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天涯区抱前村的槟榔林间,两架无人机轻盈穿梭,精准悬停于树冠上空,喷洒出细密的药雾。这是三亚市林业局正在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利用无人机飞防技术,对受椰心叶甲侵害的槟榔林开展精准、高效的统防统治,为抱前村槟榔产业披上科技“防护甲”。
工作人员将调配好的药剂注入无人机中。
“虫子钻进心叶,树就黄了、枯了,心里急啊!”村民符大哥指着受损的槟榔树,眉头紧锁。椰心叶甲是槟榔树的“头号杀手”,其幼虫钻进心叶,会导致树冠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槟榔的产量。抱前村地处丘陵山地,地形起伏、道路难行,村民背着药筒难以攀爬至高处喷药,只能眼睁睁看着槟榔树受损,经济利益遭受威胁。
为解决这一民生痛点,保护村民“钱袋子”,市林业局主动作为,引入现代植保手段——无人机飞防技术。相关专家介绍,无人机飞防在效率、精准度、安全性和地形适应性上全面超越人工喷防。传统人工防治使用机动背负式喷雾器,效率低下且“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成本浪费大。而一台大疆3WWDZ - U70A无人机单次可承载药水70升,日均作业面积达260亩至3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方式的百倍以上。
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
不仅如此,无人机还通过精准的航线规划和变量喷洒技术,使药液均匀地喷洒在叶面上。数据显示,其用水量仅为传统方式的1/60,农药利用率提高30%至40%,真正实现了节水节药、绿色环保。本次飞防作业分两次进行,单次覆盖面积1830亩,预计用时4天。得益于车载充电器对两块电池的高效轮替以及附近取水便利,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35亩至40亩。
更让村民安心的是飞防背后的科学“良方”。工作人员根据抱前村槟榔树主要病虫害及当前开花坐果的关键物候期,精心混配药剂。噻虫·高氯氟与甲维·虫螨腈联用,通过胃毒和触杀双重作用精准剿灭椰心叶甲、介壳虫、蚜虫等;飞防助剂不仅能增强药液的渗透与附着,还能通过叶面补充氨基酸与中微量元素,保花又保果。
作业现场,飞防工作人员与村委会、林管员和众多村民互留联系方式,结成紧密的“服务网”。后续将通过电话和实地回访及时收集村民反馈,定期深入林地观察槟榔树的长势恢复情况。同时,联合第三方专家团队科学严谨地开展虫口密度调查,面对面向村民传授槟榔树水肥管理技术,帮助他们从根基上增强树势、提升抗病虫能力,为增产增收筑牢基础。
“以前人工打药又累又慢,效果还不好。无人机飞几分钟,顶得上我们干半天,而且药打得又匀又快,效果也好,看着就安心!”网格员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科技“翅膀”带来的不仅是高效防治,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守护好每一棵槟榔树,就是守护村民致富的希望。此次无人机飞防,是我们运用科技手段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我们将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村民,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 梅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