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离岛免税购物累计销售金额突破千亿元大关!
……
发展浪潮奔涌,三亚形象日新。
“十四五”以来,三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抢抓新机遇,拓展新空间,激荡新动力,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步履坚实,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这五年,是极具挑战又成果丰硕的五年。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三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十四五”时期,三亚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攀升,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三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5.6亿元。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源于三次产业的齐头并进。
四季如春,是三亚的天然禀赋,更是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底气。这五年,“三亚芒果”“三亚莲雾”“三亚甜瓜”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畅销国内外,黄晶果、手指柠檬、燕窝果等“新奇特优”果蔬种植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无农不稳,农业农村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三亚立足地理气候优势,依托南繁科技支撑,围绕“高效、优质、生态”目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本地化种植,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1年的37762元提升至2024年的41540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的根基愈发坚实。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三亚发展工业不贪大求全,而是聚焦特色、精准发力。
2020年,紫金矿业集团看中天涯区毗邻机场、港口的区位优势和海南“原产地规则”政策红利,与三亚携手打造千亿级金谷珠宝产业园。2024年,天涯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0%,其中紫金黄金科技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32.4%,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吉阳区南丁北片区,蓝带啤酒三亚数字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8月投入试运营。作为海南首个高端啤酒制造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啤酒酿造、观光休闲、消费体验于一体的行业标杆,推动传统工业向“工业+文旅”融合转型,勾勒出新型工业化的未来图景。
作为支柱产业,三亚旅游业在过去五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三亚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国际吸引力。
如今,游客来三亚,不再只是看海。亚特兰蒂斯的水世界和“失落的空间”水族馆,成为家庭游的爆款;蜈支洲岛凭借成熟的潜水、摩托艇等水上项目,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而遍布乡村的特色民宿,则让游客能体验椰林下的田园生活。从“看海”到“玩海”,再到“全域体验”,三亚旅游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
随着自贸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现代服务业在三亚焕发新机。在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等政策吸引下,一批私募基金落户三亚,带来了资本活水。各类高端会展、专业论坛接连举办,带动酒店、餐饮等行业协同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速成型。
向“新”而行,培育发展新动能
今天的三亚,正向“新”而行、向“新”而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新动能、新引擎不断涌现。
以创新为引领,提升经济发展“含新量”——
南山港内,科考船鸣笛启航,奔赴深蓝;实验室内,高通量核酸检测仪高速运转,农作物新材料的选育正在加快;研学谷里,“海南专项”学子勤学苦读,海洋强国、种业报国有了更多的新生力量……这里是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一片仅26平方公里的热土,却聚集了超过1.2万家企业、2.8万名各类人才,深耕深海、种业等未来赛道。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新态势,三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已建成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以及10个院士工作站,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队”落户。
以数字为引擎,提升经济发展“含智量”——
三亚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数字贸易、数字服务、数字文旅、数字基建”四大方向,围绕“创新、赋能、扩容”持续发力,为数字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沃土。2023年,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2025年9月再传喜讯:三亚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随着5G网络、千兆光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亚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根基更加牢固。传统产业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转型,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以绿色为底色,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2024年12月16日,三亚华能南山电厂,全国首台GVPI技术500MW级全氢冷发电机在该电厂气电扩建项目主厂房内成功安装就位、顺利“安家”。新机器点亮工厂,发电变得更加节能、更加绿色。
紫金黄金产业园同样是绿色转型的典范。入驻三亚金谷珠宝产业园两年多来,园区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废气、废水排放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废水实现百分百循环利用。2024年,园区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成为海南工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三亚坚持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核心,强化技术创新与示范引领,系统推进节能减排,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协同发力,“三驾马车”稳健前行
纵观三亚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共同驱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2.3亿元的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2023年7月,基坑工程开工;
2024年12月,主体基础底板全面施工;
2025年10月,屋面钢结构顺利合拢。
据项目负责人潘洪礼介绍,该项目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竣工。项目建设每推进一步,有效投资就扩大一分,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近年来,三亚深入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掀起“大招商、招大商”和“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持续夯实发展根基。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这五年,三亚持续出台促消费政策,开展多主题、多领域促销活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从餐饮到汽车,从传统零售到新兴业态,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品质化发展态势。
依托离岛免税、跨境电商、“零关税”等政策,三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免税购物天堂”。目前,三亚海旅免税城、中服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公园、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形成“四店争鸣”、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让游客畅享“边旅游、边购物”的便捷体验。
“以前总想着出国买免税品,现在在三亚就能买到心仪的进口品牌,价格优惠、选择多样,太方便了!”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感慨道。
各免税主体紧扣消费需求,通过加大促销力度、拓宽消费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优化服务。叠加政府消费券,旅客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离岛免税市场持续升温。
出口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三亚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发展迈上新台阶。
红色的火龙果、香气独特的芒果酒、熟透的树上熟芒果……一批批三亚特色农产品经过严格检疫,高效通关,抢“鲜”出海,在国际市场开辟新天地。
在三亚福返芒果(总部)包装车间,一箱箱精品芒果整装待发。自2017年首次实现直接出口,八年来,三亚芒果畅销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口碑载道。
三亚莲雾自2023年首次成功出口加拿大后,迅速成为海南水果出口的“常客”,目前已进入温哥华、迪拜等北美和中东高端市场。
海南希源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研发的芒果冰淇淋产品,采用先进液氮锁鲜工艺,完美保留鲜果的天然香味与营养。相关产品已完成出口备案,蓄势待发,预示着更多“三亚造”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全球……
如今,放眼鹿城大地,一幅幅发展蓝图化为现实,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产业结构从“单核驱动”迈向“多元并举”,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五年的砥砺奋进,为三亚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昂扬的精神力量。面向未来,三亚必将在南海之滨继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华章。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少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