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9月22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以前遇到经营难题不知道找谁解决,现在有了‘企业专员’,一个电话就能反馈需求,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到位!”9月19日,三亚市一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今年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创新驱动政务服务变革,通过科技手段与人文关怀双轮并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执法既有规范力度,更添民生温度。
针对化工园区、建设工地等大空间、高风险场景监管难、人力成本高的问题,近期,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棠分局率先引入无人机技术,构建起“空中巡查+地面核查”的立体执法新模式。
借助无人机巡查,拍摄的高清影像可实时回传至后端监管平台。
操作现场,无人机可快速完成高空巡航,精准捕捉排污口、特种设备存放等关键区域实时画面,并第一时间将影像资料回传至后端监管平台。“以往2-3名执法人员需半天才能完成的工地检查,如今借助无人机1小时就能初步完成,大幅减少执法人力成本。”参与执法的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巡查无需企业停工配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而同步生成的电子档案,也为后续监管追溯提供了扎实依据。
截至目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棠分局已将辖区59个在建项目纳入无人机监管台账,通过常态化空中巡查与地面精准核查联动,实现轻微违规整改完成率达100%,涉企检查频次大幅减少,企业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棠分局的科技赋能形成呼应,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吉阳分局则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于近期创新建立“企业专员”对接机制,派出执法服务专员与企业单独对接,深入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共同商讨问题解决对策。一个月内,已为4家企业解决实际经营难题,企业服务好评率达100%。
在优化服务的同时,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吉阳分局还同步升级监管模式:依托“综合查一次+亮码检查+分级分类检查”工作机制,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定制“个性化”检查方案,大幅提升检查效率。精准把握自由裁量基准适用条件,严格落实首违轻微免罚、从轻处罚、分期缴纳罚款等帮扶政策,今年以来共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18件、从轻处罚决定11件,为4家经营困难的涉罚企业办理罚款分期缴纳手续。推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合规建议”三书同步送达闭环机制,累计协助19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无论是无人机执法的‘效率提升’,还是‘企业专员’的‘服务下沉’,核心都是让执法更贴合企业需求。”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优化无人机执法流程,结合大数据建立企业“合规画像”,推动涉企执法从“被动检查”向“主动服务”转变,以科技与服务的双重创新,持续为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