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态度特别好,考虑得也很周到,让我们感觉很温暖。”近日,77岁的临春社区“候鸟”租户陈宪刚郑重地将一面写有“解群众搬迁急难,显政府责任担当”的锦旗送到吉阳区临春城市更新办公室(以下简称临春城市更新办)。锦旗上的寥寥数语,承载着他难以言表的感激,更见证了“候鸟”租户们在城市更新浪潮中,真切触摸到的“吉阳温度”。
“候鸟”租户陈宪刚将锦旗送到临春城市更新办。
暖心护航,“候鸟”老人的无忧搬迁之旅
在临春片区城市更新的版图上,有两栋特殊的住宅楼格外牵动人心。这里居住着99户租户,大部分是“候鸟”老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其中,还有一位行动不便、坐轮椅的90多岁独居老人。面对这群特殊居民,临春城市更新办迅速行动,创新推出 “‘候鸟’老人无忧” 搬迁计划。
工作人员主动化身 “临时子女”。政策宣讲时,他们将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一对一耐心讲解。搬迁时,他们更是全程贴心服务,仔细帮老人将厨具餐具分类打包,小心翼翼地上下楼搬运,还专门呼叫货拉拉,为老人提供 “一对一”“点对点” 的同城运输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只为确保老人的家当一件不少、完好无损地抵达新居。
“锦旗是认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临春城市更新办第三工作组组长钟金平接过锦旗时,感慨万分。在他心中,城市更新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拆旧建新,而是一场充满温情的民生接力,只有一个目标: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在变迁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这份温暖,在临春村的每个角落悄然蔓延。
以心换心,从抵触到支持的态度转变
临春城市更新办共有52人,大家将自己化作“移动服务站”。白天,他们顶着烈日走街串巷;晚上,披着月光入户谈心。他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 “急难愁盼”。面对抵触搬迁的老关(化名),大家数十次登门。从关心他儿子的工作问题,到描绘未来新居的蓝图,一句句掏心窝子的话,终于敲开了老关的“心门”。曾经的“抵触户”,摇身一变,成了积极的“宣传员”。
在解决群众难题上,工作人员更是不遗余力。
临春城市更新办联合市中医院开展 “银发关怀” 行动。医疗团队背着药箱,穿梭在老旧居民楼里,爬上爬下,为60位老人免费问诊,还发放了12000余元药品。82岁的李大爷握着医生的手,十分动容:“我这把老骨头,好几年没人这么上心了!”
外来户的搬迁问题,同样牵动着临春城市更新办工作人员的心。2023年4月,工作人员推进龙岭路拆迁时,发现外来户张女士家因生活困难拒绝搬迁。其一家4口,丈夫开出租车养家,她患肾炎需长期服药无法工作,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自建房是其在三亚的唯一住房,因不属于安置对象,担心搬迁后无家可归。急百姓所急,工作人员多次与住房保障办沟通,最终为其申请到合适的公租房。搬迁后,张女士一家十分满意:小区环境好又安全,孩子上学方便,房租负担不重,丈夫跑车也更便捷。她感动地说:“政府真心为我们考虑,我们愿意配合!”
数据背后,镌刻在土地上的温情答卷
深夜里,背老人就医的匆忙脚步;水管爆裂时,浑身湿透却坚持抢修的身影;免费帮搬迁户搬家时,汗流浃背的笑容……这些温暖的瞬间,汇聚成临春城市更新最动人的图景。曾经,搬迁户们觉得 “要我搬”是无奈,如今,他们发自内心地说 “我要搬”,因为这里有一群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尖上的好干部。
暮色漫过临春岭,工地上的探照灯刺破夜空,机械轰鸣声与搬迁户的叮嘱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1565.55 亩土地上,1770 户家庭正经历着生活的转折——截至目前,临春片区城市更新起步区已拆除房屋117栋,城中村改造项目已拆除房屋68栋,坟墓迁移111座。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52名工作人员以真心叩响民心,逐户走访的脚印与不分昼夜的协商。那些“候鸟”老人紧紧攥着的锦旗、原籍村民认真核对协议时的目光,都在诉说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原标题:
三亚吉阳区临春片区用温情服务铺就暖心搬迁路——
一面锦旗映照城市更新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