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游客在三亚塔赫跳伞基地体验跳伞。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近年来,三亚依托热带滨海资源与城市发展优势,从田园、海洋、低空、乡村、数字五大维度构建多元旅游体验体系,推动“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田园风光引客来: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今年“五一”假期,三亚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迎来丰收与旅游的双重热潮。海南农垦旗下海南南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五一就去稻田里野”主题活动,吸引近千名游客走进金黄稻浪,体验收割、脱粒、晒稻的农耕乐趣,探秘“稻虾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
作为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的田间展示基地,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汇聚74家单位的257个水稻新品种,依托三亚独特光热条件实现“一年两到三茬”种植周期,让农业科技与田园风光成为吸引游客的“双引擎”。
海南南繁产业公司创新开发“一粒米的生命之旅”研学产品,通过挥镰收稻、谷物脱粒等沉浸式环节,将农田变为“自然课堂”。孩子们在南繁基地学习种业知识、参与育种互动,感受“藏粮于技”的农业魅力。
如今,三亚17个海南省星级美丽乡村,以及多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和共享农庄,正推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共同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
海洋魅力引客游:
生态保护与文旅体验同频共振
蜈支洲岛作为海南旅游“明星岛屿”,在“五一”假期推出“海洋环保周”特色活动,以“蛋仔IP联动+生态实践”模式吸引游客参与塑料瓶回收、珊瑚移植等公益项目,同时叠加水上运动、酒店住宿优惠,实现生态教育与旅游体验的有机融合。在“珊瑚保卫营”亲子研学中,游客亲手种下珊瑚幼苗,将“蓝色保护”转化为独特旅行记忆。
位于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深海科普馆,成为亲子家庭周末打卡地。馆内通过VR互动、深海装备模型、“深海勇士”号模型体验等场景,让青少年在趣味探索中了解深海探测知识,开启“向海图强”的科学之旅。
低空翱翔探新境:
新兴业态解锁天空视角新体验
从直升机观光、滑翔伞到跳伞、热气球,三亚低空旅游正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网红业态”。
“在直升机上俯瞰三亚湾,碧海白沙尽收眼底,这是陆地上看不到的震撼景致。”四川游客何先生在三亚体验直升机观光后的这声感叹,折射出三亚低空旅游的蓬勃活力。
今年以来,已有许多游客在三亚体验了直升机观光、跳伞等低空旅游项目,从天空俯瞰热带滨海城市的秀美风光,收获独特感受。他们感叹,除了椰风海韵、碧海沙滩,三亚的天空也同样精彩。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三亚塔赫跳伞基地日均接待量较平日增长70%,游客搭乘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升至云端,俯瞰三亚湾碧海白沙的震撼全景。
基地负责人介绍,2024年接待跳伞客人超1万人次,2025年第一季度已突破6000人次,低空旅游以独特的高空视角和刺激体验,成为三亚旅游消费新增长点。
乡村漫步享悠闲:
用生态串联全域旅游脉络
一条14公里的骑行绿道串联起大茅远洋生态村与中廖村,如绿色丝带蜿蜒于绿水青山间。沿着绿道骑行,来自上海的骑行爱好者陈先生赞不绝口:“沿途火龙果园与百香果藤交织,简直是天然氧吧。”
近年来,三亚以“生态+乡村”为轴,构建起全域旅游的绿色脉络。
吉阳区大茅远洋生态村凭借亲子露营、田园采摘等业态成为团建热门地;崖州区保平村以明清古建筑群吸引历史文化爱好者;天涯区水蛟村田舒乐共享农庄营造异域风情;镇海村正规划“数字游民”社区,西岛渔村、罗蓬村等特色村落则以渔家文化、黎族风情留住游客脚步。
数字赋能提品质:
科技驱动旅游服务升级
数字化成为三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上线的数字文旅虚拟空间《超级名片》“问海三亚”、全球首个AI主题度假区海南超级地中海项目,推动元宇宙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2025年“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启动后,三亚推出“伴游·三亚”入境智能手持设备、“轻松游三亚”行李托管服务、旅游服务“7S”标准等创新举措,并升级“三亚放心游”3.0平台、推广“文旅活动日历”小程序,以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精度与游客体验感。
从田间地头到深蓝海域,从云端翱翔到乡村漫步,从生态实践到数字赋能,三亚从五个维度发力,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实现突破创新,正以更丰富的业态、更智慧的服务、更前沿的科技,书写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原标题:
五个维度激活旅游新动能——
三亚绘就全域旅游多彩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