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10月15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符府 实习生 刘奕杉)近年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扎实推动全市各单位“树品牌、亮成效”,以好的经验做法强化部门间学习互鉴、凝聚共识;以亮眼的工作成效让广大群众看到新变化、新面貌。
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指导下,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以党建为引领,搭建起“一套制度体系、多方合作联动、多类宣传阵地”的营商环境“大宣传”机制,持续提升三亚营商“金口碑”,实现宣传推广有质量、有声量,不断提升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对三亚营商环境优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健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
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宣传质效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营商环境优化宣传作为落实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宣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该局加强信息收集统筹队伍建设。各科室明确1名信息员,组建专项工作群,围绕政策宣传、企业服务、审批改革、信用建设等关键领域,常态化收集、整理、报送相关宣传素材,确保为宣传工作及时、准确、全面提供优质“原料”。
该局还印发《新闻宣传工作制度(试行)》,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工作机制,切实把好政治关、内容关和质量关。此外,将宣传工作纳入本单位考核体系,定期通报宣传稿件报送情况,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提升宣传稿件内容质量与传播效能。
好的机制催生出好的效果。今年上半年,“三亚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共发布稿件413篇,原创稿件占比70.2%。其中,《三亚市政务服务中心6个分中心设立揭牌,开启便民新篇章》极具时效性、传播性,且内容紧密关联市民及企业高频办事需求;《Oi!“信用+咖啡”又有福利了!》不仅介绍了群众申请优惠的流程,也凸显了政策落地带来的民生福利,展现了信用场景建设成效。
强化内外联动上下协同
构建大宣传工作新格局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资源整合、协同联动中的核心作用,打造“内外联动、上下协同”的宣传体系。
该局联动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大社区、各分中心党组织,建立宣传协作机制,共享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联合开展政策宣传、党建活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互通、内容互补,凝聚宣传合力。
该局还健全“1+N”党建协作传播网络。以党员宣传骨干为联络专员,依托“1名信息统筹专员+N家合作媒体”的协同模式,搭建覆盖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及重点新媒体平台的联络矩阵,通过定期沟通、线索共享、选题共商等方式,强化日常联动与深度协作,推动宣传稿件实现从“单一发布”到“多元扩散”、从“单向传播”到“辐射延伸”的转变。该局联动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财经报等央媒,通过全平台矩阵宣传,多维度展现三亚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与成效;主动对接省、市等主流媒体,邀请其对三亚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采访报道,推介经验做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今年上半年,该局原创宣传稿件共被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日报网、海南日报、南海网、三亚日报等45家平台宣传报道233次。
深化线上线下融会贯通
搭起政企民沟通“连心桥”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巩固和拓展线上线下宣传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惠企政策和便民举措直达基层、深入人心。
线上加强多类平台建设。发挥微信公众号主阵地作用,通过“三亚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一鹿快办|三亚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三亚12345”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自贸港政策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同时,拓展政务视频号传播渠道,开通“三亚营商环境”视频号,聚焦政策解读、政务服务事项、信用推广等内容,精心制作宣传视频;开通“三亚营商直播间”,围绕企业开办、京东政务商铺、“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主题进行直播推广,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线下方面,该局强化政务服务大厅宣传覆盖,通过电子屏、查询机等载体,动态更新政策解读和服务信息。此外,结合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面对面宣传,搭建起政企民沟通的“连心桥”;借助宣传手册、展板、宣传栏等静态载体提供指引,并结合咨询台、窗口标识及主题展区强化场景化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在全国首创上线“政企约见平台”,让企业群众可“点单式”选择约见全市47家单位共320个责任科室的干部。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收到约见工单262单,企业群众已顺利约见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206次,反映问题、咨询政策,涉及工程建设、行政审批、资质申请、纠纷解决等多领域,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