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翩然而至。作为节日重要习俗,端午食粽承载着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粽,古称“粽籺”,如今已衍生出南北各异的风味,从口味上划分,咸粽与甜粽两大阵营各有拥趸。记者结合“食安中国”权威信息,为大家梳理吃粽子的关键细节。
控制食量搭配有道:粽子以糯米为主料,黏性大不易消化。建议成年人一次食用1~2个50克左右的小型粽子,馅料丰富的肉粽、蛋黄粽更要酌情减量。食用时,可搭配芹菜、西兰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促进肠道蠕动,佐以葡萄、苹果等清爽水果解腻,再配上绿茶、薄荷茶等清淡茶饮助消化,同时要远离高糖饮料与油炸食品,减轻肠胃负担。此外,午餐时段是吃粽子的黄金时间,经过一下午的活动更利于消化,而晚上肠胃消化功能减弱,应尽量避免食用,以防积食影响睡眠。
特定人群谨慎食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过量食用粽子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胃肠道病患者,因粽子蒸熟后产生的胶性物质会增加消化酶负荷,而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糖尿病患者食用粽子可能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老年人肠胃功能衰退、儿童肠胃发育不完善,粽子的黏性易引发消化不良,这些人群要少量食用,且儿童进食时要有家人全程看护。
食粽过量科学应对:若不慎食用过量,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情况也无需担忧。饭后半小时,可进行散步等舒缓运动促进消化,但切忌剧烈运动;饮用山楂水、酸奶等助消化食物,山楂能消食化积,酸奶中的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如脾胃虚弱食积选健胃消食片,饮食积滞用消食健胃片,消化功能差者适合服用消化酶片。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