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 | 海南铁路青年技术“大咖”陈喜治守护群众回家路 为春运动车“排雷扫障”
网络中国节·春节 | 海南铁路青年技术“大咖”陈喜治守护群众回家路 为春运动车“排雷扫障”

2月16日凌晨,海南铁路三亚动车运用所检修库内一派繁忙景象。

“喜治,D3道1列位1183车组启机后闪报06车网压检测故障。”

“马上到,先排查接线。”说罢,陈喜治抱起笔记本电脑,拿起对讲机,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向司机室奔去。

此时已是凌晨4点半,离该车组出库仅有1个半小时,刨去动车组司机出库试验时间,留给他们处理故障的时间不足40分钟。

跑上车的陈喜治,看到满头大汗的诊断员邓春晖和故障处置小组人员正在逐个排查接线插头状态,还是没有半点头绪。

陈喜治沉着冷静思考后,一边安排同事重新核对空开是否失效、接线有无松动破损、插头有无缩针扩孔,测量接线绝缘值、通断是否正常,监控对比相邻车厢网压是否一致,一边席地而坐逐条分析满是英文的运行数据,希望能从中找出端倪。因为他很清楚,闪报的故障是“活”的,故障来源不易查找。

陈喜治春运坚守岗位。赵庆山 摄

“必须要找出故障原因,决不能让车组带隐患出库。”陈喜治暗下死磕到底的决心,因为他很清楚,如果放任该故障带上线,极有可能再次报出,结果将是本列限速,阻挡后续列车,引发大面积晚点,干扰运输秩序。

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检测、数据对比分析,最终发现网侧电压检测互感器18个接线触点其中之一电压异常,打开触点线排果然发现有虚接现象。

“我的‘根’在海南,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全球首条环岛高铁从我家门前驶过,我喜欢银龙驰骋绿水青山间。”1994年出生于海南儋州的陈喜治,自2016年轨道交通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海南为家乡铁路事业添砖加瓦,现已是海南铁路三亚动车运用所一名青年技术组长。

上班后,陈喜治一头扎进了车间职工书屋,捧着厚厚的技术资料一点一点研究、一项一项琢磨,拿着一页一页技术图纸钻地沟、爬车顶,追着师傅一个一个请教。遇到师傅不懂的,他就去找分管技术员。硬件设备技术“过关”后,他又瞄准了学习英文,日复一日,车间的水榭旁、绿荫下、书屋内总能看到他正在学习的身影。

凭借着对高铁事业的执着和坚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磨砺,他迅速蜕变为班组技术能手、车间技术“大咖”。

今年是陈喜治在三亚动车运用所度过的第8个年头。自参加工作以来,离家不足300公里的他几乎成了“机械天团集体年夜饭”的常客。他深知春运对铁路是大考,今年又是他担任技术组长的首个春运,他不能松懈与放松,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更是他坚守岗位的最大动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赵庆山)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网络中国节·春节 | 海南铁路青年技术“大咖”陈喜治守护群众回家路 为春运动车“排雷扫障”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2-18 06:31:34

2月16日凌晨,海南铁路三亚动车运用所检修库内一派繁忙景象。

“喜治,D3道1列位1183车组启机后闪报06车网压检测故障。”

“马上到,先排查接线。”说罢,陈喜治抱起笔记本电脑,拿起对讲机,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向司机室奔去。

此时已是凌晨4点半,离该车组出库仅有1个半小时,刨去动车组司机出库试验时间,留给他们处理故障的时间不足40分钟。

跑上车的陈喜治,看到满头大汗的诊断员邓春晖和故障处置小组人员正在逐个排查接线插头状态,还是没有半点头绪。

陈喜治沉着冷静思考后,一边安排同事重新核对空开是否失效、接线有无松动破损、插头有无缩针扩孔,测量接线绝缘值、通断是否正常,监控对比相邻车厢网压是否一致,一边席地而坐逐条分析满是英文的运行数据,希望能从中找出端倪。因为他很清楚,闪报的故障是“活”的,故障来源不易查找。

陈喜治春运坚守岗位。赵庆山 摄

“必须要找出故障原因,决不能让车组带隐患出库。”陈喜治暗下死磕到底的决心,因为他很清楚,如果放任该故障带上线,极有可能再次报出,结果将是本列限速,阻挡后续列车,引发大面积晚点,干扰运输秩序。

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检测、数据对比分析,最终发现网侧电压检测互感器18个接线触点其中之一电压异常,打开触点线排果然发现有虚接现象。

“我的‘根’在海南,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全球首条环岛高铁从我家门前驶过,我喜欢银龙驰骋绿水青山间。”1994年出生于海南儋州的陈喜治,自2016年轨道交通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海南为家乡铁路事业添砖加瓦,现已是海南铁路三亚动车运用所一名青年技术组长。

上班后,陈喜治一头扎进了车间职工书屋,捧着厚厚的技术资料一点一点研究、一项一项琢磨,拿着一页一页技术图纸钻地沟、爬车顶,追着师傅一个一个请教。遇到师傅不懂的,他就去找分管技术员。硬件设备技术“过关”后,他又瞄准了学习英文,日复一日,车间的水榭旁、绿荫下、书屋内总能看到他正在学习的身影。

凭借着对高铁事业的执着和坚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磨砺,他迅速蜕变为班组技术能手、车间技术“大咖”。

今年是陈喜治在三亚动车运用所度过的第8个年头。自参加工作以来,离家不足300公里的他几乎成了“机械天团集体年夜饭”的常客。他深知春运对铁路是大考,今年又是他担任技术组长的首个春运,他不能松懈与放松,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更是他坚守岗位的最大动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赵庆山)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