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在三亚鸿港市场门口,车主陈先生因车辆违停接到执法人员的挪车电话,“他们不仅讲清违停危害,还主动提供停车场信息,这种‘先教育后服务’的方式,让人心里暖暖的。”
这种“管理思维”到“服务理念”的转变,源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作风转变破题,“把群众的需求当成家事”的理念更新。推行“首违不罚”“轻违轻罚”制度,通过柔性执法、精准服务、一线解难等措施,既维护秩序,又解决广大群众的实际困难,推动城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执法人员顶着烈日帮我们规范安全标识,还协调解决设备存放难题。”三亚伊涛潜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回头客多了,营收同比也增加了。”这种“监管+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擦亮了三亚“潜水旅游”金字招牌。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开展潜水市场“利剑行动”,建立“约谈-取证-惩处”监管体系,针对非法潜水商家冒充正规企业、低价诱导消费等问题,组织涉海企业约谈提醒会,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我们既要当好‘监管者’,更要做好‘服务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丁红涛说。
休渔期间,针对渔民急难愁盼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创新“船头工作法”,将办公点设在港区,通过“现场沟通”“船头办公”精准对接渔民需求。同时,提供政策咨询、应急救助协调、法律援助等服务。今年6月份,台风“蝴蝶”来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接到渔民求救信息后,立即协调港门海岸派出所、市农业农村局等多方力量,将渔民安全转移至码头,并安排联系好的救护车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整个过程争分夺秒。一句“我就在你身边”,成为遇险渔民的定心丸。
这种角色转变的背后,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把渔民当家人”的作风深化——通过建立渔民需求清单、服务台账,将管理职能转化为民生服务,通过“一线工作法”,让渔民感受到执法部门的温度。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