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长空 威震敌胆——崖县抗日空战英雄黎宗彦闪光的青春
鏖战长空 威震敌胆——崖县抗日空战英雄黎宗彦闪光的青春

宁远河冲出崇山峻岭,穿越热带密林,进入三亚市崖州区,宽阔俊朗,浩浩汤汤,流入气象万千的南海。

宁远河南岸的水南村,是一片富饶的鱼米之乡,“风景最堪夸”,“山下人家林下门”,承载着元朝黄道婆的传奇,承载着南宋盛德堂的功德,承载着村民黎伯淳请北宋遭贬宰相卢多逊吟酒唱和的佳话。

1934年秋,一位崖县中学毕业、刚届舞象之年的英俊后生,背上一个崖州布行囊,行至村口,向送行的父母弟妹一众亲人深深鞠了一躬,挥挥手告别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古村水南,踏上了从军报国的路途,从此再不回来。

当年身着飞行服的黎宗彦。

他叫黎宗彦,小名黎琼安,1917年10月12日出生,家里还有2个弟弟、4个妹妹。大弟黎琼福,参加革命,英勇牺牲,马革裹尸,没有归葬。小弟(老六)黎宗俊,中学参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门热血男儿。黎宗彦天资聪颖,耳闻则诵,过目不忘,记忆力超强,且身体结实强壮。在那个动荡的民国时期,他只能选择从军报国,一路向北,渡过琼州海峡,考上了位于广州的燕塘军校(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编入第二期步兵科第三中队。

此乃一所培养陆军军官的学校,他并不满足,又从燕塘军校考进著名的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于1936年9月入学,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开歼击机鏖战长空,这是那个时代最为稀缺的人才。

中央航校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门培养空军军官,抗战爆发后迁至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正式定名为“空军军官学校”,黎宗彦是该校第八期飞行科驱逐组的学员。复学后,该校将初级飞行训练基地设在祥云,中级飞行训练基地建在蒙自,高级飞行训练基地和校本部留在巫家坝机场原云南航校旧址,黎宗彦他们八期生就在校本部进行高级飞行训练。

位于水南村的黎宗彦故居。

1938年9月28日,黎宗彦著文称:“这天,太阳出得很早,蔚蓝色的天空,高悬着片片的云朵,这是飞行的理想天气……”日军9架96式重型轰炸机从广西涠洲岛空军基地腾空而来,偷偷摸摸奔袭昆明巫家坝空军官校。黎宗彦他们由教官周廷芳、姚杰等带领,驾驶歼击机在昆明上空进行实战训练,刚刚完成了空中练习课目,正要降落,突然获悉日军机群气势汹汹前来袭击,立即转入战斗。周廷芳、姚杰等教官参加过杭州、上海、南京空战,具有丰富的对日空战经验,黎宗彦等第八期学员未经历过空战但也毫无畏惧,全校上下同仇敌忾,歼击机、教练机一起杀向日军9架重型轰炸机及其护航战斗机,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昆明上空首次中日空战。

这场战斗的经过,当年《中国的空军》杂志发表了记者朱惠之的报道《“九二八”昆明空战大捷记》,并向黎宗彦约稿。黎宗彦亲撰回忆录《“九二八”昆明空战——我是怎么攻击敌机的》由该刊发表,成为见证“九二八空战”的珍贵史料。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描述,我们因此知道:教官周廷芳带领黎宗彦等3机编队在昆明市区西北角上空率先发现敌机,身先士卒从高空向敌机群俯冲下去;教官姚杰带领的编队则在昆明市区东南角上空向敌机群发起进攻。黎宗彦驾驶霍克式驱逐机紧随周廷芳身后,勇敢地冲进鬼子轰炸机、护航战斗机编队,盯上日军第二分队长的飞机,冒着日机不断射来的枪弹,开足油门追上去,“用机枪猛烈开火,连连打中这架日寇飞机。那年代的飞机还没有导弹只使用机枪扫射。日机被打中后冒出白烟,夹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摇摇晃晃地飞逃,黎宗彦一点也不含糊,紧紧追赶,追到离昆明30里外的乡村,又加一阵猛烈的机枪,直打得日机向水田栽冲下去,这才胜利返航。”日机坠落在水田里,残骸相对保存较好,后被运至昆明市区供市民参观。

空军官校战绩可嘉,共击落日机3架,却未损一机、未伤一人。其中,教官周庭芳、姚杰各击落日机1架;黎宗彦作为在校学生击落日机1架,特别引人瞩目。

当代学者唐学峰有文章写到,黎宗彦击落日机的全过程,被当时铁路系统职员黄湛在地面用望远镜看得一清二楚,并著文《昆明“九二八”空战目击记》记录下来:

敌双引擎的单翼重轰炸机9架排成品字形,耀武扬威直奔市区而来……敌机投弹后,急转180度沿来的方向返航……突然从东面那大片卷云中钻出一个小黑点正向机群俯沖。我看清了,原来是我空军的1架霍克Ⅲ双翼战斗机。这时,敌人也发现了,立即在它右上变成梯型队,东低西高,全部炮火齐向我机猛烈射击,天空响成一片。我机咬住最东边的1架,用极大速度接近,最后终于开火了。转瞬间,他掉转方向继续俯冲,脱离了接触向低空逸去。我看到最东边的那架敌机左翼拖着长长的青烟,一分钟后渐渐慢下来,高度也低了许多,大家欢呼“打中了!打得好”!同事们大家七嘴八舌,但有几点则是相同的,一是十分敬佩那位只身战群魔的孤胆英雄;二是受重伤的敌机肯定是回不去了……后来,听说那位勇士是空军军官学校8期驱逐组学生黎宗彦。

黎宗彦首战告捷,创造了中国抗日空战史上在校学生击落敌机的记录,同时成为第一个击落日机的海南籍飞行员。空战当晚,云南省政府到空军官校祝捷,慰劳全校师生,重奖参战官兵,黎宗彦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勇士”称号。

“勇士”黎宗彦,1938年12月从空军军官学校毕业,时年21岁,编入中国空军主力部队第四大队,任少尉飞行员。被宋美龄称为“了不起的英雄”的陈怀民,中央航校毕业时也编入第四大队任少尉飞行员。第四大队是中国空军英雄部队,大队长曾由“空军战神”高志航担任。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日军共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对中华民国陪都重庆狂轰滥炸,时间长达五年半,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保卫重庆,1939年夏至1940年春,黎宗彦先后驾机击落了前来肆虐的日机两架,重创日机多架,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1940年7月4日,日军89架96式重型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分3批突袭重庆。第四大队大队长郑少愚率中国空军31架战斗机分别从广阳坝和白市驿机场起飞迎敌,黎宗彦驾驶的是编号为3205的E-15双翼歼击机。中国空军部分飞机在重庆市西郊上空发现敌机,随即展开猛烈攻击,长空鏖战,你来我往,战至长寿县,敌机一架曳烟坠落,“我机即以整队回航,安降基地” (1940年7月5日《国民公报》)。而此时,黎宗彦仍在离渝上百公里的上空,驾机对溃逃的敌机穷追猛打,终因燃油耗尽,迫降四川达县,不幸机毁人亡,以身殉国,年龄永远定格在23岁。

英雄的遗体没有运回崖县水南老家,直接由国民政府运到陪都重庆,安葬在重庆南岸空军烈士公墓,如今开辟成空军抗战纪念园。1941年2月24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追晋黎宗彦为空军中尉。

采访中,顺便与黎宗彦侄子、黎宗俊儿子黎小鸥谈及其大伯的婚恋问题——未见有媒体涉及,这一栏为何空白?

黎宗彦17岁离家,就读燕塘军校,再进入中央航校,直至英勇牺牲,一直行进在“从军抗日”“航空救国”的路上,没有见到爱情鲜花绽放,是不是因为当兵了少有妙龄女子倾心呢?其实那时的飞行员备受青睐,杭州城里的二八佳人就以嫁给中央航校的空军为荣。高志航的妻子乃上海某大学校花,是在一次向空军英雄献花时与高志航认识尔后相恋的。从遗照上看,黎宗彦英俊刚毅,气质非凡,又是英雄,不可能没有美女向他展露芳心。

黎宗彦墓,他始终面朝祖国的蓝天。

黎小鸥的说法是:大伯一门心思学习飞行本领,抗战救国,把个人问题撇在一边了。校友陈怀民,面对母亲 “空中作战易至不测,为宗祀计,宜先觅一女友订婚” 的深情相劝,委婉拒绝了母亲的好意,说:“我正在作战,如有爱人,定要减少勇气,此事乃需暂缓。”不敢爱,不能爱,是当时黎宗彦他们这些飞行员中很多人的选择。

2019年,黎家13人首次前往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寻访、祭扫黎宗彦墓;同年,黎小鸥兄弟修建了大伯的衣冠冢,刻上“青山埋忠骨,热血映千秋”的对联。由此寄托对大伯的哀思、缅怀与评价。黎宗彦故居尚在,黎小鸥表示择时进行修缮,以展示大伯的爱国抗战英雄事迹。

面朝蓝天的黎宗彦墓告诉我们,为国捐躯的空战英烈并未远去,他们时刻都在守望着祖国广袤的天空。记住他们,便是对英烈最深刻的致敬,对抗战历史最庄重的回应!

(罗灯光  黎月光)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鏖战长空 威震敌胆——崖县抗日空战英雄黎宗彦闪光的青春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0 08:38:20

宁远河冲出崇山峻岭,穿越热带密林,进入三亚市崖州区,宽阔俊朗,浩浩汤汤,流入气象万千的南海。

宁远河南岸的水南村,是一片富饶的鱼米之乡,“风景最堪夸”,“山下人家林下门”,承载着元朝黄道婆的传奇,承载着南宋盛德堂的功德,承载着村民黎伯淳请北宋遭贬宰相卢多逊吟酒唱和的佳话。

1934年秋,一位崖县中学毕业、刚届舞象之年的英俊后生,背上一个崖州布行囊,行至村口,向送行的父母弟妹一众亲人深深鞠了一躬,挥挥手告别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古村水南,踏上了从军报国的路途,从此再不回来。

当年身着飞行服的黎宗彦。

他叫黎宗彦,小名黎琼安,1917年10月12日出生,家里还有2个弟弟、4个妹妹。大弟黎琼福,参加革命,英勇牺牲,马革裹尸,没有归葬。小弟(老六)黎宗俊,中学参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门热血男儿。黎宗彦天资聪颖,耳闻则诵,过目不忘,记忆力超强,且身体结实强壮。在那个动荡的民国时期,他只能选择从军报国,一路向北,渡过琼州海峡,考上了位于广州的燕塘军校(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编入第二期步兵科第三中队。

此乃一所培养陆军军官的学校,他并不满足,又从燕塘军校考进著名的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于1936年9月入学,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开歼击机鏖战长空,这是那个时代最为稀缺的人才。

中央航校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门培养空军军官,抗战爆发后迁至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正式定名为“空军军官学校”,黎宗彦是该校第八期飞行科驱逐组的学员。复学后,该校将初级飞行训练基地设在祥云,中级飞行训练基地建在蒙自,高级飞行训练基地和校本部留在巫家坝机场原云南航校旧址,黎宗彦他们八期生就在校本部进行高级飞行训练。

位于水南村的黎宗彦故居。

1938年9月28日,黎宗彦著文称:“这天,太阳出得很早,蔚蓝色的天空,高悬着片片的云朵,这是飞行的理想天气……”日军9架96式重型轰炸机从广西涠洲岛空军基地腾空而来,偷偷摸摸奔袭昆明巫家坝空军官校。黎宗彦他们由教官周廷芳、姚杰等带领,驾驶歼击机在昆明上空进行实战训练,刚刚完成了空中练习课目,正要降落,突然获悉日军机群气势汹汹前来袭击,立即转入战斗。周廷芳、姚杰等教官参加过杭州、上海、南京空战,具有丰富的对日空战经验,黎宗彦等第八期学员未经历过空战但也毫无畏惧,全校上下同仇敌忾,歼击机、教练机一起杀向日军9架重型轰炸机及其护航战斗机,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昆明上空首次中日空战。

这场战斗的经过,当年《中国的空军》杂志发表了记者朱惠之的报道《“九二八”昆明空战大捷记》,并向黎宗彦约稿。黎宗彦亲撰回忆录《“九二八”昆明空战——我是怎么攻击敌机的》由该刊发表,成为见证“九二八空战”的珍贵史料。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描述,我们因此知道:教官周廷芳带领黎宗彦等3机编队在昆明市区西北角上空率先发现敌机,身先士卒从高空向敌机群俯冲下去;教官姚杰带领的编队则在昆明市区东南角上空向敌机群发起进攻。黎宗彦驾驶霍克式驱逐机紧随周廷芳身后,勇敢地冲进鬼子轰炸机、护航战斗机编队,盯上日军第二分队长的飞机,冒着日机不断射来的枪弹,开足油门追上去,“用机枪猛烈开火,连连打中这架日寇飞机。那年代的飞机还没有导弹只使用机枪扫射。日机被打中后冒出白烟,夹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摇摇晃晃地飞逃,黎宗彦一点也不含糊,紧紧追赶,追到离昆明30里外的乡村,又加一阵猛烈的机枪,直打得日机向水田栽冲下去,这才胜利返航。”日机坠落在水田里,残骸相对保存较好,后被运至昆明市区供市民参观。

空军官校战绩可嘉,共击落日机3架,却未损一机、未伤一人。其中,教官周庭芳、姚杰各击落日机1架;黎宗彦作为在校学生击落日机1架,特别引人瞩目。

当代学者唐学峰有文章写到,黎宗彦击落日机的全过程,被当时铁路系统职员黄湛在地面用望远镜看得一清二楚,并著文《昆明“九二八”空战目击记》记录下来:

敌双引擎的单翼重轰炸机9架排成品字形,耀武扬威直奔市区而来……敌机投弹后,急转180度沿来的方向返航……突然从东面那大片卷云中钻出一个小黑点正向机群俯沖。我看清了,原来是我空军的1架霍克Ⅲ双翼战斗机。这时,敌人也发现了,立即在它右上变成梯型队,东低西高,全部炮火齐向我机猛烈射击,天空响成一片。我机咬住最东边的1架,用极大速度接近,最后终于开火了。转瞬间,他掉转方向继续俯冲,脱离了接触向低空逸去。我看到最东边的那架敌机左翼拖着长长的青烟,一分钟后渐渐慢下来,高度也低了许多,大家欢呼“打中了!打得好”!同事们大家七嘴八舌,但有几点则是相同的,一是十分敬佩那位只身战群魔的孤胆英雄;二是受重伤的敌机肯定是回不去了……后来,听说那位勇士是空军军官学校8期驱逐组学生黎宗彦。

黎宗彦首战告捷,创造了中国抗日空战史上在校学生击落敌机的记录,同时成为第一个击落日机的海南籍飞行员。空战当晚,云南省政府到空军官校祝捷,慰劳全校师生,重奖参战官兵,黎宗彦被云南省政府授予“勇士”称号。

“勇士”黎宗彦,1938年12月从空军军官学校毕业,时年21岁,编入中国空军主力部队第四大队,任少尉飞行员。被宋美龄称为“了不起的英雄”的陈怀民,中央航校毕业时也编入第四大队任少尉飞行员。第四大队是中国空军英雄部队,大队长曾由“空军战神”高志航担任。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日军共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对中华民国陪都重庆狂轰滥炸,时间长达五年半,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保卫重庆,1939年夏至1940年春,黎宗彦先后驾机击落了前来肆虐的日机两架,重创日机多架,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1940年7月4日,日军89架96式重型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分3批突袭重庆。第四大队大队长郑少愚率中国空军31架战斗机分别从广阳坝和白市驿机场起飞迎敌,黎宗彦驾驶的是编号为3205的E-15双翼歼击机。中国空军部分飞机在重庆市西郊上空发现敌机,随即展开猛烈攻击,长空鏖战,你来我往,战至长寿县,敌机一架曳烟坠落,“我机即以整队回航,安降基地” (1940年7月5日《国民公报》)。而此时,黎宗彦仍在离渝上百公里的上空,驾机对溃逃的敌机穷追猛打,终因燃油耗尽,迫降四川达县,不幸机毁人亡,以身殉国,年龄永远定格在23岁。

英雄的遗体没有运回崖县水南老家,直接由国民政府运到陪都重庆,安葬在重庆南岸空军烈士公墓,如今开辟成空军抗战纪念园。1941年2月24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追晋黎宗彦为空军中尉。

采访中,顺便与黎宗彦侄子、黎宗俊儿子黎小鸥谈及其大伯的婚恋问题——未见有媒体涉及,这一栏为何空白?

黎宗彦17岁离家,就读燕塘军校,再进入中央航校,直至英勇牺牲,一直行进在“从军抗日”“航空救国”的路上,没有见到爱情鲜花绽放,是不是因为当兵了少有妙龄女子倾心呢?其实那时的飞行员备受青睐,杭州城里的二八佳人就以嫁给中央航校的空军为荣。高志航的妻子乃上海某大学校花,是在一次向空军英雄献花时与高志航认识尔后相恋的。从遗照上看,黎宗彦英俊刚毅,气质非凡,又是英雄,不可能没有美女向他展露芳心。

黎宗彦墓,他始终面朝祖国的蓝天。

黎小鸥的说法是:大伯一门心思学习飞行本领,抗战救国,把个人问题撇在一边了。校友陈怀民,面对母亲 “空中作战易至不测,为宗祀计,宜先觅一女友订婚” 的深情相劝,委婉拒绝了母亲的好意,说:“我正在作战,如有爱人,定要减少勇气,此事乃需暂缓。”不敢爱,不能爱,是当时黎宗彦他们这些飞行员中很多人的选择。

2019年,黎家13人首次前往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寻访、祭扫黎宗彦墓;同年,黎小鸥兄弟修建了大伯的衣冠冢,刻上“青山埋忠骨,热血映千秋”的对联。由此寄托对大伯的哀思、缅怀与评价。黎宗彦故居尚在,黎小鸥表示择时进行修缮,以展示大伯的爱国抗战英雄事迹。

面朝蓝天的黎宗彦墓告诉我们,为国捐躯的空战英烈并未远去,他们时刻都在守望着祖国广袤的天空。记住他们,便是对英烈最深刻的致敬,对抗战历史最庄重的回应!

(罗灯光  黎月光)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