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中之王”偏爱这些人! 胰腺癌早筛早诊是救命关键
“癌中之王”偏爱这些人! 胰腺癌早筛早诊是救命关键

三亚新闻网11月1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胰腺癌被誉为“癌中之王”,是全球最具致命性的癌症之一。它恶性程度高、隐蔽性强、易于转移且治疗难度大,未经治疗的患者生存期通常仅4至6个月,5年生存率约为5%。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胰腺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今年11月20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该节日旨在倡导“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助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几率。

早期症状隐蔽,这4个信号要警惕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当出现以下典型警示信号时,需及时引起重视:

持续上腹痛或背痛,平躺时加重,弯腰可缓解;

无痛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小便深黄、大便呈灰白色;

不明原因体重骤降,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

消化异常,如食欲不振、恶心、脂肪泻,粪便油亮且漂浮。

这些风险因素会增加患病概率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类:

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和家族遗传。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与细胞老化、基因突变累积相关;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会增加3~5倍。

可控因素主要跟吸烟、饮酒、肥胖等有关。

吸烟:吸烟者患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烟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引发基因突变,还会降低免疫力;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反复损伤胰腺、诱发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酒精代谢产物还会损伤胰腺实质细胞,导致细胞增生、癌变;

肥胖:体质指数(BMI)超过30的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会导致激素水平紊乱、引发慢性炎症,刺激胰腺组织病变;

慢性胰腺炎:胰腺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反复刺激会导致实质细胞增生、异型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胰腺癌;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会促使胰腺过度分泌胰岛素,刺激实质细胞恶性增殖,增加癌变风险。

做好这几点降低胰腺癌风险

胰腺癌早期筛查难度较大,重点在于定期体检和控制相关诱因:

定期体检:40岁以上、有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助力发现早期病变;

戒烟限酒:戒烟10年后,患病风险可降至普通人群水平,同时还能降低其他癌症和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控制体重:女性BMI需控制在18.5~24之间,腰围小于85厘米;男性BMI控制在18.5~24之间,腰围小于90厘米;

健康饮食:推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及加工肉类,减少致癌物质摄入;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保证营养均衡;

坚持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跳舞、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管理慢性病: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同时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及时发现病变。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1-17 08: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6 07:3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6 08:4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5 03:2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5 03:2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4 06:4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4 08:30
来源:三亚新闻网
“癌中之王”偏爱这些人! 胰腺癌早筛早诊是救命关键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1-19 09:54:07

三亚新闻网11月1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胰腺癌被誉为“癌中之王”,是全球最具致命性的癌症之一。它恶性程度高、隐蔽性强、易于转移且治疗难度大,未经治疗的患者生存期通常仅4至6个月,5年生存率约为5%。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胰腺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今年11月20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该节日旨在倡导“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助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几率。

早期症状隐蔽,这4个信号要警惕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当出现以下典型警示信号时,需及时引起重视:

持续上腹痛或背痛,平躺时加重,弯腰可缓解;

无痛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小便深黄、大便呈灰白色;

不明原因体重骤降,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

消化异常,如食欲不振、恶心、脂肪泻,粪便油亮且漂浮。

这些风险因素会增加患病概率

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类:

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和家族遗传。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与细胞老化、基因突变累积相关;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会增加3~5倍。

可控因素主要跟吸烟、饮酒、肥胖等有关。

吸烟:吸烟者患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烟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引发基因突变,还会降低免疫力;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反复损伤胰腺、诱发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酒精代谢产物还会损伤胰腺实质细胞,导致细胞增生、癌变;

肥胖:体质指数(BMI)超过30的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会导致激素水平紊乱、引发慢性炎症,刺激胰腺组织病变;

慢性胰腺炎:胰腺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反复刺激会导致实质细胞增生、异型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胰腺癌;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会促使胰腺过度分泌胰岛素,刺激实质细胞恶性增殖,增加癌变风险。

做好这几点降低胰腺癌风险

胰腺癌早期筛查难度较大,重点在于定期体检和控制相关诱因:

定期体检:40岁以上、有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助力发现早期病变;

戒烟限酒:戒烟10年后,患病风险可降至普通人群水平,同时还能降低其他癌症和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控制体重:女性BMI需控制在18.5~24之间,腰围小于85厘米;男性BMI控制在18.5~24之间,腰围小于90厘米;

健康饮食:推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及加工肉类,减少致癌物质摄入;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保证营养均衡;

坚持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跳舞、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管理慢性病: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同时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及时发现病变。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