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后花斑蚊肆虐?疾控支招做好防护不挨咬
台风后花斑蚊肆虐?疾控支招做好防护不挨咬

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过后,受环境污染、积水增多等影响,蚊虫孳生速度加快,易引发肠道、呼吸道及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其中,传播登革热的花斑蚊(伊蚊)防控尤为关键,需公众积极参与,从居家防蚊、室内灭蚊到户外防护全面发力。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理科普指南,教大家科学抵御花斑蚊侵袭。

居家首道防线:严防花斑蚊“闯进门”

想要避免被花斑蚊叮咬,首先要筑牢室内“物理屏障”——装好纱门、纱窗,不给蚊子留“可乘之机”。

若发现室内已有花斑蚊,需立即排查并做好两点措施:检查纱门、纱窗是否存在孔洞、缝隙,一旦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查看家中容器、花盆托盘、闲置水盆等易积水区域,若发现水中有子孓(花斑蚊幼虫),立即倾倒积水,并用清水冲洗容器内壁,此后隔几天检查清理一次,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链。

室内灭蚊:选对方法,速战速决

若室内已出现花斑蚊,可根据需求选择化学灭杀或物理击杀,高效灭蚊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化学灭杀:优先选电热蚊香液。电热蚊香液成分简单、温度控制精确、灭蚊速度快,且相比盘式蚊香更安全,相比杀虫气雾剂更易控制用量。使用时关闭门窗,在蚊虫活动区域放置,通电1~2小时后开窗通风,即可有效灭杀室内蚊虫。

物理击杀:电蚊拍+蚊帐双辅助。看到花斑蚊停落于墙面、天花板时,可用电蚊拍击杀,快速高效且无化学残留;灭蚊灯可作为辅助,放置在人少活动的角落,通过光线吸引蚊虫并灭杀。此外,蚊帐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避免睡梦中被叮咬。

户外防护:全方位规避蚊虫“攻击”

外出时,做好“避、遮、涂”三重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避高峰:错开蚊虫活跃时段。花斑蚊在上午7~9点、下午4~6点时最活跃,其中黄昏时段活动最密集。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在这两个时段前往蚊虫密集区域,减少暴露风险。

遮身体:穿宽松浅色长袖衣裤。外出时选择宽松的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浅色衣物对蚊虫吸引力较低,宽松版型可减少衣物与皮肤贴合度,降低叮咬概率。婴幼儿外出需穿专用防蚊裤,坐婴儿车时罩上防蚊网,兼顾防蚊与透气。

涂驱避剂:选对成分,科学使用。若需在蚊虫密集环境活动,可在暴露皮肤上涂抹防蚊花露水或驱避剂。选购时重点关注有效成分,常见且有效的有三种:避蚊胺(防护效果强,适合长时间户外场景)、驱蚊酯(温和低刺激,适合日常短途户外使用)、羟哌酯(对皮肤刺激性最小,适合敏感人群及儿童)。

使用驱避剂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三点:浓度越高防护时间越长,按需选择(儿童选浓度10%以下专用款,婴儿不建议使用);出汗多或游泳后及时补涂;儿童使用时由成人协助涂抹,避开手、眼、口及皮肤伤口,回家后立即用清水清洗涂抹部位。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整理)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8-27 09:5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6 10:4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6 10:3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6 08: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4 06:5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3 03:31
来源:三亚新闻网
台风后花斑蚊肆虐?疾控支招做好防护不挨咬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8-28 09:18:07

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过后,受环境污染、积水增多等影响,蚊虫孳生速度加快,易引发肠道、呼吸道及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其中,传播登革热的花斑蚊(伊蚊)防控尤为关键,需公众积极参与,从居家防蚊、室内灭蚊到户外防护全面发力。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理科普指南,教大家科学抵御花斑蚊侵袭。

居家首道防线:严防花斑蚊“闯进门”

想要避免被花斑蚊叮咬,首先要筑牢室内“物理屏障”——装好纱门、纱窗,不给蚊子留“可乘之机”。

若发现室内已有花斑蚊,需立即排查并做好两点措施:检查纱门、纱窗是否存在孔洞、缝隙,一旦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查看家中容器、花盆托盘、闲置水盆等易积水区域,若发现水中有子孓(花斑蚊幼虫),立即倾倒积水,并用清水冲洗容器内壁,此后隔几天检查清理一次,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链。

室内灭蚊:选对方法,速战速决

若室内已出现花斑蚊,可根据需求选择化学灭杀或物理击杀,高效灭蚊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化学灭杀:优先选电热蚊香液。电热蚊香液成分简单、温度控制精确、灭蚊速度快,且相比盘式蚊香更安全,相比杀虫气雾剂更易控制用量。使用时关闭门窗,在蚊虫活动区域放置,通电1~2小时后开窗通风,即可有效灭杀室内蚊虫。

物理击杀:电蚊拍+蚊帐双辅助。看到花斑蚊停落于墙面、天花板时,可用电蚊拍击杀,快速高效且无化学残留;灭蚊灯可作为辅助,放置在人少活动的角落,通过光线吸引蚊虫并灭杀。此外,蚊帐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避免睡梦中被叮咬。

户外防护:全方位规避蚊虫“攻击”

外出时,做好“避、遮、涂”三重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避高峰:错开蚊虫活跃时段。花斑蚊在上午7~9点、下午4~6点时最活跃,其中黄昏时段活动最密集。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在这两个时段前往蚊虫密集区域,减少暴露风险。

遮身体:穿宽松浅色长袖衣裤。外出时选择宽松的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浅色衣物对蚊虫吸引力较低,宽松版型可减少衣物与皮肤贴合度,降低叮咬概率。婴幼儿外出需穿专用防蚊裤,坐婴儿车时罩上防蚊网,兼顾防蚊与透气。

涂驱避剂:选对成分,科学使用。若需在蚊虫密集环境活动,可在暴露皮肤上涂抹防蚊花露水或驱避剂。选购时重点关注有效成分,常见且有效的有三种:避蚊胺(防护效果强,适合长时间户外场景)、驱蚊酯(温和低刺激,适合日常短途户外使用)、羟哌酯(对皮肤刺激性最小,适合敏感人群及儿童)。

使用驱避剂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三点:浓度越高防护时间越长,按需选择(儿童选浓度10%以下专用款,婴儿不建议使用);出汗多或游泳后及时补涂;儿童使用时由成人协助涂抹,避开手、眼、口及皮肤伤口,回家后立即用清水清洗涂抹部位。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整理)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