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正在为参加香港至海南帆船赛的参赛队员办理通关手续(资料图)。李少云 丛高 摄
7月29日,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联检大厅秩序井然。马绍尔群岛籍钻井平台“亚马逊”的换班人员正有序候检,执勤民警蓝哲俊高声提醒:“请准备好证件,核对后大家即可登船。”
“现在通过‘海易办’平台可随时办理边检许可,钻井平台人员换班更方便省时。”凯旋船舶代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借助海南省政务服务平台“海易办”的边检服务管理综合系统,企业可线上一次性提交材料,审核流程大幅精简。
近年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向纵深推进,三亚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三亚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以下简称“三亚边检站”)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协同联动为抓手,在邮轮监管、游艇服务、特色农产品出口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保障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系列管理举措落地见效,推动三亚邮轮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三亚接待境外始发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5.46万人次,跃居全国首位;访问港及母港旅客总吞吐量5.92万人次,跻身全国第五,创下近十年最佳成绩。今年6月,国际邮轮巨头丽星邮轮宣布,旗下“领航星”号将于今秋开启中国内地首航,并将三亚作为内地首个挂靠访问港——此举将显著提升三亚邮轮港国际化运营能力。
三亚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成皓介绍,为匹配邮轮产业高速发展,该站创新推出“大型邮轮快速通关法”,加大口岸智能化查验设施投入,研发设计了全省邮轮管控系统。该系统集指挥调度、勤务组织等功能于一体,高效保障邮轮母港、挂靠港、海上游等各类勤务,为国际邮轮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与此同时,为助力游艇产业发展,三亚边检站不断创新游艇监管机制和通关模式,先后推出“外籍游艇出海便利政策”、境外游艇“网格链式”管理模式等措施,简化境外游艇省内移泊手续,全面优化游艇出海申报流程,真正让境外游艇在三亚“进得来、游得动、留得住”。该站自主研发的智慧游艇管控系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定位、人脸识别、AR全景鹰眼等前沿技术,构建起游艇出海轨迹“全线可管”、在港离港状态“全线可控”、进出港区人员信息“全线可查”的管控机制,在优化勤务模式的同时,提升了口岸限定区域管理能力。
便利通关的红利不仅惠及邮轮游艇,更滋养着“蓝色粮仓”。章雄鱼苗作为海南特色产品,年出口量约占全国七成,对时效要求极高。“边检一次性办结手续,实现‘即装即走’,鱼苗存活率大大提升,为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三亚添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翁育娟透露,今年三亚边检站已保障28艘次外籍鱼苗船通关,出口章雄鱼苗184.3万尾,货值5794.5万元。
“这类鱼苗经济价值高,但对水温、水质极为敏感,装卸效率与运输时长直接关乎存活率。”成皓介绍,为减少鱼苗船通关等待时间,三亚边检站创新构建“全链条护航”服务体系:通过“无纸化申报”提前24小时完成船舶资料数字化核验,将办检和监管窗口前移至鱼苗装卸点,并加强与海关、海事等部门联动协作,为鱼苗船提供全天候“一站式”通关服务,确保船舶到港即作业、离港零延时。
从国际邮轮的纷至沓来,到游艇码头的千帆竞发,三亚口岸正加速打造现代化智慧口岸枢纽,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澎湃动力。接下来,三亚边检站将持续以科技赋能提升通关效率,以政策创新激发产业动能,以科技强警筑牢安全防线,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历史性进程中找准定位、服务大局,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贡献边检力量。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少云)
原标题:
科技赋能 机制创新 协同联动
三亚口岸通关提速
助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