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如做人,既要守得住本味,也要不断创新。”在海南东榕餐饮有限公司亚龙湾东榕美食广场的厨房里,蔡青松手持锅铲,眼神专注。灶台的火光映照着他额头的汗珠,也映照着他16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热爱。这位行政总厨从学徒成长为海南“最美农民工”,再到“全国劳动模范”,用匠心与创新让一道道别具创意的琼菜在全国重点烹饪赛事的舞台上飘香四溢。
蔡青松在烹饪美食。 胡拥军 摄
1989年,蔡青松出生于海南定安的一个农村家庭,在儿时的记忆中,奶奶总是在厨房里忙活,捞叶炒鸡肉、猪脚饭是她的拿手好菜,起锅颠勺飘出阵阵清香,让那些家常便饭成为他记忆中最难忘的味道。7岁的他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跟着奶奶学做饭,初中时便接过家里的 “掌勺权”,一颗专研烹饪的种子悄然种下。
“让我更坚定从事厨师这一行,要从一次经历说起。”2009年,刚从海南省商业学校烹饪专业毕业的蔡青松,在琼海博鳌一家酒店学习粤菜时,恰逢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能为年会欢迎宴会服务,让他倍感荣幸。透过门缝看着佳肴上桌,17岁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总有一天,国宴上也要有自己烹饪的菜。
方向清则信心强,目标明则动力足。自此,蔡青松苦练基本功,别人休息他仍在练习,一刻也不敢放松。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蔡青松被提拔为炒锅主管,同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有位外国贵宾想品尝海南特色主食,临时接到任务的他别出新意地烹饪了一道“捞叶海鲜炒饭”赢得赞誉,更坚定了他将琼菜发扬光大的决心。
为做好琼菜,蔡青松每年两次环岛,跑遍海南各市县,拜访当地琼菜大厨学艺,摸清各地食材特点,脑子里存下一张“海南食材地图”。他说,琼菜以海南特产为原料,讲究鲜活与原汁原味,兼具甜酸辣咸的多样口感,但外省游客可能不适应,因此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留本土特色,也要兼顾大众口味。
“比如海南文昌鸡,传统做法是白斩,我们创新推出‘无骨风沙鸡’,腌制加烤制让味道更鲜。”他还分享了“兴隆胡椒焗东山羊”等创新菜,将羊肉的鲜美与胡椒的香气完美融合。
蔡青松在烹饪创新中不断寻找灵感。他曾尝试以新颖方式烹制四角豆,却遇到了摆盘难题。直到从餐厅窗外山景中获得灵感,将其摆成山峰形状,既美观又富有创意。
多年来,蔡青松研制出红油牛杂煲、红豆扣肉等50余种新式琼菜,既保留了琼菜原有的鲜美风味,又融入了多样化的烹饪技艺。他还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琼菜技艺,通过授课收徒传承技艺。
凭借“敢做梦、敢追梦、实现梦”的信念,他收获诸多荣誉:2016年,以琼菜技师的身份再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工作,将琼菜端上国宴;2020年,被海南省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琼菜特级大师”,参加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海南农产品烹饪创新大赛荣获“最佳创意金奖”;2021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全国餐饮业技能人才”、年度“金厨奖”等。
面对荣誉,蔡青松并未止步。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琼菜“出圈”需众人之力。2016年起,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海口、三亚等地中专学校授课,对学徒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琼菜技师。他还踊跃参加省内外餐饮赛事,揽获多项荣誉,让琼菜站上全国舞台。
“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荣誉,是肯定更是责任。”在平凡的厨师行业中,蔡青松用16年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践行着让琼菜 “扬名四方” 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