仅增加了红树林面积,更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态问题无国界。三亚积极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搭建起跨境生态治理的桥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红树林保护项目,从生态监测、修复技术到社区参与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的红树林保护模式;与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携手,举办红树林保护研讨会,邀请国际专家分享经验,促进技术合作与理念深度交流。

2024年,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教学点,这是三亚红树林保护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标志。以此为平台,三亚向全球学员展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实践,包括科学的种植技术、生态监测体系、社区参与模式等,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跨境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责任,更需要公众参与。三亚创新“生态+教育”模式,将红树林保护融入自然教育体系。依托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开展公益自然教育课程,向市民游客普及红树林生态知识。通过组织观鸟、湿地徒步、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红树林魅力,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结合“世界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点,三亚开展大规模专题宣传和培训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摄影展、组织志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红树林价值和保护意义。如今,越来越多市民游客自发成为红树林保护志愿者,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文  陈聪聪/图

责任编辑:黄盛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8-21 09: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1 06:5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1 06:5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0 08: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0 08: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0 08: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红树林保护:跨境生态治理的“中国样本”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3 03:26:07

在全球生态保护的大棋盘上,红树林保护举足轻重。作为我国红树林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域,三亚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国际合作行动,成为“跨境生态治理”的生动范例,为世界贡献独特的中国经验。

郁郁葱葱的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

三亚的红树林保护起步于对资源的精准摸底——全面开展红树林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和更新调查,掌握红树林分布、面积、生长状况等一手资料。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间,三亚红树林面积从239.71公顷增至258.69公顷,增长态势显著。

科学修复是三亚红树林保护的关键。针对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干扰等问题,三亚实施多项生态修复工程。在铁炉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中,清理外来红树物种44.897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面积29.1952公顷;海棠河外来植物防治与红树林湿地恢复项目,清理外来红树物种21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面积122.2公顷。这些项目通过清除拉关木、无瓣海桑等外来物种,补种本土红树林品种,重建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群落,不仅增加了红树林面积,更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态问题无国界。三亚积极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搭建起跨境生态治理的桥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红树林保护项目,从生态监测、修复技术到社区参与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的红树林保护模式;与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携手,举办红树林保护研讨会,邀请国际专家分享经验,促进技术合作与理念深度交流。

2024年,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教学点,这是三亚红树林保护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标志。以此为平台,三亚向全球学员展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实践,包括科学的种植技术、生态监测体系、社区参与模式等,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跨境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责任,更需要公众参与。三亚创新“生态+教育”模式,将红树林保护融入自然教育体系。依托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开展公益自然教育课程,向市民游客普及红树林生态知识。通过组织观鸟、湿地徒步、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红树林魅力,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结合“世界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点,三亚开展大规模专题宣传和培训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摄影展、组织志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红树林价值和保护意义。如今,越来越多市民游客自发成为红树林保护志愿者,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文  陈聪聪/图

责任编辑:黄盛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