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果渐渐成熟了,再过几天就能采摘。”在育才生态区马脚村的一处榴莲蜜基地里,60亩榴莲蜜迎来丰收季。
基地里,一棵棵树上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香甜味道。这里种植的“奶白”榴莲蜜,正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7月1日,在育才生态区马脚村榴莲蜜生产基地内,工人正在采摘榴莲蜜。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琪成 摄
十余年打磨,“奶白”品种脱颖而出
“这个品种叫‘奶白’榴莲蜜,是干苞的,甜度为32-34度。”
踏入基地,榴莲蜜果实挂满枝头,诱人的香气随风飘散。基地负责人曾祖谢热情迎接,介绍“奶白”榴莲蜜的引进历程。
2008年,曾祖谢从10多个榴莲蜜品种中精挑细选,引种了如今的“奶白”品种。
“最初只是试种,没想到能培育出这么稳定的品种。”曾祖谢感慨道。经过十余年悉心选育,最终筛选出最适合三亚北部山区种植的品种——“奶白”榴莲蜜。这个海南干苞型主栽品种,凭借香糯甜的口感、抗风性强的特性以及耐运输(货架期3-5天)的优势,在众多品种中脱颖而出。
此外,“奶白”榴莲蜜还具有果实甜度高、果型大小适中、适合市场销售、易于剥食及营养丰富等特点。
“地处北纬18度的三亚,无论是温度还是气候都符合榴莲蜜的生长需求,榴莲蜜的采收期也比较长,从6月开始一直收到9月。”曾祖谢介绍,海南独特的气候让一年两造成为可能,反季果12月至次年3月上市,正季果6月至9月上市,这种时间差形成了市场优势。
反季上市,抢占高端市场先机
“我们的产品6月初就已经陆续上市,目前地头价格每斤15元到18元,7月将迎来集中上市。”曾祖谢介绍,有来自广东的客商提前一个月联系洽谈,下了上千斤订单。
市场的热烈反响,是对“奶白”榴莲蜜品质的高度认可。在北上广等地区,它备受青睐,产品定位高端市场,采用订单模式供应。
“近几年,我们的业务已拓展到全国,产品供不应求。”曾祖谢说,“奶白”榴莲蜜正常季节售价为每斤15元至18元,反季节时每斤可达23元至25元。
“从当前来看,我们的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曾祖谢透露,客户下单后3到4天就能收到树上成熟的果实。
“粗放管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自6月采摘期开始,基地已采收榴莲蜜2万余斤,全年预计超20万斤。目前基地种植1300余株,单株年产量400斤,单株产值可达8000元。
可观的产量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我们平时采摘会雇20至30名村民来帮忙,每天给他们180到2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曾祖谢说。
村民黎海涛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在基地负责疏果和采摘,还学到了种植技术。“这几年效益好,我也开始育苗,准备种1000多株。”黎海涛笑着说,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奶白”榴莲蜜不仅经济效益显著,种植管理技术也相对简单,普通民众也能轻松掌握。这让曾祖谢看到了更大的发展潜力,今年该基地与马脚村进行合作,向其提供优质的嫁接苗。
此外,村民还可将种植“奶白”榴莲蜜作为庭院经济发展,既美化家门口又拓宽致富门路。
“我们基地面积有限,需要扩大品种规模,发动村民种植是个好办法。种植门槛低,水和肥料管够就行,病虫害也少。”曾祖谢说,目前,马脚村村集体已发展50亩土地用于种植“奶白”榴莲蜜。
“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产业壮大后再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共同踏上致富路。”曾祖谢说,通过提供种苗培育、技术管理、销售物流一条龙服务,为农户“兜底”,让他们吃上“定心丸”。
对于未来发展,曾祖谢有着清晰的规划。以“奶白”品种打造区域品牌,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联合海南省农科院推进出口认证、开拓海外市场,不仅要甜了消费者的味蕾,更要暖了村民的心窝。
站在硕果累累的果园里,曾祖谢信心满满:乡村振兴关键要有好产业,要让“奶白”榴莲蜜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果”。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